计算机内汉字信息的表示最早出现在IBM、富士通、日立等计算机生产厂家的计算机中,各厂家采用的编码形式并不相同。为了通用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以及各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汉字编码规则。
ISO 2022,全称ISO/IEC 2022,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使用7位编码表示汉语文字、日语文字或朝鲜文字的方法。在ISO/IEC 2022的基础上,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在1980年发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号是GB 2312—1980,简称GB 2312。GB 2312给出了汉字字符编码的国家标准,其基本字符集收入一级汉字3 755个、二级汉字3 008个共6 763个汉字,还有682个非汉字图形字符。整个字符集分成94个区,用1~94进行编号,称为区号;每区有94个位,用1~94编号,称为位号。每个区每位上只有一个汉字字符,因此可用区号和位号来对汉字字符进行编码,称为区位码。把换算成十六进制的区位码加上2020H,得到国标码,国标码加上8080H,就得到常用的计算机机内码。
GB 2312于1981年5月1日开始实施,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GB 2312基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它所收录的汉字已经覆盖中国大陆99.75%的使用频率。
在使用GB 2312的程序中,为了便于兼容ASCII码,每个汉字字符在计算机内的表示用两个字节来存储,第一个字节称为“高位字节”(也称“区字节”),第二个字节称为“低位字节”(也称“位字节”),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1。(www.xing528.com)
1995年又颁布了《汉字编码扩展规范》(GBK)。GBK与GB 2312—1980国家标准所对应的内码标准兼容,同时在字汇一级支持ISO/IEC 10646—1和GB 13000—1的全部中、日、韩(CJK)汉字,共计20 902字。
台湾、香港与澳门等繁体中文通行区采用的计算机内汉字编码标准是Big 5码。Big 5码是使用繁体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计算机汉字字符集标准,共收录13 060个中文字。Big 5码虽普及于繁体中文通行区,但长期以来并非当地的国家标准,而只是业界标准。倚天中文系统、Windows等主要系统的字符集都是以Big 5码为基准,但厂商又各自增删,衍生成多种不同版本。这个最新版本被称为Big 5-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