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胜迹!考古发现的罕见陶制轺车!

金塔胜迹!考古发现的罕见陶制轺车!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塔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陶轺车藏品,是1987 年县文物普查队在青沙梁墓群普查时采集,质地为灰陶,形似推车,双轮,双辕,车厢和车轮可以分离,此车长39 厘米,宽16.9 厘米,整车高20 厘米,重2.47 千克。陶轺车轺车, 《汉典》 解释有二:一是一马驾之轻便车。因此,轺车又可用作驿车,称“轺传”“传车”。汉初时的轺车为立乘,后来改为坐乘,一车可乘坐二人。此车对于研究汉代的舆服制度和复原汉代的轺车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金塔胜迹!考古发现的罕见陶制轺车!

金塔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陶轺车藏品,是1987 年县文物普查队在青沙梁墓群普查时采集,质地为灰陶,形似推车,双轮,双辕,车厢和车轮可以分离,此车长39 厘米,宽16.9 厘米,整车高20 厘米,重2.47 千克。从墓葬形制推断应属魏晋时期的随葬品。此车质地坚硬,结构轻灵,虽作为冥器葬入墓中,但为我们研究汉代的舆服制度和复原汉代的轺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甘肃省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陶轺车

轺车, 《汉典》 解释有二:一是一马驾之轻便车。《墨子·杂守》:“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轺车,轮軲,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司马贞索隐:“谓轻车,一马车也。” 《晋书·舆服志》:“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因此,轺车又可用作驿车,称“轺传”“传车”。二是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车。亦指代使者。唐王昌龄《送郑判官》 诗:“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明朱鼎《玉镜台记·南北凯旋》:“轺车日夜纷来往,馹使奔忙赖脚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又有轺车四出,则外国之一举一动,亦无不周知。”

由此可知,轺车是一种轻便快速的小马车,车厢四面敞露,中间树有车盖,一般用一匹马驾车,也有用两匹马的。 《释名·释车》 说:“轺,遥也,遥远也,四向远望之车”。其形制渊源于战车。 《汉书·平帝纪》:“亲迎,立轺并马。”颜师古注引服虔曰:“轺,立乘小车也。并马,骊驾也。”这是用两匹马拉的轺车。汉初时的轺车为立乘,后来改为坐乘,一车可乘坐二人。因轺车结构简单,快马轻车,使用比较广泛,因此为一般小吏外出办理公事或邮驿传递公文时乘坐的马车,也是一般人常用的车子。(www.xing528.com)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做车。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车是商代的。商代与西周时期的车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双轮,方形或长方形车厢,独辕。辕的前端缚有一根横木叫“衡”,衡的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驾马,多数是驾两匹马,也有驾四匹马的。到了汉代,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独辕车渐少,多数为双辕车。双辕车一般驾一匹马,个别驾两匹马。车的种类繁多,使用范围扩大。到魏晋时轺车发展到了巅峰时刻,使用更加广泛,据《晋书·舆服志》 说,“汉世贵辎軿(即辎车) 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軿。”汉晋时的官僚贵族出行多要有一个马车组成的车队,以炫耀其社会地位。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官僚贵族的墓葬里,常画或刻有出行的车队,有的甚至随葬铜铸的车马仪仗俑队。

1969 年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了一组庞大的铜车马仪仗俑群,由38 匹铜马、1 头铜牛、14 辆铜车(除1 辆牛车外,余为马车)、17 件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 件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铜车马仪仗俑。其中一件铜轺车引起专家的注意,此轺车长40.7 厘米,宽41 厘米,轮径25 厘米,双辕,辕前部伸出车厢的部分向上弯曲,两辕之间有横轭,辕后部与车厢相接,压在车轴之上。两轮各有辐14 条。车厢底由菱状网格组成,车厢前壁呈阶梯状向上倾斜,有轼(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轼中部有一孔作固定伞用。车厢顶有伞遮盖。伞高24.4 厘米,直径32.4 厘米。伞柄从轼中孔眼插下直通车厢底。驾车的马身躯高大,肌肉富于质感,头部饰铜当卢,颈上套轭,皆为铜饰。车夫跪坐于车厢内左侧,作双手持缰状。此车对于研究汉代的舆服制度和复原汉代的轺车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