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剧:枫洛池畔的新葩

陇剧:枫洛池畔的新葩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北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枫洛池》除参加献礼演出以外,还为全国政协、国家部委、中央党校等机关团体演出了22次专场,得到专家、观众的承认赞许,被称为“陇上奇葩”。《枫洛池》故事情节动人,陇东地方特色浓郁,表演风格典雅。1959年底,中共甘肃省委正式将舞台演出《枫洛池》的陇东道情命名为“陇剧”,将“道情剧团”命名为“甘肃省陇剧团”。陇剧这一新生剧种便正式诞生。

陇剧:枫洛池畔的新葩

陇剧是甘肃的地方戏曲代表剧种,源于陇东道情皮影戏,形成于1959年。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庆阳、环县一带。正因为陇剧是由陇东道情演变而成,所以在道情的音乐基础上,用其固有的曲调,并借鉴其他剧种的形式,逐步形成独特的陇剧声腔,属于板腔和曲牌体的综合体系。

陇剧原板路比较单调贫乏,但通过音乐家的整理、挖掘、继承,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板式结构。陇剧有“花音”和“伤音”之分,“花音”表现欢快的感情,“伤音”表现悲伤的感情。花音类有弹板、大开板、新板、弹板耍孩簧、飞板耍孩簧、菩萨祭子等。伤音类有弹板、一性板、还阳板、新板、滚白、弹板莲花落、飞板莲花落等。在乐队编制方面,有民乐、管弦乐综合乐队,主奏为陇胡、琵琶、唢呐三大件,以及二胡扬琴笛子、笙、大提琴、贝斯。为了加强和丰富乐队表现力,扩充新添了西洋管弦乐、打击乐,改制了大锣、小锣、渔鼓、水梆子等,使其音乐协调,并糅合了京剧秦腔的打击乐点,形成了陇剧的锣鼓经。基于陇剧音乐节奏明快、抒情性强等板路的形成,唱词也比较丰富。一些道白用有韵律的语言写成“滚白”形式,配合音乐来朗诵。留谱及曲牌留谱是陇剧中用于对话及表现各种场景、气氛的伴奏音乐,它和唱腔和谐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烘托剧情的发展。曲牌多用于唢呐吹奏,来源于民间小调及结婚、丧事演奏的乐曲,很有特点。打击乐效仿京剧铜器,但音调又别于京剧铜器,它的板头借鉴秦腔、京剧等剧种的优秀板头,主要有塌板、代板、慢代板、紧代板等。

在唱腔方面,陇剧以陇东道情音乐为基础,以固有曲调和借鉴其他剧种的形式,逐步试创了许多新的板路:有一板三眼抒情、歌唱性较强的慢板,表达剧中人物的激昂情绪。另外,还创建了道情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板多眼的唱腔。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帮腔形式,分男帮男、女帮女及男女混合帮腔。

在表演上,陇剧注重舞台整体统一协调,不同于其他剧种突出演员的个人技能;套用京剧、昆曲、秦腔的部分表演形式;道情音乐的节奏很适合秧歌舞的快慢形式,吸收皮影戏的侧身摇晃,将这二者与秦腔的表演程式和其他剧种的表演形式糅合运用,形成陇剧在表演上的独有特色。

1952年,甘肃省文化局派出专家前往庆阳地区搜集和挖掘陇东道情民间皮影小戏的唱腔音乐和传统剧本,并将其很快整理出版。与此同时,甘肃省文化局又组织道情艺人参加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和西北五省(区)首届戏曲会演。道情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戏剧表现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赏,掀起了学唱道情、整理改编传统道情的热潮,甘肃省秦剧团率先改编了道情折子戏《吵宫》《斩秦英》,创作了现代戏《六姑娘》《最后的钟声》等。

1958年,甘肃省为了组织进京演出,决定编演一出“大戏”。当年开始撰写剧本,剧本创作由石兴亚、陈文鼐、李迟、金行健、姚舫负责,音乐由易炎、邸作人、陈明山三人负责。1959年初,甘肃省决定在甘肃省戏曲剧院设立道情剧团,在极短的时间内,首部由甘肃省剧作家改编创作的大型古典道情戏《枫洛池》被搬上舞台,并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在北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枫洛池》除参加献礼演出以外,还为全国政协、国家部委、中央党校等机关团体演出了22次专场,得到专家、观众的承认赞许,被称为“陇上奇葩”。剧组也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说:“听了你们演奏的道情,我就像又回到了陕北,又见到了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周恩来总理请全团演职人员吃饺子,习仲勋副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剧组。演职人员还参加了国庆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北门观看阅兵

