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寸管丹青竞风流微书艺苑:城关文化艺术撮要

寸管丹青竞风流微书艺苑:城关文化艺术撮要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彩陶器型上的图形和刻划符号是原始社会末期绘画与书法的杰作,被认为是史前的“中国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虚舟画室名半砚斋、磊石山之瞻斗轩。马虎臣先后立画室名大碧山馆、碧云仙馆、养正书屋、大碧吟馆。马虎臣尤善写意墨牡丹,兰州人戏称“马牡丹”,其所绘“雪景图”“墨牡丹”尤为抢手,甘宁青穆斯林世家多有珍藏。所画花鸟山水自成风格,居陇上画坛前列。曹蓉江的绘画,早期为彩墨,晚期为水墨,泾渭分明。

寸管丹青竞风流微书艺苑:城关文化艺术撮要

兰州市城关区已发现的王保保城、白道沟坪、青白石、雁儿湾、中山林、徐家湾、大砂坪等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马家窑彩陶,器型丰富多彩,图案绚丽多彩。彩陶器型上的图形和刻划符号是原始社会末期绘画与书法的杰作,被认为是史前的“中国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创作者就是当时的民间画工和原始书画家,虽然我们已无从得知他们姓甚名谁。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秦帝国之前,今兰州地区由羌戎部族居住生活。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兰州由“荒服”之地进入中原王朝版图,成为中原王朝的边塞城市,先进的农耕文化传入兰州地区。魏晋元朝近1100多年间,兰州地区军事斗争十分频繁,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兰州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孕育时期。兰州成为一个具有移民传统的城市,它的文化艺术形态中自然而然地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的特点,具有兼容天下的艺术特质,涌现出了诸如宗钦、赵柔等本土的书画名流

明代肃王迁驻兰州时,随扈藩王的人员中有不少饱学之士。另外,肃王幕府中还吸收了不少学人,谈经论史,盱衡时局,撰文吟诗,著书立说等。由于大量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士移居兰州,兰州地区文化风气也逐渐浓厚。成就显著的书画家有黄谏、肃王朱识等。黄谏是明代兰县(今兰州市)人。因得殿试一甲第三,故人称“黄探花”,史称他“工书善画”。

清代有赵冲谷、唐琏、温虚舟、马虎臣等著名书画家。

赵冲谷,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字怀亭,号耕烟散人,为满族画家明福入室弟子。工画,擅花鸟、人物、山水。所作人物兼工代写“精妙入神”,其墨竹亦有风韵。吴镇评云:“余韵落丹青。”

赵冲谷作品

唐琏(1755年—1839年),皋兰(今兰州市)人,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因其书屋名为松石斋,故又号松石老人,清代陇上著名书画家。唐琏的书法古朴雅健,苍劲有力。楷书行书草书“效法钟王,得其神髓”;篆书“专学李斯,肖其古朴”,而更“独饶秀逸之气”。“尤善汉隶,特精小楷”,书法体形特异,号为“童子体”。他说:“学书不贵形貌,筋骨精神尚焉。”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唐琏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著名,其流传的书法作品也以行草书居多。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并达到了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唐琏的绘画以山水见长,兼及人物、花鸟。其特点为:以书入画,讲究线条,浓淡相间,枯润并施,虽以指画,但求通神,虚实有度,构图别致,气势雄伟,生动自然,禅味十足,款式干练,钤印到位。其作有《秋山萧寺图》《古木寒鸦图》等。唐琏作品被列为国家规定的非出境品,是甘肃清代书画家中唯一的一位,也是清代兰州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书画篆刻大家。

温虚舟,清嘉庆至同治间兰州人,名又新,号野园居士,师从唐琏。成名后捐资刊刻唐琏书画理论专著《松石斋集》。虚舟画室名半砚斋、磊石山之瞻斗轩。温虚舟多临古人名画,专攻山水、人物。他遍游兰州及附近名山胜水、田园阡陌,细心观察体味,精心镕裁,将黄土高原突兀群山、黄河谷地秀丽村舍融入画幅,使荒峦与秀润融为一体。他多借助于指头画,以深浅浓淡的墨色、朴厚稚拙的线块表现纵横交错的沟壑山峦。同治三年(1864年),温虚舟所绘《长河万木图》,画面充溢萧疏淡逸之气,被认为是撷取兰州盛夏梨苑晨景创作而成;《三醉图》画作中苏东坡、黄鲁直、佛印衔杯斗酒,神态各异,衣纹秀劲,飘然有出世之想。《牧牛图》中双髻牧童牛背品箫,黄牛回首视童,田园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温虚舟所绘山水、驮运驴队往往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或奓耳长吼,或摆尾抬蹄搔痒,虽数十头,绝无相同者。他遂以画驴而著称甘、宁、青。20世纪40年代,黄胄寓居兰州时,在朋友家、装裱店见到温虚舟所绘毛驴,颇感兴趣,受到启发,遂着意画驴,终成画驴大师。

