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借助X射线的帮助,继中子星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宇宙之中真正可怕的一个怪物:黑洞。
1916年,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论:任意质量的物体在其体积被压缩到足够小时,为逃离该物质自身重力所产生的逃逸速度将大于光速。这部分物质被称为黑洞。
“任意质量是什么意思?您是指一颗行星或恒星,还是说如果将我压缩到足够小,我也会成为一个黑洞呢?”
没错,但是您会成为一个仅为原子十亿分之一的黑洞,瞬间就蒸发了。即使是整个地球的质量,其形成的黑洞也不过20厘米左右。
“我原以为黑洞都是无比巨大的物质呢!若非如此,光怎么会无法逃逸呢?”
这正是我要讲解的部分:若要创造一个很强大的引力场,并非意味着其体积要十分巨大,而是只要形成一种粒子排列十分密集、紧凑的物体就行。下面我具体解释一下。
在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中,黑洞一直代表着怪物的形象,就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不论您距离它有多远,一旦黑洞发现了您的存在,就会将您拖进去并销毁。
实际上,黑洞在引力场中的质量与所有其他物体是一样的。比如,如果我们将太阳换成相同质量的黑洞,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根本不会有所改变。事实上,届时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是缺少阳光。
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物体之间的引力强度与其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您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减少一半,会注意到引力是之前的四倍。
另一方面,与其他天体比起来,人体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我们所环绕的某种物体,其重力场的引力是由其中心部位发出,越接近这一中心点,受到的重力引力就越大,不过最后还是会受到物体表面的限制而无法继续靠近。也就是说,物体越小,我们就能够更接近质心。换言之,由于引力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会注意到引力随距离的改变是非常迅速的。
虽然黑洞具有巨大的质量,但它们体积很小,因此并不存在一个表面阻止其他物体对引力最大点的靠近。正因如此,在接近黑洞的过程中,引力会成指数增加。比如,我们在向太阳靠近时,太阳表面并不允许我们靠得太近(当然也没人想这么做),然而如果将太阳质量压缩至一个微小的点,我们就可以更大限度上接近质量集中的区域。
下图描绘了在接近相同质量的恒星与黑洞的情况下,所受引力的变化趋势。(www.xing528.com)
黑洞虽然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各位未来的太空旅行家们,只要不太接近它们,就不会惹上麻烦。
虽然人们通过X射线发现了黑洞的存在,但是这些射线并不来自黑洞本身,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这种引力之下逃逸,甚至自身也不会发出辐射。人们探测到,黑洞在环绕一颗中子星旋转时会逐渐吞噬它。与中子星的情况类似,黑洞一点点地吸收着旁边小伙伴的气体,在等离子落入这个如野兽之口一般的地方时,就会在高温条件下被极速加热。
就如同X射线帮助我们寻找到了中子星一类的活跃天体现象一样,伽马射线在其更为猛烈的传播过程中,为宇宙中最为凶猛的物质捅开了一扇窗户。
“等一下,宇宙中最让人害怕的不是黑洞吗?”
不,还有更加可怖的物质:超大质量黑洞。
“什么意思?不是所有黑洞的质量都很大吗?”
话虽如此,还是存在两种类型的黑洞。当一颗恒星爆炸并留下一个物质极度紧凑的星体时,就形成了一个质量大约为太阳30倍的轻型黑洞。
然而,几乎在所有的星系中心都存在黑洞(根据人们已知的信息,目前为止例外的只有一两个星系),其质量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怪物是从何而来的,又是如何形成的。但最合乎逻辑的假设是,他们最初是与那些其他黑洞与恒星所属的星系一同产生的。
星系之间的碰撞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宇宙早期阶段,那时一切物质都相互靠近(下一章,我们会详细谈论这个问题,到时候您就都能理解了)。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X射线与伽马射线帮助人们发现了一些宇宙中最为奇怪的物体,但是让它们在宇宙中遨游时,如果碰到根本无法被穿透的物质,也存在局限性。然而,无线电波与之不同,任何材料对它来说都几乎形同虚设,它可以轻松穿过混凝土墙壁。
尔后,射电天文学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