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确认唐代威远守城及汉代县城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确认唐代威远守城及汉代县城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李并成教授认为该城为唐威远守捉城。其一,是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二是规模与汉时的县城城址相符。据此证实,东古城为汉代会水县城当无误。至于白亭,一般认为,其位置应与遗留至今的“白疙瘩”有关。其海亦名白亭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郡县废而亭障毁,烽燧倾倒,传舍已毁,形成废墟。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确认唐代威远守城及汉代县城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李并成教授认为该城为唐威远守捉城。

其在《金塔绿洲历史变迁考》 一文中写到: 《新唐书·地理志》 载,肃州酒泉郡置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酒泉守捉当位于酒泉城内或其左近,而威远守捉城恐应位处距酒泉城较远的绿洲北部前沿防线。破城恰处于酒泉绿洲北部,向西南直抵酒泉,东南可达张掖,向西北傍黑河而下可至唐宁寇军城(今额济纳旗马圈古城) 一线,可谓戍防、通驿、控扼突厥南下的要地,具有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该城规模又与河西唐代守捉、军一类城址相当(如宁寇军城、白亭军城等),因而破城很可能即唐威远守捉城。

本地文史学者刘兴义认为该城为汉会水县城遗址。(www.xing528.com)

其在《汉代会水县位置考》 一文中写到:东古城为汉会水县城城址。其一,是与史料记载相吻合。据《汉书地理志》 《西城考古录》 《重修肃州新志》 和《元和郡县图志》 各志记载,归纳有二:一曰“众水所会”之地;二曰“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其北有白亭,古曰白亭海。”按《重修肃州新志》 则云:“众羌水会张掖河。”可知“众水”又称“众羌水”,点明了会水县在众羌水汇张掖河的地方。所谓“众羌水”即发源于祁连山之南(古称“羌中”之地) 而向山北流之诸水,即今山丹河、张掖河与酒泉讨赖河三条河流。先有山丹河源起,西北流一百一十公里汇张掖河,又西北流四百里(称羌谷水) 至鼎新大汇水口。酒泉讨赖河自西南来又名白水,东北流至暗门与红水河会,又稍北流,纳清水河(古亦称墨水),经鸳鸯池,过夹山,又东北一百八十里至会水口与张掖河会。真是“众水所汇”。会水县属酒泉郡,其位置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按今公里计,即70 公里,今已知从酒泉东门至金塔为50 公里,而70 公里之地,正是金塔镇五星村东北之东沙窝,位于讨赖河与黑河相会的夹角地带,与“众水相会,故曰会水”正相符合。二是规模与汉时的县城城址相符。三是地面遗物丰富。东古城周围数公里的地域内遗存有居民居住区遗迹和大量的古遗址、古窑址和古墓葬,地面散布有汉晋陶片、五铢钱、铜箭头、铜饰物、残砖片以及松绿石、红宝石及石磨残片等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据考证,大多为汉—魏晋时期的。据此证实,东古城为汉代会水县城当无误。所谓“城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今虽干涸变为沙漠,但从地势之高低,生物之状态,仍然能发现它的海域位置之所在。其海域大致在酒金公路干线之东,西南起西古城之芦洼,东北至金塔县良种场的斜长低洼区域,形成四十多华里长,犬牙交错的湖区。至于白亭,一般认为,其位置应与遗留至今的“白疙瘩”有关。“白疙瘩”,东南靠海滨,距东古城隔海约二十里,在古代,地多盐碱,终年呈现一片白色,故以白色冠地名。按此地为汉代酒泉郡通往北部障,以至居延海的边塞交通要道,沿线往往起亭、筑障。这个亭,不属农村行政建置,是军事性的站口,是通往酒泉北部障或居延肩水金关的一个腰站,是过往人员食宿之处,备有“传舍”(即今指国营旅社、客店之类)、烽燧、凉亭等,故称白亭。其海亦名白亭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郡县废而亭障毁,烽燧倾倒,传舍已毁,形成废墟。因而笔者认为,彼时之“白亭”,逐渐变为今日的“白疙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