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根据遗产要素实际,本着“大遗产、大保护、大科技”的监测保护理念,对嘉峪关关城以及市辖境内其他夯土遗址实施了科学、规范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保护、管理、展示相关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纠正,全面留存了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充分依托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一期工程建设成果,以期实现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监测成果的充分展示、及时掌握文物本体的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以及各类基础资料和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数字智能化。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在过去一年平稳运行,中心工作人员遵循“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扩容性”的原则,在监测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纠正问题,严格按照遗产监测要素分类、监测规范、预警标准、遗产评估、跨部门协同工作规范五大体系规范要求,不断完善优化平台各项功能,提升监测工作质量,科学地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嘉峪关境内长城开展日常监测,预见危及长城保护利用的不利因素。
以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为中心,结合多种监测方法与技术,对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进行监测,是监测中心根据遗产监测工作实际结合先进经验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尝试。监测预警管理平台自动监测、便携式仪器定期监测、人工巡查结合的监测方式在近三年的不断实践中被证明是科学合理的,各种监测方式互相补充、横向关联、纵向对比,组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监测体系。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地开展,中心在扎实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科学制定监测流程、人员管理、仪器及平台维护等相关制度,并不断完善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三级预警管理体制。构建了以关城为核心辐射全市的横向监测网络,在遗产监测管理上联合各遗产点管理单位,形成了监测中心主监测遗产地管理单位主巡查的纵向管理机制。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在不断探索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心工作人员结合日常监测实际,积极探索符合遗产地自然环境特征下的监测方式方法,针对具体病害情况制定适用性好、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的监测方式方法。及时关注所安装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数据采集情况,及时处理仪器故障与数据漂移等问题。为了最大程度避免人员操作误差,中心根据监测人员所学专业不同对便携式监测设备进行了使用分配,各有所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促使工作人员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仪器维护与保养由专人负责。对于目前尚不具备监测条件的遗址(包括各构筑物单体的完整性,形制规格尺寸等诸多要素),由监测人员现场勘察留存文字资料和映像资料完成。(www.xing528.com)
在监测过程中,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整体运行平稳,并在监测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与完善,监测数据保存完整有效,通过对已保存的去噪数据研究分析,目前已知的各监测点位病害发育稳定,周期平稳,变化幅度微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已竣工的城墙及木构古建保护维修工程中所布设的各类监测仪器,监测数据波动处于正常范围,已向保护部门做了反馈。对于除实时监测范围之外的病害点位,中心人员应用便携式监测仪器对病害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了监测数据评估报告。
以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宗旨,对嘉峪关境内夯土遗址开展了全方位监测,及时预见不利因素,为日后开展遗产保护维修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遗产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创了遗产监测同遗产保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