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木资源,一路翻山越岭

寻木资源,一路翻山越岭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木府建筑需要特定的木料,有时我们不得不采伐一两棵当地老百姓在山上采伐时磕头的“树王”。为砍这棵“树王”,我们在附近把棚棚搭好,居住下来,杀上一只大公鸡,在这棵“树王”前面磕个头,意思就是祭祭山神,但愿我们在这儿安安全全、顺顺利利,不妥之处也请山神原谅一下。但问题是我们的木料不集中,而是这条沟沟里有一棵,那面山上又有一棵,再翻过一座山又有一棵,木料一分散,想要继续使用吊车的话,实际上是浪费资金。

寻木资源,一路翻山越岭

既然要把恢复重建的木府年代定位在明代,那就要按照明代的做法来建,工艺要求也是按照明代的来。什么是明代的建筑特点呢?明代与清代不同,明代不节省木料,这是明代建筑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屋脊在一条直线上,起翘不突出,有点翘,但不能翘得太多。第三个特点是所使用的琉璃瓦要有时代特色。只有掌握了这些,才算得上是把握了明代建筑特点。

话虽这样讲,具体做起来却是十分难的。明代的建筑不省料,就是梁要粗,柱也要肥。因此,我们定下来按照明代样式建造,统一要求柱子直径都要在0.5米以上。话虽然这么说,但由于需求数量太大,要找齐这些柱梁的材料是非常困难的。

负责采伐建筑所需木料的工作人员汇报的林区里边的状态是什么样呢?大概情况是这样的,民间砍伐木料的说法叫作“七竹八木”,即7月份砍竹子,8月份砍木头。我们砍伐木头的时间,也按照民间的规矩去做。我们从1997年7月9日开始进入林区砍木头。进入林区的第一天,我也去了,我很严肃地交代了一些有关政策问题。特别交代了在木府工作,头脑中要清楚的一点是,不要对木府的一草一木打个人主意;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更不要打主意;哪个在这个问题上打主意,哪个就要倒霉。我引导大家要用这样的指导思想来参与木府工程建设。对分工到林区的工作人员,我当时的指导思想就四句话:一是质量第一;二是速度第一;三是少说话;四是多算账。意思是不要做亏损了,要根据世行的要求,与当时的市场价格作对比。如省内要卖给我们多少钱,木材公司要卖给我们又是多少钱;跟黎明乡买的是多少钱,跟鲁甸乡买的又是多少钱,都要对比。价格要对比过来对比过去,最后包括财会人员在内,原则上涉及价格时都要求要有个宏观把控。恢复重建木府虽然用木材量很大,但我们只有3360万元的资金。3360万元的资金就想把整个木府恢复重建起来,木料款占比重多,总款数目就摆在那儿,多余的资金是没有的。

第一次进入林区时,我们通过考察后发现,老君山[1]利苴的木头质地最好,因为它的海拔高度适宜于松树生长。利苴是丽江县石头乡的一个行政村,过去曾是怒江州兰坪的地界,但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多偏向于丽江,后来就划归丽江了。那个地方山势比较陡,在采伐的季节里,我们就在那个地方的山上砍伐。面对的问题,一个是在雨季砍伐,雨水比较多;一个是修路难;还有一个是采伐难;再一个是运输难;上下车也难。这就是采伐木头的几大难处了。另外,我们上下通信联系也难,连相互联系的办法都没有,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手机信号,来到行政村同样没有电话。就我们而言,吃也难住也难,反正难处很多。

