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从不同角度介绍过费马小定理,其实质是一致的、等价的.在此,我们简要介绍费马大定理及其探索、证明过程,从中可以了解数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卓越贡献.
在本章第5节,关于三元二次不定方程x2+y2=z2的正整数解,我们得到了下面的通解公式:
自然,人们也试图求出方程x3+y3=z3,x4+y4=z4的正整数解,但遇到了困难.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Diophantus)著的《算术》一书,1621年被译成拉丁文在法国出版.
1637年,法国业余大数学家费马从中读到“将一个平方数分为两个平方数”后,想到了更一般的问题,在页边空白处用拉丁文写了一段话:
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分为两个立方数,将一个四次幂分为两个四次幂,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幂.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奇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了.
当整数n>2时,方程xn+yn=zn没有非零整数解.
这就是著名的费马大定理,由于多年未获证明,也叫作费马猜想,但后人没有找到费马的证明.
一般公认,他当时不可能有正确的证明,只是用他发明的、巧妙的无穷递降法,证明了方程x4+y4=z4当3个未知数都不为零时,没有整数解.而后,误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证明猜想本身,便写下了那段话,但事实上,这个方法一般情况下并不适用.
猜想提出后的近350多年来,包括莱布尼茨(Leibniz)、欧拉、高斯等大数学家在内的数学家们,不断探索,但进展缓慢.
1847年,库默尔(Kummer)证明了指数是100以内的正整数时,该猜想成立.这是一次大的飞跃!他还在研究过程中,创立了新兴学科代数数论,这被认为是19世纪代数学上的最大成就,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证明该猜想本身.
1908年,德国年轻实业家菲尔夫斯克尔(Wolfskehl),因为失恋而想自杀,无意间读到关于该猜想的“证明”,遂放弃了自杀念头.为感激该猜想挽救了他的性命,他立下遗嘱,把10万马克巨款赠给哥廷根皇家科学院,条件是款项作为奖金,授予第一个证明该猜想的人,限期100年,2007年9月13日到期.
1977年,瓦格斯塔夫(Wagstaff)证明了,对每个小于125000的质数,该猜想成立.(www.xing528.com)
1983年,德国29岁的数学家法尔廷斯(Faltings)证明了莫德尔(Mordell)猜想正确,该证明间接证明了“当n>4时,方程xn+yn=zn至多有有限个解”.
1986年,瑞波特(Ribet)证明了“该猜想包含在谷山志村猜想中”,只要证明了后者也就证明了前者.
童年就痴迷于此的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得知这一信息后,便放弃所有与证明该猜想没有直接关系的研究,下班回家便潜心于顶楼书房面壁7年,曲折卓绝,汇聚20世纪数论几乎所有突破性成果,向该定理发起最后冲锋,终于在1993年6月23日,在剑桥大学由200多名世界数学家参加的大会上,报告宣布“我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但是,到了11月,他的导师指出他的证明有漏洞.12月怀尔斯承认存在问题,但表示很快会克服存在的问题,并约请自己的学生泰勒(Taylor)共同研究.
直到1994年9月19日早晨,怀尔斯思维的闪电突然照亮征程,答案就在废墟中!他热泪夺眶而出.最终,他更加简洁、完美地证明了费马猜想是正确的.
至此,一个困扰了人类近400年的著名难题获得了圆满解决.
1995年5月,怀尔斯的论文《模椭圆曲线与费马大定理》发表在《数学年刊》第142卷,占满全卷130页.
1996年3月怀尔斯获得了沃尔夫奖;1997年6月27日获得10万马克悬赏大奖,离截止期限仅差10年;1998年8月获得菲尔兹特别奖.
费马大定理还能推广吗?
1986年,诺姆·埃尔吉斯(NoamElkies)给出了方程x4+y4+z4=w4的一个正整数解,从而推翻了这个猜想.这个反例是:
事实上,还可举出底数更小的反例:
而且,当n≤k时,大定理也不能推广.例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