温虚舟之子名筱舟,一名晓舟,号五泉山人。清光绪民国初年兰州画家。自幼耳濡目染,挥毫不停,尽得家传。后游幕西安,饱览关陇大好河山,胸襟为之开阔。其所绘山水以老辣、疏简取胜。

马虎臣(1825年—1898年),甘肃兰州市人,回族,名文炳,字虎臣,号正山道人、五泉髯叟、南谭遗叟。他集众家之长,使绘画呈现出自然之秀美,蕴含蓄、清丽气色。马虎臣先后立画室名大碧山馆、碧云仙馆、养正书屋、大碧吟馆。其花鸟画取法八大山人、石涛、李复堂;山水师法董源临洮吴镇。陕甘总督穆图善慕名观其画卷,大为叹赏。与回族进士马中律、举人马世焘及画坛名家朱克敏、温虚舟相往还,徜徉自然,志趣高雅,醉心于琴茗诗酒,有七绝云:“不官不隐亦优哉,多少名花掌底开。为我子孙留富贵玉树之下起楼台。”

马虎臣晚年多以泼墨写意清幽的雨景,尽显清幽、静谧之意;用笔兼工带写,人物造型传神;其花卉画作,笔墨简练,生动活泼。马虎臣尤善写意墨牡丹,兰州人戏称“马牡丹”,其所绘“雪景图”“墨牡丹”尤为抢手,甘宁青穆斯林世家多有珍藏。光绪八年(1882年),他作《梧桐秋风图》(中堂),并以如隶似篆的行书题跋:“一叶飘处天下知秋,傲霜之枝撑树底而独留。问昔之千红万紫果谁堪此飕,有识者当弗轻斥为隐逸之流。”笔意纵恣,笔墨简略,萧疏中见蓬勃生机。山水则上追董北苑、梅花道人,取云锁雾遮峰峦出没的高远意境。马虎臣作品深受时人喜爱,还远布陕西一带。光绪庚子年间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曾见虎臣所绘墨牡丹,颇有好评。后海洪涛氏结集《中国穆斯林历代名人歌》,结语曾谓虎臣:“画卷难留岁月短,唯在纸上看江山。”其诗作结集《大碧山庄题跋诗稿》。

民国时期,兰州涌现出了许多书画名家,如花鸟画家曹蓉江、书画诗词赋俱精的范振绪、书画名家裴建准、著名书法家魏振皆等。

曹蓉江,兰州人,字兆镜,又字月如,号蓉江,生于清同治年间,卒于抗战前。所画花鸟山水自成风格,居陇上画坛前列。时人重金争购其作品,画名远播省外。刘尔炘重修五泉山,聘曹蓉江绘壁,他为半月亭所绘《松风秋月图》,泼墨淋漓,画面上云龙变幻,诗画珠联璧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佳品。甘肃学院院长邓春膏聘曹蓉江为艺术专修科图画教师,他给学生悉心传授花鸟技法及作画心得,为甘肃培养了一批绘画人才。

曹蓉江的绘画,早期为彩墨,晚期为水墨,泾渭分明。早期花卉分枝布叶,简洁清致,设色明丽;晚期绘画趋向水墨粗笔写意,苍老浑古。曹蓉江所绘《雪竹图》竹枝微堰,节叶纷披,用水墨烘晕,衬出墨竹霜欺雪压节不改的高尚情操。

抗日战争时期,兰州作为大后方,当时从外地来兰的著名书画家有国画大师张大千、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著名工笔重彩画家潘洁兹,以及赵望云、黎雄才、李丁陇等,他们有的来兰州举办画展,有的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或担任美术编辑,有的深入生活进行采风,有的前往敦煌途中逗留兰州,他们的到来对兰州乃至甘肃的书画艺术事业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但由于甘肃经济萧条,交通闭塞等原因,缺乏艺术交流,艺术人才流失严重,美术、书法事业长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的造型艺术迈出了新的步伐,许多造型艺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从停滞到繁荣。这与书画家们的刻苦努力、天赋密不可分,也与书画组织与团体的建立与带动密不可分。

