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印刷品质量评价及性能指标指导

大学生印刷品质量评价及性能指标指导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局限性对印刷品质量主观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产生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因为不同种类的印刷品的视觉感觉要求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印刷品质量评价及性能指标指导

一、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

印刷作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某种能够阅读或观看的印刷品,因而其质量高低是通过视觉观察予以评价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印刷品的最终质量判断方法往往是以主观性为主的,因此会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

主观评价主要是以复制品或原稿为基础,以印刷品质量标准为依据,对照样张,根据评价者的心理印象进行评价,它会随着评价者的身份、性别、爱好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评价时要求对构成印刷品综合效果的各个质量特征按不同的评价者进行综合评价,如将不同的评价者分成若干组来进行评价,使得一部印刷品质量尽可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另外,主观评价方法还常常受到地点、环境的状况以及评价者的心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对印刷品的某一品质可能容易达到统一,而对综合性的全面品质却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一)主观评价的特征

1.主观性

主观评价属于一种非仪器的评价,通过人眼来判断印刷品质量的好坏。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受到人类的视觉系统的局限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影响,还受到文化、性别等较为固定的心理思维模式和情绪、注意力等较为不稳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类视觉心理上的特点已经被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现在较成熟的做法是用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觉敏感度来描述。

2.局限性

对印刷品质量主观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产生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因为不同种类的印刷品的视觉感觉要求是不一样的。

这样,只能对具体的印刷品评价时制定一个特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只能从大部分顾客或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

3.不一致性

印刷品质量主观评价主要是根据人的视觉感觉来进行的。尽管选用的评价员都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然而,评价者的学识、专业水平、审美观点、个人爱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仍有可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而主观评价的结果常常会因人而异,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只能得到大体相同的结论,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也常常受到质疑。

所以这种评价方法虽然已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完善,将会被逐步扬弃而被更科学的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所替代。

(二)主观评价的要求

照明、观察的几何条件是影响主观评价的客观因素。理论上,在印刷过程中对印刷品复制进行控制的最佳观察条件应该与印刷品最终的观察环境相符。这样做要求达到的条件,首先是印刷企业应该十分清楚最终用户的实际观察环境,其次是一批印刷品使用的环境应该相同,这样才能达到批量质量的一致性。尤其重要的是,最终的观察条件通常不允许在原稿、照片或合同样张、最终印刷品间进行直接的对比。因为在光源和相关观察条件下每一种材料的显色方式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图像效果,它们的表现常常不同。为了避免对色彩复制效果的评价错误,一般在产品复制过程中要求使用稳定的观察条件。

国家行业标准CY/T3规定了印刷行业观察颜色样品的照明和观察条件,它适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对彩色原稿及其复制品观察评价的环境条件,也适用于与印刷相关行业对颜色观察和评定的环境条件。

(三)主观评价方法

1.目视评价方法

目视评价方法是指在前述相同的评价环境条件下,由有经验的印刷图像及相关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客户来观察原稿和印刷品,对各个印刷品根据评价人员的主观印象,给予优、良、中、差等级,然后统计各印刷品的分数,最后综合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2.定性指标评价方法

定性指标评价方法是指按信息面给出一定的定性指标,如质感、光泽、鲜明、柔和、肤色等,列出每个指标在质量的三个方面:色彩、层次和信息度的重要程度,由多个有经验的评价人员评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的评价方法。

二、印刷品质量的客观评价(www.xing528.com)

对印刷产品的客观评价是进行标准化印刷生产、进行工艺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基础,有利于印刷生产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一)客观评价的特征

客观评价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对印刷品的各个质量特征进行测量,用定量数据来反映印刷品的各个质量特征,使印刷各工序有了统一的标准,减少作业过程中的错误,有利于对整个作业流程进行质量管理,从而能够有效地稳定印刷品的质量。

(二)客观评价的原理

对于彩色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从本质上讲,是要通过恰当的物理量或者质量特性参数来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的描述,为印刷产品的质量提供数字依据。对于彩色图像来说,印刷质量的客观评价主要包括阶调层次再现、色彩再现、清晰度分辨率、网点的微观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可使用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图像摄影及扫描技术等测得这些质量参数。根据测得的参数值平均其质量得分。

(三)客观评价的方法

印刷品客观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图像稿,其中客观评价的四个内容,各自需测量的参数并不相同。

1.阶调再现性评价

阶调再现性是指原稿图像上的阶调值与复制成的印刷品图像上的阶调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阶调值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值表达。当一张原稿的阶调得到最佳复制时,图像会表现出较高的反差,原稿的主体细节得到表现,整个画面取得平衡。对某些低反差原稿,在复制时可以对其阶调进行拉升校正,提高画面反差。

2.色彩再现评价

根据印刷方式对色彩再现的能力与要求,在对印刷品色彩再现进行客观评价时,只能从印刷品对原稿或原景物的色彩接近程度上,通过色度测量的结果,在相似与不相似之间,加上色彩在视觉心理上的再现程度,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3.网点微观质量与清晰度再现

除原稿质量的原因,印刷加网线数、加网角度都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单个网点的微细程度及质量直接决定图像的清晰度,线数越大、网点密度越高,微观的网点质量越好,越有利于再现清晰的图像。

4.外观质量及稳定性

印刷品的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的平整性、一致性、材质特性、纹理特性、颗粒性、是否有龟纹或套印误差、光泽度以及是否蹭脏、透背、渗墨透印、斑点,等等。外观质量特性,是能直接被视觉所察觉的,一般可通过直接目测评价或用放大镜观察。

三、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获得的数据与主观评价的各种因素相互参照,得到共同的评价标准,然后将数据通过计算、制表,得出印刷质量的综合评价分。即让主观的心理印象与客观的数据分析相吻合,进而使评价标准更切合科学管理的方式。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先确认评价者在主观评价方面存在着共识,也就是说印刷质量专家与大多数在主观印象上存在着一致性。有数据表明如果对产品分别进行评价,可以有一致的评价标准,因此,目检测定评分的方法是有充分存在价值的。

目前的综合评价方法多是将影响印刷适性的若干因素如反射密度、清晰度、不均匀性等作为一种指数加以考虑,并通过印刷适应仪、反射密度计及标准材料等求得具体数值,然后采用印刷适性指数法或者数理统计方法,将想要评价的印刷品按主观、客观几个方面来排列顺序,最后取其相关数作为使用的最佳印刷品的指数。对于大多数情况,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得到一致或者说接近一致的结果,因此可以作为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