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居延遗址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的话铿锵有力,还带着几分迫不及待,“从历史上看,‘三城一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汉代军事布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年),汉武帝发动了对河西匈奴的第二次战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从甘肃庆阳出发,越内蒙古鸡鹿塞,穿千里戈壁,到达居延地区,与匈奴大战多次,迫使居延至祁连山地区的匈奴一部分投降,一部分远走漠北。自此,居延地区正式归汉王朝管辖。西汉王朝遂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管辖。太初元年(前104年),西汉王朝征伐大宛,为护卫河西走廊城郭,在居延地区派驻18 万戍边甲卒,设居延、休屠二城。太初三年(前102 年),汉武帝重新启用随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后因犯法被削去封号的邳波将军路博德,让路博德修建居延地区的整体防御体系。路博德遂指挥修建了亭鄣、长城、烽燧、斥堠等防御设施以及肩水都尉府和居延都尉府。“三城一关”即兴建于这一时期。
“从地面建筑看,‘三城一关’不仅规模大,保存现状也相对较好。”何双全接着分析道,为管辖黑河流域,路博德同期修建了肩水都尉府和居延都尉府两个重要军事管辖区。如今,肩水都尉府所在地东大湾城的烽燧、内城和瓮城遗址清晰可见,虽历经两千多年,雄风不减当年,而位于额济纳旗的居延都尉府却至今找不到遗址所在地。当时,河西设的阳关、玉门关、悬索关(在额齐纳旗)、肩水金关四个关口中,肩水金关不仅是河西南北通往的第一关口,现状也相对较好。此外,作为居延遗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延地区保存现状较好的“胡杨长城”,也极具特色。
“从建筑结构、布局和功用看,‘三城一关’之间的序列和关系非常清楚。”的确,纵观“三城一关”,不难看出西汉军事防御设施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从地理位置上看,肩水金关处在最北面,有级别较低的侯长负责把守关口,为防御和作战先锋;往南为地湾城,驻有肩水侯官缓冲接应;再往南的东大湾城为肩水都尉府(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副省级军区),由级别更高的都尉(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副司令) 坐镇指挥。如今,大汉王朝虽已烟消云散,但凭吊“三城一关”,仍能感受到大汉雄风在居延地区久久回荡。
“然而,‘三城一关’作为典型的土遗址,受风沙、雨水、洪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破坏和攀爬、踩踏、不法分子盗掘等人为因素破坏,其保护情况依然堪忧。”何双全话锋一转,言语中透出深深的担忧来。
“‘三城一关’等居延遗址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各级保护从未停止。”金塔县文物局局长李国民说,近年来,就实施了三大保护工程。1999 年10 月,投资145 万元在西大湾城遗址东侧建设长729 米的防洪堤;2008 年至2011 年,分三期对“三城一关”遗址实施表面PS 喷洒渗透防风化加固、裂缝PS 注浆加固、墙体悬空面或塌陷区加固、顶面冲沟加固以及设置防护围栏等抢险加固工程;今年3 月,投资300 万元在东大湾城建设防护堤。“然而,面对快速消失的‘三城一关’,这些保护还远远不够,我们依然面临着保护的重重困难。”才觉得欣慰呢,李国民却同样一声叹息!
回想一路上,看到的“三城一关”日渐“消瘦”的身影,被风沙剥蚀、切割得千疮百孔的“身体”,凡有“甘肃”或“金塔”字眼即被人为抠掉和砸毁的保护碑,已挖好沙坑、放好立桩却难以实施围栏保护的现状……都历历在目印证着他们的担忧和叹息,也深深刺痛着探访者的眼眸和心灵。
“土遗址的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何双全告诉记者,如何防止土遗址风化、酥碱、坍塌,还需要做很多技术研究。在他看来,采用“原材料、原配方、原技术、原工艺和原流程”进行抢险加固,或许能解决维修加固部分与本体融合等不少问题,值得一试。
无论怎样,绝不能让“三城一关”这些历史的守望者和见证者与我们渐行渐远,让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彻底湮没在风沙雨水的侵蚀和现代人漠然的眼神中,成为千古遗憾。
开发“三城一关”,让历史在沙漠深处鲜活起来“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开发利用的‘大文章’。”李国民对居延遗址有着长远的思虑,提出挖掘文化内涵,广泛全面宣传,完善基础设施的“三步走”设想。
神秘的居延遗址曾出土震惊世界的丰富文物。
在东大湾城,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于1930 年发掘汉简1500 余枚,以及木器、竹器、葫芦器、皮革、丝麻织物残片等350 件,还有西夏文印版文书和西夏文丝绸各1 件;甘肃省居延考古队于1952 年又发掘汉简数百枚。(www.xing528.com)
在地湾城,曾出土汉简3000 枚以及若干铜、铁、陶、木器。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出土的汉简中有历简、历谱、医简和算简等。其中居延历谱,是我国最古老的日历之一;居延医简则表明,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法以及散丸、丹、剂等中药配剂,在居延地区早在汉代就已得到普遍应用。
肩水金关出土文物更为丰富。1930 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发掘汉简850 枚;1973 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发掘汉简11577 枚,其他实物1311件。出土汉简占据延汉简的三分之一多,且大部分简牍遗存完好、字迹清晰,研究价值极高,被誉为“肩水金关汉文库”。
“居延汉简在学术界声名远扬,但世人对居延遗址的确所知不多,还应从多个角度加大宣传力度。”何双全说,居延遗址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但“三城一关”鲜为人知,地处偏远的荒漠戈壁、交通不便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3 年8 月底,“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金塔召开,近200 名专家学者辗转周折从世界各地汇聚金塔,“我们更看重的是会议本身对居延遗址产生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李国民对此次国际性学术会议能在金塔成功举办颇为欣慰。
“还要在宣传好,基础设施建设好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李国民告诉记者,“三步走”设想只是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建设包括汉简博物馆、“三城一关”原貌展示区和体验区等在内的居延遗址文化旅游体验园区。设想一下,在这里,可以看到图文并茂展示的居延汉简、简牍制作工艺流程,或者就有真人正在制作汉简;想象自己如古人般在肩水金关手持戳着汉印的关文一一排队而过,再坐上悠悠的摆渡船渡过黑河,该是怎样惬意的一场旅途?想象,在这里,一场抵抗匈奴的实景大战正激烈上演,又该何等豪情快慰!
居延汉简
“首先要定制《‘三城一关’保护开发利用综合规划》。”何双全的建议与李国民的设想不谋而合。他说,当地政府要加大力度,以开发利用为形式实现居延遗址的“活态”保护;要结合金塔作为古代军事与现代军事相互交汇和戈壁、胡杨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带动金塔旅游发展;此外,还要根据出土文物,研发旅游产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保护。
居延汉简
“无论居延汉简还是居延遗址,还要做、还能做的事太多了。”何双全说道。
(本文原载于2013 年12 月17 日《甘肃日报》,作者系《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