《枫洛池》是根据《古本戏曲丛刊》中的《渔家乐传奇》重新创编而成,讲述了东汉末年渔女邬飞霞搭救汉室宗亲清河王刘蒜,并孤身刺杀奸臣梁冀的故事。导演除范雨、薛再平、刘清华外,还邀请了陈永玲、高媚兰等艺术名家辅导演员,主要角色由甘肃省秦剧团抽调,还借调了兰州市秦剧团个别优秀演员。该剧以渔女刺梁为主线,安排了“诓嫁”“夜逃”“侠代”“刺梁”几场戏。梁冀为构建自己的极乐世界,一边派议郎牛贵抓捕民工修筑枫洛池,一边派司农马荣广选天下美女。在未婚夫被抓、老父惨死、官兵大肆追杀渔民的情况下,邬飞霞挺身而出,冒充马荣之女马瑶草,深入虎穴,刺杀梁冀。“辨草”一场是全戏的高潮,邬飞霞为了达到报仇雪恨的目的,在掌握马荣利欲熏心的卑鄙心理后,晓以利害使之认己为女,并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牛贵的百般刁难,继而巧妙说服马瑶草承认是自己的丫鬟,最后使梁冀疑虑冰释,为末场“刺梁”铺平道路。在激烈而紧张的戏剧冲突中,将正反两方面人物的直接交锋表现得有声有色。全剧的各种矛盾冲突都交织在太师造池选美之中,通过官宦之间、官民之间、民民之间的冲突纠葛,将贪得无厌、高尚聪慧、坦荡侠义等众人物性格特征合情合理地展现出来。《枫洛池》故事情节动人,陇东地方特色浓郁,表演风格典雅。

陇剧《枫洛池》剧照

《枫洛池》在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对陇东道情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其声腔更适合于戏曲演唱,民间流传千百年的道情和皮影第一次被系统、完整地搬上舞台。原本幕布后的皮影由演员替代,陇剧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演员队伍。时至今日,《枫洛池》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3600余场,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1959年底,中共甘肃省委正式将舞台演出《枫洛池》的陇东道情命名为“陇剧”,将“道情剧团”命名为“甘肃省陇剧团”。陇剧这一新生剧种便正式诞生。

陇东道情的流传大约有16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的实践和创造,积累并保存了100多本传统剧目。由于地域的关系,陇东道情的大部分剧目与秦腔的传统剧目一脉相承,同流而异派。由于皮影人物在演出上具有操纵自如、活动灵便的特点,故陇东道情擅长腾云驾雾、飞升变化之奇幻表演。

陇剧团成立以后,遵照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除坚持在甘肃省演出外,曾先后赴北京、上海、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等省市巡回演出。在演出中汲取意见和建议,剧组进一步挖掘遗产,使陇剧健康地成长。由于剧目贫乏,往往是剧本赶不上排演的要求,传统剧目几乎没有一本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演出,都要经加工、整理、改编。所以十多年来上演的剧目中,一部分是创作的,如新编历史剧《枫洛池》,大型现代戏《草原初春》,小型现代戏《最后的钟声》《六姑娘》《细水长流》,另外还有改编整理传统剧《八郎寨》《闹店》《吵宫》,移植剧目《夺印》《木匠迎亲》《旌表记》《假婿乘龙》《芙奴传》《恩仇记》《武则天》《乔老爷奇遇》《断桥》《打神告庙》《斩秦英》等共60余本(出),经常上演的20多本(出)。

陇剧《假婿乘龙》剧照

小型现代戏《细水长流》和历史戏《吵宫》为陇剧的表演形式勾勒出一个轮廓,陇剧在表演上开始有了自己的一点特色。

1971年,按照省上决定,甘肃省陇剧团、甘肃省秦剧团、甘肃省戏曲学校合并为甘肃省陇剧团。合并后,甘肃省陇剧团开始移植学演“样板戏”,首先移植的是《红灯记》,另一个是《沙家浜》。陇剧音乐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声腔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陇剧也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成熟。

1986年,陇剧《燕河风波》《异域知音》走进中南海,在北京连演一个月共18场,京城再掀“陇剧风”。后来,陇剧《燕河风波》和《望子成龙》被改编成戏曲电视连续剧,多次在荧屏播出,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了甘肃特有的这一戏曲剧种。(www.xing528.com)