1950年春天,兰州美术工作委员会成立,方晨光为主任。1954年,甘肃省中国画研究会成立,范振绪任会长。甘肃省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画展,并组织画家进行创作,选送作品参加全国美展,是甘肃省当时最为活跃、最有分量,也是唯一的一个美术群众团体。

20世纪90年代,兰州画院成立。近年,兰州画院打造了大型主题画展《大河魂》,不断推出精品佳作充实画展,在全国10多个省会城市巡展,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成为兰州市美术方面的一大品牌。在《大河魂》的带动下,兰州画院的创作水平提升较快。2007年,兰州画院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00余幅,出版画册6部,参加国家、省级展览23次,举办个人作品展7次。

1993年,甘肃省书画研究院成立。2006年,兰州美术馆成立,结束了兰州市美术事业有院无馆的历史。兰州美术馆成立后,接连推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兰州及周边八市书画作品联展”“第十九次全国新人新作展”等美术展览。兰州美术馆的各种展览全部免费为公众开放。仅2008年,兰州美术馆就推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迎春书画展”“百年甘肃美术作品珍藏展”等各种书画展14个,做到了月月有展览,全年接待观众6万多人次。

这些驻地于城关区的书画机构与场所,以城关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通过各种画展、教育培训、艺术交流等活动,引领着兰州乃至甘肃的书画艺术发展及潮流。甘肃书画艺坛如春花竞放,显示出焕然一新、蓬勃发展的势头,书画队伍空前壮大,人才辈出。其中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本土书画家、理论家有水天中、李丁陇、黎泉、郝进贤、王天一、何裕、张邦彦、牟月秋、莫建成等,以及外籍来兰州从事书画艺术卓有贡献的丁希农、吕斯百、汪岳云、韩天眷、韩不言、张阶平、顾子惠、陈伯希等老一辈书画名家和数以千计的中青年书画家。他们创作出了大批弘扬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优秀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西部地方特色和多民族色彩,扩大了对外艺术交流的范围和规模,促进了艺术品种、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花鸟画以赵西岩、陈伯希等人为代表,尤其从延安鲁艺走来的陈伯希在启迪新风、培养后进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陈伯希(1922年—2016年),1942年由鲁迅艺术学院毕业。1949年,陈伯希调到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战士读物社任美术组长、总编辑,主编《人民军队画报》和《人民战士》等刊物。1955年,陈伯希担任甘肃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甘肃画报》总编辑。他组织画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创作出甘肃省第一批新年画、第一批新连环画,如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在康布尔草原上》(上、下集)。他培养与带动了一大批青年画家,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20世纪80年代,陈伯希担任甘肃省美协主席,他邀请魏紫熙等著名画家来兰州讲学示范,陪同关山月等名家到兰州开学术会议、讲学与示范。这不仅给广大美术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开阔眼界、观摩学习的机会,也为推动甘肃省美术创作事业向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陈伯希作品

1993年,陈伯希发起成立甘肃省书画研究院,组织离退休书画家,每年有计划地搞几次大型活动,深入厂矿、农村,送书画到基层,组织专题书画展览,义卖书画赈灾扶贫。2000年年底,在友人的资助下,他创建了“百蹊画室”,旨在团结省内外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与美术爱好者,进行观摩、交流与展览活动,培训并帮助在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与理论修养。(www.xing528.com)

陈伯希擅长写梅,他画的梅花千姿百态,手法多种多样,反映出对于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品性的崇尚,还善画菊、荷、兰等传统题材,以彩荷来表现荷“出淤泥而不染”的灵魂,赞美花中君子高洁。他重在通过物象的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来抒写画家的情思、志趣、心境,为传统的花鸟画注入了勃勃生机,并寄寓了向上进取的时代品格。他的作品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和鲜明的时代感,内涵深厚、立意新巧。国画作品以传统的梅、兰、竹、菊为主要创作题材,格调清逸高迈,笔法老辣苍劲。花鸟画在继承文人画点线笔墨的技法中,注重推陈出新,画作中浓淡兼施,干湿互济,疏密穿插,画技精到娴熟。他还大胆兼蓄西画用色、透视等原理,精于用色,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书法作品以篆书见长,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赵西岩师事齐白石,颇得齐白石赏识,多次为其画题词,是把白石画风第一个带进陇原的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后,赵西岩相继在兰州中学、兰州女师、兰州女中、兰州农校、兰州乡村师范、甘肃学院美术系任教。业余勤奋作画,作品多达千余件。他的国画艺术造诣精深,功力浑厚,擅长翎毛花卉,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艳浓郁,形神兼备,真切自然。作品主要有《芦雁》《前进》《大鹰》《苍松》《菊》《山水日兴隆》《柿》《斗鸡》《牛》《十八罗汉》《追求》《喜鹊》《玉兰八哥》《牡丹》《兴隆山山水写生画》等。

