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过程可以分成4个阶段。
1)问题识别(需求获取)
(1)研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软件项目实施计划。
(2)从系统角度来刻画与理解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
(3)评审用于产生计划估算的软件范围是否恰当。
(4)确定对目标系统的综合需求,提出这些需求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
问题识别的另一项工作是建立分析所需要的通信途径,以保证能顺利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如图4-3所示,分析人必须与用户、软件开发机构的管理部门、软件开发组的人员建立联系;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起协调人的作用;分析员通过这种通信途径与各方面商讨,以便能按照用户的要求去识别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4-3 通信途径
2)分析与综合(需求建模)
(1)进行各种要求的一致性检查。
(2)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
(3)分解数据域并分配给各个子功能。
(4)找出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限制。
(5)判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用户要求或用户尚未提出的潜在要求。(www.xing528.com)
(6)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3)编制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需求描述)
(1)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
(2)制定数据要求说明书及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User Guide)。
(3)确认测试计划。
(4)修改和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5)为开发人员和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完成时进行质量评价的依据。
4)验证(需求评审)
作为需求分析阶段工作的复查手段,应该对功能的正确性,文档的一致性、完备性、准确性和清晰性,以及其他需求给予评价。
此外,RUP中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个核心工作流,其目标是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理解系统所解决问题的定义和范围,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系统需求,与客户和其他涉众在系统的工作内容方面达成共识并保持一致,包括:
(1)定义系统边界(限定)。
(2)为计划迭代的技术内容提供基础。
(3)为估算开发系统所需成本和时间提供基础。
(4)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对需要的功能和约束进行提取、组织、文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