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包括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开创者皮亚杰和社会建构主义奠基人维果斯基都一样重视学习的认知过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他人给予而被动接受和使用的过程。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结构。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一般意义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研究过程上两者都要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这样一个基本的研究程序。在这里“知识”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的结论要经过学习者主动的思考、求索和探究。可见,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性学习,思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外语是学会的”,“学”在这里是研习的意思。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倡导研究性教学理念,应该说是为内容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众所周知,外语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而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就更加突显。由于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没有像高考这样重要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变得枯燥又机械。只有研究性教学,才使大学英语教学第一次有了真正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完成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www.xing528.com)
但是研究性教学又不是完全淡化外语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信息获取、问题分析、精确讲说、书面写作等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把外语作为一门工具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又有别于英语专业的研究性教学。英语专业的研究型教学是对英语语言学、文学和英语文化等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大学英语的研究性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题目可以是人文社会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的,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设置了类似的研究型课程,其共同点是重视知识的掌握,但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强调主动学习、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