李苦禅、齐白石的弟子韩不言曾在兰州市盲聋哑学校任教,擅花鸟,兼及山水,以写意见长,画风受齐白石影响又多取八大山人笔意,画作构图洗练,运笔雄厚、稚拙、沉着,意趣隽永,风貌别具。

莫建成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名家。他的花鸟画渗透了主观情感,显得生气勃勃。画作清新洒脱,蕴藏着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他深入生活,细心体察,尽其精微,在把握细节的同时更善于将瞬间的感受融入其中,创作中重在表情达意、追求情趣和意境上下功夫,画作情景交融,富有诗意。作品《融融之茵》《寒冬寄语》《寒月惊梦》《荷图》《芦荡仙客》《幽居图》《莲界》等,参加中国工笔画大展、中国花鸟画大展等全国性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其子莫晓松走山水与花鸟结合、工笔与写意结合之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花鸟图式。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评价说:“莫晓松的工笔花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从细腻雅致之中捕捉到灵动鲜活而不乏阳刚之美的气质。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有源自内心的个人创造,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

莫建成作品

王天一,甘肃画院副院长,曾在甘肃省陇剧团工作,在创作上以中学为体,兼收西画之长技,注重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临摹过大量敦煌和魏晋墓壁画,因而绘画题材广泛,作品时代气息浓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国画作品笔墨遒劲酣畅,色彩鲜明典雅,所画鹰、牵牛花、孔雀、毛竹新笋、牡丹、马兰花、梅、菊花等花鸟画独具特色,深受国内外画界赞扬。

范振绪、陈天铀、郭文涛、董兆俭等人的山水画,往往表现了西部山水的雄浑壮阔。

范振绪曾居城关区会馆巷,作书画、工诗词,为兰州“千龄诗社”主要成员。与兰州诗坛名流高一涵、丁宜中、水梓过从甚密。抗日战争时期,范振绪在兰州、武威多次义卖书画,捐献前线,以鼓舞士气。他曾与张大千同往敦煌,研究壁画,抢救国宝。范振绪画作专攻山水,取法王石谷、王原祁,书画师法苏东坡。因其历游名山大川、南北名胜,故钟情自然,以书画诠释造化真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力求创新,摹写山河新貌。1957年,范振绪主笔,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画长36尺,送北京参加“八一”展出,副本存于甘肃省博物馆。1960年8月21日,范振绪在兰州逝世,临终嘱夫人杜郁文:“我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岁所画的《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珍藏,作为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于1992年出版。范振绪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陈天铀,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自幼酷爱书画,学习山水画及中国画理论。1965年起,他先后在兰州三十一中、兰州五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1990年调入甘肃画院,开始中国山水画研究创作。陈天铀先后六次深入祁连山采风写生。在从传统山水画的研习中,陈天铀找到了笔墨语言在表现中的核心要素,又结合写生中为表现雪山、草原、戈壁、瀚海等前人尚未运用的一些特殊笔法、墨法,逐步形成了自己表现西北河山的笔墨语言,并从西方的油画、水彩画中借用了适宜的表现方法,充实了自己的笔墨语汇,创造出了他心中的祁连山:宏毅、澄澈、光明、浑厚、苍莽、隽秀等。作品有《屹立千秋》《丝路心象》《阿尼玛卿·雪》《万仞不灭》《祁连净土清凉世界》《腊子口》等。他的一批作品参加全国各类美展,曾获全国美展优秀奖、省美展一等奖、省飞天奖、敦煌文艺奖等,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等国家级美术刊物,并出版个人画集六本。