总的来讲,砍伐木头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木头的规格、质量比较高,它必须直径绝对在0.5米以上,而且必须要用云南松。由于木府建筑需要特定的木料,有时我们不得不采伐一两棵当地老百姓在山上采伐时磕头的“树王”。为砍这棵“树王”,我们在附近把棚棚搭好,居住下来,杀上一只大公鸡,在这棵“树王”前面磕个头,意思就是祭祭山神,但愿我们在这儿安安全全、顺顺利利,不妥之处也请山神原谅一下。同时,还要跟老百姓做思想工作,说我们现在搞的是木府工程,木老爷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领袖,他会保佑大家的,所以砍了“树王”也不会有事,要不然这棵也不让砍,那棵也不准砍,就没有能用的了。有时候一座山上就只有那么一棵,我们也把它采伐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木府所用的木料都是比较匀称的,比较大件的那些直径都在0.5米或0.5米以上了。砍伐这一部分木料,大概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吧。有人怀疑,木府的木料砍掉了一片山林,这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只是在这座山上砍一棵,在那座山上找着一棵。采伐区域的平方面积没有算过,但是我们没有去过的山林是没有了,没有走过的高山也没有了。有时候一座山都被我们跑遍了,就只找到几棵大树,老百姓没有办法把它们采伐下来,采伐了以后也拉不下山来。恰恰这儿有三四棵,而且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把它们采伐了,派二三十个工人,然后用吊葫芦在上面的一个土包上挂起,哗啦啦、哗啦啦地吊一天一夜,常常半天只吊上来几米。木材下山的时候树尖必须朝前,树尖朝前,能起到保护作用,因为它前面这么一戳、一滑,整棵树就会很轻松地下山了。山下就是公路,就可以使用汽车来运输。木材下山时有的树枝插进公路土层里深达1.5米,用人工无法把它拔出来,如果折断了,按照木府的采伐规格,这样的木头从根到尖,就会短了大约1米了。这时工人只好挖个大坑,又用吊葫芦反拔,把它拔出来,按照规格量好了以后,多余的部分再斩掉。有时,一根木料从山坡上放下来时控制不住,就会从公路上滑下去几十米,为此我们还得要从离公路几十米的地方把它再拉上公路。我们买了15.5米长的钢丝索,还买了滑轮,然后派人把滑下去的木料套起,拴在木墩墩上。在上面的大树枝或者是大岩石上,用钢丝绳把滑轮固定起来,然后让一辆汽车装上半车木料,往那边拖,木头底下由两三个工人把木料撬出来,这样才能拉回到公路上来。只能采取这种办法,因为如果去请吊车,一天要花1000块钱。当然如果固定在那个地方搞,1000块钱我也可以请;如果所有的木料都集中在这儿,我请上五六天吊车,就可拉完木料了。但问题是我们的木料不集中,而是这条沟沟里有一棵,那面山上又有一棵,再翻过一座山又有一棵,木料一分散,想要继续使用吊车的话,实际上是浪费资金。另外,我们采取人工装车,人工装车无论是砍伐,还是装车,或堆积木料,都需要大家配合,要不断地跟装车的人讨价还价。装车时你要传烟,要讨价,如这棵太粗了,又是从沟底上拉上来,要加多少钱,那棵又要多少,反正一天到头都要吵架,要讲价。我们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来解决:请不同村的人装车。如果这一群装车的人要价太高,我们就明确地说,你们可以不装了,我明天另请一伙人来装。我们还要留意,把传统上不应该砍的那些树尽量留下来。还得做好当地群众的工作,与当地领导的关系也要搞好,只有把四面八方的关系都搞好,才能把木料顺利地运出来。

图1-35 运输木料途中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www.xing528.com)

砍木料是比较敏感的一件事情,管理制度上有一套规定。林业局是主管木头的,县政府审批后,由林业局下文,下文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搞了。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树木的所有者以为木府就是有钱。民间的说法就是,你们干的是公家的事,就该多给我们一点钱,这是他们普遍存在的想法。但是如果真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要花的钱就超出预算了。简单一点说,到目前为止,建木府大概用了4500立方米左右的木料,如果我们稀里糊涂地脑子一激动起来,每立方米加上20块钱,近10万块钱马上就不见了,我们有几个10万可以这样大方花?我们的资金有限,只能尽量节约。有时候,我们也配给木料采伐负责人一个驾驶员,因为他成天搭车也不方便。驾驶员一个月600块钱的工资,把汽油费加上,再把木料采伐负责人的工资加上,一两万一下就花掉了。所以在节约开支上,我们也是尽量精打细算,一心为木府着想。对参与采伐木料的人,我们做到用人不疑,但要让他干得更认真、更慎重。所以在木料这方面,1997年拉的也好,1998年拉的也好,一车有几棵几件,哪个驾驶员拉的,林业局的证明是什么,税费是多少,采伐负责人都要一套一套地理清管好,只有保证做到这点,他才对得起所谓的“不疑”。如果木料采伐负责人的账这点讲不清楚,那点又不清爽,有非法的,不合理的,他这辈子在这个木府工程里边,就永远说不清楚了,也就不光彩了。能参与木府重建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所以每个人做事都要清清白白,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采伐木料的过程中,那里的傈僳族群众最信任我们的木料采伐负责人了,他说什么他们都相信,他说干得了就干得了,他说没有事就没事。的确,他负责砍了那么多的木头,有时装车装到深夜,危险无时无处不在。但是群众始终相信木老爷会保佑他们的,不仅保佑他们,还会保佑他们的儿女。

图1-36 木料进城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我想,可能是所谓的木老爷的神灵在当地傈僳族群众的血脉里发挥作用,他们很崇拜木老爷,以木老爷为荣。傈僳族是一个很讲义气的民族。他们豪放起来,会很高兴地叫你去家里,连耕牛都可以杀了招待你。

木府在建房时用料不省。光是前议事厅,就用了56根柱子,所用的56根柱子,上下直径都在0.5米以上,再加上宽大厚实的大梁,所建的前议事厅就有了一种威武雄壮的样子。有人说木府是数不尽的木料堆积而成的,我说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明代用料不省,我们恢复重建木府也用料不省。木府的柱子是粗的,梁是肥的,就连房子的小部件,我们也要做得厚实。我们这样做的道理是:我们建出的木府,建得要像400年以前的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