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同欺诈行为:民事责任与解决方案

合同欺诈行为:民事责任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是: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情形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知,欺诈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害。

合同欺诈行为:民事责任与解决方案

所谓合同的民事欺诈的法律责任,即欺诈方因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后果。从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分析欺诈形成的民事责任,主观要件:合同欺诈行为是故意而为,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想以欺诈或隐瞒情况等不正当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利益;客观要件:①具有侵权损害事实。欺诈行为造成了被欺诈人人身和财产的损失,从钱财方面看,欺诈行为致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由于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本质是损害了受害人财产的所有权。②欺诈行为具有违法性。即欺诈行为人做了法律禁止的干扰他人意思自由的行为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③欺诈行为是损害事实的原因。因为欺诈行为,才使受害人遭受损害。

因一方欺诈使被欺诈人做出的行为及合同的效力,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民事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和《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的规定可知,因被欺诈导致做出的民事行为无效,因对方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效力待定,当事人确认合同后,合同成立;但是若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得知被欺诈,可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此时的合同在被撤销后自被撤销之时或自始至终不发生效力。

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是: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情形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和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可知,欺诈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害。

1.返还财产:指当事人在欺诈性的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对已交付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请求权,而已经接受财产的当事人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请求权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关于返还的范围应是因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自该合同中取得的财产。若签订合同时给付的是实物,应返还实物;如果给付的是货币,应返还同等价额的货币。(www.xing528.com)

2.折价补偿: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在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应当折价补偿。折价赔偿的标准:以当时国家及本地政策规定的价格返还;没有规定价格的,以市场价格或同类业务价格标准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是指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的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是直接损失和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可能造成的损失。注意,因欺诈承担的责任是损害赔偿责任,指一方用金钱来补偿另一方由于其违约所遭受到的损失,是补偿性的,赔偿数额较大。针对欺诈造成的损害赔偿,针对不同的情况我国有具体规定,如为防范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欺诈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数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案例分析1】上述案例中,王某二人以伪造房产证、涂改房主信息等方式诱骗他人签订合同,诱骗房主、房客的房屋或租金,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对被骗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能够返还房屋的,应将房屋还给房主本人;不能返还的,应按市场价折价补偿;欺骗他人租金和房屋定金等价款的,应退还本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