郭文涛,兰州市美协主席,兰州市文联主席,兰州市政协副主席。其对表现西北高原山野风光的题材情有独钟,展现出独特鲜明的个人艺术语言和风格。他笔下的西部山水,气势磅礴,旷达刚劲。构图雄浑壮阔,用笔酣畅淋漓。为表现西部山脉的深沉和凝重,他在皴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凌厉鲜明的独特风貌。在人物画创作上,他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技法上兼取写实风格和文人画的笔意,写照生动传神,情致富于诗的韵味,意蕴洒脱而又空灵。代表作有连环画《军长之路》《四明传奇》,国画《夕照图》《高原人家》《关山胜迹图》《猪娃娃》等。

董兆俭,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与胞弟董兆惠、安继越兄弟三人均以书画著名,为艺林之美谈。他的山水画创作,强化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在技法上,融水墨与重彩于一炉,水墨和重彩交互使用,墨与色彩互相对比,色墨互映,既发挥了水墨画滋润浑厚之长,又兼得重彩画的浓丽鲜艳和灵动,气韵飘逸,清新秀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周岩评董兆俭的画:“在构图上,突破定点透视的规律,采用俯视法纵横吞吐,将层峦叠嶂、莽莽万重山描绘成似汹涌起伏的惊涛波浪,列阵排列的威武将士,气韵连贯、开合分明、虚实相生、浑然天成,造成一重迤逦层叠,浩瀚高邈的气势和涌动的旋律,以宏观的大手笔,创造出恢宏的意境,展现出雄阔的气概,令人回肠荡气,心胸开阔。真乃‘搜尽奇峰打草稿’也。”

张葆冬,甘肃兰州人,善作人物画。曾任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兰州市美协副主席,2001年到厦门工作,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甘肃期间,他一直执着地把自己绘画创作的视点、起点和归宿定位于西部、定位于甘南,赞美那片圣土上的沧桑岁月如经轮旋转般的轮回。在强化人物形象刻画的同时,更着力于内心世界的把握。作品有《秋实》《甘南行》《月光曲》《西北风》等。作品和论文在《美术》《国画家》《艺术界》等报刊上发表。他出版有《张葆冬速写插画集》和《五百壮士建王城》。

张阶平曾任甘肃省水彩研究会会长,并任教于兰州艺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善作水彩画。他培养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对繁荣西北地区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水彩画风格独特,既有水彩画的清新明快、洒脱淋漓,又有油画的端庄厚重、雄浑壮阔,给人以新颖的审美感受。他把艺术表现的重点放在对意境的追求上,造型和色彩都以意象表现为主,因此富有中国画的气韵神采,物境与心境相合,画面上既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景,也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爱心。张阶平晚年打破了水彩画的常规画法,融中西艺术于一炉,随心所欲,涉笔成趣,有种炉火纯青的深厚感染力。代表作有水彩组画《秦岭工地》,水彩画《进山》《丝路风情》等。出版有《张阶平丝路风情水彩画展》。

裴广铎系裴建准之子,在《甘肃日报》当美术编辑。擅长版画、漫画。受其父熏陶,与绘画结下终生之缘。作品有《伯乐爱马》《习惯使然》《不违农时》等。他的版画刀法洗练、色调明快、风格浑厚,反映了时代风貌,乡情浓郁,以大西北泥土的芳香吸引着众多观赏者。他的漫画内容丰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自己特有的夸张风格。除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外,他的作品还参加了全国美展或全国漫画展。《漫画丝绸之路》之《漫画敦煌》,《精品何其多》《无品不精》,分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奖、中国新闻漫画奖。裴广铎的国画也有很深的造诣,水墨色彩清淡明快,善于画龙点睛,凝悟古人诸法、自藏天地、韵味独具,但鲜为人知。裴广铎也画马,写意挥洒,比其父所画的马更有力度。

朱冰擅长版画,间作书法,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被聘为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顾问,敦煌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他的创作路子宽,从事以版画为主的多种创作。20世纪80年代后,他转向山水画,作品热情、明快、纯朴、流畅,富于想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地方色彩和个人风格以及娴熟的技巧”。国画意境深远,主题突出,既有大西北的浑厚粗犷,又有蜀中的清秀壮丽,是西部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作品多次获省、全国或国际奖。发表美术评论散文两百多篇,主编过《甘肃当代文艺50年》(造型艺术卷)等。

