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能培养人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深受人们喜爱,政府本着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原则,修建了大量的健身场所及提供健身器材,为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人们对体育需求价值取向由体育健身的需求目的上升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新时代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整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场地设施,尤其是公益性的活动场地的需求。在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导致人们缺乏活动的场地,特别是免费的体育场地。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现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53.02%体育场地集中在教育系统,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只有12.45个,人均1.46平方米,人民群众对体育场地的最基本需求的也无法达到。虽然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但“花钱买健康”的行为还没有真正落实。除此之外,我国的健身场所的收费价格普遍偏高,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尤其是对于低收入者。体育公共场地设施服务是满足大众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是政府和公共服务组织在领域内做出的能够直接体现服务力度的方式之一。
(2)对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求。我国是竞技体育强国,在群众体育方面较为欠缺。为此,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更为强烈,我国有许多体育活动管理部门,但真正为群众组织活动的却很少,缺乏有效的管理。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多是由单位或者项目俱乐部所发起的,体育管理部门组织的较少。
(3)对体育健身信息宣传服务的需求。体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价值观念是引领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向导,影响着大众对体育的积极性。我国的体育健身信息宣传过于统一,范围较小,人们对健身信息的接收范围太小。增强体育健身信息的宣传能有效地增加民众对体育的兴趣,打造一个积极的体育需求环境。(www.xing528.com)
(4)对健身指导与咨询服务的需求。目前根据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和居民日益增强的体育锻炼需求,人们对体育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有些大城市社区配备了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指导健身服务。他们对健身指导与咨询服务主要依靠周围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不具备专业性。因此,人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与咨询服务,在开展体育服务时,可根据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各类人群适合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时间及时长以及锻炼后的效果测评等。
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一项基本福利,政府本身就承担着供应体育服务的职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服务是政府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政府的表现,如何满足各类人群的体育需求是政府有效管理的重要体现。体育公共需求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人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较少,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满足自身的基本生存需求上;当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到小康水平,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后就会追求健康的生活,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就会增多。目前,我国正处于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总量上升、质量提高和需求多元等阶段,这就要求政府能够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总量,并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人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大量需求使政府受到巨大的供给压力,为提高供给能力,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政府迫切的需要创新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途径,采取向社会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方法来满足人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