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西地区史前遗址缸缸洼的五大价值

河西地区史前遗址缸缸洼的五大价值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缸缸洼遗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为研究河西地区史前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佐证。四坝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它的某些器型与彩绘图案和马厂、齐家文化较接近,说明接受了它们的强烈影响。从出土的酒器说明,这一时期已出现了酿酒业。缸缸洼遗址窑址为研究该地区农牧业的起源发展奠定了基础。彩陶器质地较多,造型优美,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河西地区史前遗址缸缸洼的五大价值

缸缸洼遗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为研究河西地区史前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佐证。

从该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其文化类型呈现出多样性。既有马厂类型的紫红色陶衣施黑彩的彩陶盆,又有齐家文化类型的细泥薄壁蛋壳陶、蓝纹彩陶片,更多的则是四坝文化类型的夹砂素面陶、三角纹、网格纹彩陶器。根据考古结果,马厂类型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4350—4050 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后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陶器种类繁多,彩陶图案绚丽多彩。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马厂类型结束后,分两支继续发展。一支以青海省乐都县柳湾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兰州以西及青海地区,这一支最后发展为齐家文化。另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发展,以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遗存为代表,逐渐演变为四坝文化,向西进入新疆中部,最后在新疆绝迹。这一支吸收了许多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两支文化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尤其在后期,文化面貌的差异更大。四坝文化是在河西走廊分布最广、最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其分布范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东起山丹,西至安西以及新疆东部哈密盆地一带。四坝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它的某些器型与彩绘图案和马厂、齐家文化较接近,说明接受了它们的强烈影响。从年代上看,四坝文化的年代约为距今3900—3600 年,相当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略晚于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说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四坝文化陶器质地较粗,多为夹砂陶,这与河西地区的土质有相当大的关系。器形多样,以罐、壶为主,四耳带盖罐、腹耳壶是其代表器物,有的造型较奇特,彩陶豆、方鼎、陶埙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彩陶多施紫红色陶衣,彩陶比例较大,如火烧墓地彩陶超过半数以上,黑彩居多,虹彩偏少,色彩浓重,有凸起感,既有烧窑前绘制的,又有出窑后绘制的。纹饰有三角纹、折线纹、条带纹、蜥蜴纹、回纹和圆点纹等。

从以上分析说明,马厂类型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是新时期时代晚期至青铜时期甘肃河西的主要文化类型,从地域分布上看,由东向西渐进,并有部分交叉;从年代上看,既由远及近演变,又有交叉重复现象。这些文化类型均在酒泉境内的缸缸洼所处胡黑河流域交汇融合,这说明这一地区是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重要地区。

为研究该地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料。

一是制陶业。在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并发现了陶窑遗址,这说明这一地区的手工制陶业已有了一定规模。从该遗址发现的大量红陶和彩陶器看,大多为手工制作;二是手工制造业。在该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佩带的骨珠、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还有出土的大量磨制和打制精美的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镰和磨制加工的玉器、骨器等,说明古人的手工制造业已很发达;三是手工纺织业。从出土的纺轮和骨针看,该地区的手工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四是手工酿酒业。从出土的酒器说明,这一时期已出现了酿酒业。

缸缸洼遗址窑址

为研究该地区农牧业的起源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刀

农业方面:该遗址中出土了锄、刀、斧、镰、锤等农具,这些农具大多数是石制器具,有磨制较精细的镰刀(单孔,双孔均有),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已有较大进步。酿酒业的出现是农业有相当发展的标志。2011 年兰州大学在该遗址采集的样本中发现有碳化的粟粒,碳14 测定的结果为距今4100 年左右,这说明在当时该地区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种植业。牧业方面: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兽骨,这说明当时该地区的畜牧业是相当发达的,而且是最主要的经济门类。

石镰

为研究青铜冶炼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线索。(www.xing528.com)

该遗址内发现的青铜冶炼遗址和大量的铜矿石和碎铜块,2012 年,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测定结果,发现含有砷,时代在距今4000 年左右,其时代比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时代青铜器早,因此,这一地区也是我国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这为研究中国的青铜文化萌芽和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西方的冶炼、制造和铸造成型等生产技术传入中原地区提供了研究线索。

石斧

为研究青铜时期的艺术提供了依据。

缸缸洼遗址地表冶铜址烧结碎渣

一是彩陶艺术。艺术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它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源于人类辛勤的劳动实践。甘肃彩陶自大地湾文化伊始,经历了仰韶文化昌盛、马家窑文化的繁荣,至四坝、辛店、沙井、火烧沟、骟马等青铜文化的余晖,由兴起到衰落,延续了整整5000 多年的沧桑岁月,构成了一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彩陶发展史。它是先民们创造历史、开拓西北的重要见证,为我们探索研究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彩陶上那绚丽多彩的图案和丰富的造型,在史前既美化了生活,反映了人们的自然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思想意识,亦使之成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是古代彩陶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艺术序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物制作细腻,形象逼真,体现了远古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彩陶器质地较多,造型优美,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二是音乐艺术。远古洪荒之时,我们的祖先在狩猎耕作的闲暇时光里,总是要把生产进程中的艰辛、挫折、困难、胜利,生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劳动历程中的太多太多的感受,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抒发和表达出来,将狩猎时的追杀与搏击,耕作时的努力与满足,以歌舞的形式加以讴歌、肯定,借以再现、总结、回味和感悟生产生活经历,安慰自己疲惫的身心,于是,古朴纯真而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始音乐和舞蹈产生了。而埙是当时最重要、最具表现力的吹奏乐器。该遗址内出土的陶埙,埙体呈鱼形,以交叉的双条黑线修饰表面,装饰简约,形体美观,张开的鱼嘴是吹孔,埙体上有3 个音孔,能吹宫、角、徵、羽4 个骨干音,说明当时至少已经有了以宫、羽为主的四音阶调式,陶埙已经发展成了相当规范的乐器,音乐的表现力已大大增强。

陶埙

骨珠

玛瑙石

三是饰品艺术。该遗址内出土的玉、骨、石、海贝、兽牙等各种材料的饰品,丰富多彩,这说明古人已有了美的观念,开始了对美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