董兆惠,曾任甘肃省话剧院美术师,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国画院常务副院长。曾从事电影戏剧宣传画、公益宣传画、连环画、书刊插图等创作,成绩斐然。后专攻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他以扎实优良的速写、写生、素描、色彩和笔墨功夫,将中国工笔线描和写意、泼墨等传统技法巧妙融合、构思,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独具风格的中国人物作品,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占得一席之地。董兆惠先后三次创作绘制东方红广场主席台两侧巨幅壁画,远赴昆明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甘肃主题园创作绘制大型壁画《源远流长丝路情》,为兰州文庙创作绘制的大型壁画《孔子六艺图》,开创了兰州室内壁画之最。

董兆惠作品

杨志印、王维辛、范有信,是众多的画家当中涌现出了几位画驼人。杨志印先后在甘肃画报社、甘肃日报、甘肃人民出版社工作。他绘画上的成就纯属个人刻苦自学、广采博录,终成“神州画驼第一家”。为了画好骆驼,他多次深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甘肃阿克赛、肃北、敦煌、民勤等地,与牧驼人吃住在一起,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观察骆驼的喜怒哀乐。为了表现出驼毛的质感,杨志印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并将表现手法定名为“冲墨法”和“皱纸法”。“冲墨法”和“皱纸法”还运用在绘制羊、狗、鹿、沙漠、雪山、骆驼草等物象上,表现自然、逼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冲墨法”和“皱纸法”添补、创新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凭着创新技法的贡献,杨志印成为“中国画驼第一人”。

王维辛,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甘肃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他自幼喜爱绘画,后师从国画大师黄胄。他笔下的骆驼神韵毕现,笔墨练达,将形象人格化,以表现中国普通百姓的品德和生命的顽强价值,故有“骆驼王”之美名。中国美术大师彦涵称王维辛的画是一首首抒发笔情墨趣的大漠赞歌。

范有信曾在兰州市博物馆工作,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他擅山水、花鸟,画作质朴自然,格调清新。后喜画骆驼,凭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感悟,通过大量的田野写生,他对骆驼了然于心。他介绍《背负沧桑大漠行》的创作过程时说:“此驼从后腿画起,一笔将两条后腿完成。三五笔将腹部画出。皴中带擦连到腹部,尔后用较重泼墨画出双峰、脖颈、前腿,再用工整且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出鼻嘴等脸部结构,添上尾巴,最后用浓墨点睛提神。笔笔相连,环环相扣,浓淡相宜,一气呵成。这一雄驼的完成,也只不过十来分钟时间而已。因为下笔伊始,我已‘成驼在胸’,力求形完、意真,做到形神兼备。骆驼脚下再添几簇芨芨草,突出戈壁之舟所处的环境。”他画的骆驼笔墨交融,意态生动,洋溢着生命激情。笔墨成就以骆驼为最,有“范骆驼”之美誉。相声大师侯宝林看罢《百驼图》后挥笔称赞:“精神真品!”著名画家娄师白评价:“神似。”

李宝峰以画毛驴著称,他先后在甘肃人民出版社、甘肃画院供职。他笔下的毛驴骨中有肉、肉中有骨,形象活泼,极为精妙。调入甘肃画院后,他的绘画题材转向以西部风情和地域文化内涵为主体的深度提炼。对这类作品,著名文艺评论家阿年评道:“我先前曾打算写些文字,如今看来,似乎显得多余,因为这些无声的诗和超越平面的雕塑已流露出自身的美感和心灵碰撞的震撼,再无须旁白,无须配音。”

范有信作品

李宝峰作品

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的杨丁东先后在甘肃省京剧团从事舞美设计、在甘肃省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专业创作。其作品题材广,形式多,兼善人物、山水、花鸟,尤其动物画中的小狗,更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小狗刻画得栩栩如生,赢得广大美术界同仁和观众的一致赞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为其做过专访。

韩天眷曾在西北师范学院、兰州艺术学院等任美术教授兼艺术系主任。擅花鸟,长于小写意画法。其花鸟技法,具有独特风格,多是兼工带写,顺逆相兼。所画蛇雀、八哥新颖别致,日本画界人士雅称他“韩麻雀”。

甘肃省书画研究院画师、兰州市老年大学书画教授韩博泉,幼喜丹青,涉足画坛五十余载,擅长梅兰竹菊,兼习花鸟虫鱼和山水,尤以墨竹见长,闻名遐迩,被誉称“金城韩竹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