陇剧《燕河风波》剧照

陇剧《异域知音》剧照

此后,大型现代陇剧《天下第一鼓》将兰州太平鼓成功搬上舞台。1991年,该剧赴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轰动春城,新华社以《黄土高原的太平鼓轰动了红土高原》为题赞誉这部戏。1992年,《天下第一鼓》荣获国家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实现了甘肃省“文华奖”零的突破。

陇剧《天下第一鼓》剧照

2000年,《黄花情》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曹禺剧目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表演奖等7项大奖。

2001年,《敦煌魂》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15项大奖,演员边肖还凭此剧摘得“梅花奖”。

2006年,新编大型历史剧《官鹅情歌》问世,这是陇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创作的一部优秀剧目。这部戏很特别,特别在于它的“土”:本土剧种、本土作家、本土题材、本土演员。该剧讲述氐族青年官珠与羌族姑娘鹅嫚以爱情化解仇恨、为两个民族的世代友好不惜献身,感化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的故事。边肖、雷通霞领衔主演,自首演以来已经演出280余场,曾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作品奖,被誉为“中国西部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10年10月,《官鹅情歌》在上海艺海剧院连续演出两场,受到了上海老戏迷的好评,引起了当地戏剧界及戏剧评论界的关注。上海文学艺术院副院长、教授邹平认为,《官鹅情歌》剧本好、演员好、音乐好,是一首祈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情歌。

陇剧《黄花情》剧照

陇剧《官鹅情歌》剧照

2008年9月,现代戏《苦乐村官》首演。2012年1月,《苦乐村官》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在为陇剧院带来不菲的经济资助和更高的认可度的同时,也树立起陇剧新的里程碑。《苦乐村官》以宕昌革命老区哈达铺为背景,通过村主任万喜“借鸡下蛋”,带领乡亲们养羊脱贫致富的一连串喜剧情节,生动地表现了当代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时代风貌。虽然是农村现实题材,但不同以往“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模式,不再单纯地强调好人好事,而是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为观众展现出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村官形象。在作曲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花儿”和甘肃特色的民歌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地域性特色,将陇东道情皮影和舞台艺术相结合,将肢体语言和道白语言相结合,在诙谐幽默中表达“村官苦、村官乐”的情感

陇剧《苦乐村官》剧照

新编古装剧《官鹅情歌》和现代戏《苦乐村官》,都是继《枫洛池》之后涌现出的陇剧新作,也是目前国内戏剧界公认的精品力作。

2011年12月7日,甘肃省陇剧院耗资50余万元、历时两个多月倾力打造的新版《枫洛池》在兰州市金城大剧院正式亮相。由于原版的《枫洛池》全剧演出时间为2小时40余分钟,时间过长,于是陇剧院对脚本、节奏、音乐、舞台调度、演员表演程序、舞台美术与服饰道具等方面进行革新。新版《枫洛池》中,该院两位“梅花”奖得主和三个国家一级演员在剧中同台献艺。全剧音乐舒展优美,其旋律长于诉说,重于抒情。一唱众和、悠扬悦耳的“嘛簧”演唱,加之源自陇东道情皮影戏“风摆柳”“秧歌步”等独特而和谐的身段表演,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和渲染了情景,“邬飞霞站门前泪如雨洒……”“如今遂了父心愿……”等唱段格外感染观众。全新的舞美、精编的唱段、名家的唱腔给近千名金城票友焕然一新的艺术享受,博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赢得了到场戏剧界专家们的一致称赞。

陇剧在不断发展中涌现出了两朵“梅花”——雷通霞、边肖。雷通霞,甘肃省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得主。1996年初调入甘肃省陇剧团(现陇剧院)工作。其表演朴实大方,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秀因素,丰富自己的表演。1999年4月,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中,雷通霞凭借着本戏《石龙湾》和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一举成为甘肃省的第四朵梅花,也是陇剧艺术的第一朵梅花。边肖,国家一级演员,自2001年以来在甘肃省陇剧院工作,代表剧目有《周仁献嫂》《辕门斩子》《白逼宫》《敦煌魂》《苏武归汉》《八件衣》《法门寺》《坐楼杀惜》《官鹅情歌》等。2004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陇剧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腔格板式的路数,成为一个独立于民族戏曲之林的新型剧种。但陇剧毕竟属于新生戏曲剧种,其生命力还十分脆弱,表现形式和手段上也不十分健全。目前制约陇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相应的研究体制机制不健全;音乐研究人员匮乏;不重视理论研究工作,研究人员断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