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提升幸福指数-幸福启航

快速提升幸福指数-幸福启航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要关注疏于照看的心灵,因为幸福指数要用心提升!其中,伊壁鸠鲁将幸福定义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边沁提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命题,认为人的幸福程度可以评价和度量,开幸福感指数研究之先河。此外,还有资产阶级的幸福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万小艳

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健康阳光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内心感到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要关注疏于照看的心灵,因为幸福指数要用心提升!

网上某著名人物对民众幸福感的评论,曾引起广泛热议:一般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了,人们就幸福了。可是,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了,中国人却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斥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一样交叉感染。在抱怨、焦虑和不安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如今关于幸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还是奔波忙碌的平凡草根,都在忙碌地追寻着自己的幸福。其实,如何看待幸福比怎样追求幸福更重要!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幸福呢?古今中外对幸福的研究,赋予了幸福不同的含义;而普通民众也基于个性化的感知在界定各自心中的幸福,可谓众说纷纭。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经历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自然也不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理性地认识幸福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和近代对幸福的不同定义及形成的幸福观。

西方的幸福观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流派:

■理性主义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斯葛特学派等和近代的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其主张是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指导下才能实现,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主张抑制欲望、追求道德完善。

■感性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有古代的德谟克利特、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等,近代的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等。他们把趋乐避苦当作人的本性,认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其中,伊壁鸠鲁将幸福定义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边沁提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命题,认为人的幸福程度可以评价和度量,开幸福感指数研究之先河。

■基督教幸福观。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及沉思和崇拜中,才能重返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

此外,还有资产阶级的幸福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资产阶级的幸福观认为物质享受与个人私欲的满足,是衡量幸福快乐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认为,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分不开的;幸福观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各阶级的幸福观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真正的幸福在于铲除剥削制度、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创造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古代的儒、道、佛三家解读幸福各不同。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强调理智和美德,认为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主张向内要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信”等良好德性;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而不走极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肯定人的基本欲望,主张合理的欲望,反对贪欲。与之相应的幸福观及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出现忽视人的本能欲望与物质生活,容易出现把理智与情欲对立、把物质享受与道德修养对立的问题,发展到极端则会出现禁欲主义的倾向。

道家反对贪欲,认为过多的欲望会损害人的身心,主张减少人的基本欲望,实行寡欲;强调自然之道、人合天地,倡导见素抱朴,主张去掉人之有为、达到天地之无为。这是强调安命顺性的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老病死、贫富贵贱等“外境”持淡泊态度,应去关注符合人本性的内心幸福;崇尚自然之道,主张过一种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返朴归真、适性任情的理想生活。

佛家主张离苦得乐,不缠爱、不泥世。在佛家看来,幸福不是追求世俗之人的快乐,而是寻求一种大喜乐、悲智双运、色空不二的境界。佛家认为,人生很多痛苦源于贪欲和我执,摆脱痛苦的“生死轮回”则重在消除贪爱欲望和修行念佛;反对贪欲,主张戒掉贪嗔痴三欲、严守佛教寡欲的独特戒律,强调心色如一、空有不二,其重心不重物、重空不重有。其局限性在于:只建立心灵自身的王国,没有开辟通往现实世界的通道。过于强调心性远离天地和家国,容易成为一颗孤独的心灵;心灵只是关照自身,缺少创造和改变现实的强大力量;过度强调心灵禅,容易带来逃避世界、自我麻痹和安慰等问题。

儒、道、佛三家的幸福观虽有不同,但三家均反对贪欲,都提倡至乐之境。

其次,从现代、当代对幸福的研究来看,认知更加深入和多元化。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幸福由五大关键因素组成:感官上的愉悦感受、成就感、做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帮助他人。前两种幸福,感到愉悦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属于短期的幸福;一旦拥有,幸福感就会逐渐“归零”。后三种幸福,做由心而发的事、拥有温暖稳定的亲密关系、帮助他人,属于长期幸福。

有人认为幸福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没有痛苦,没有肉体的疼痛不适、没有精神的纠结焦炙;第二境界是平静,心如止水,没有不能知足的愿望;第三境界是喜乐,能够有精神愉悦的感觉。此外,有人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也有人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还有人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有人认为幸福来自金钱,有人认为幸福源于爱情,有人认为幸福在于地位,还有人则认为幸福就是有喜欢做的事、有健康的身体、有相互扶持的人、有几个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对人不亏欠、对事不愧疚。

与上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一奋斗幸福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并非唾手可得,而需要实实在在付出时间、精力和情感去奋斗争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在于追求幸福、赢得幸福。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提出满足人的高级需求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奋斗。因此,从该视角看,劳动本身也是一种需求,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强调对劳动的尊重,主张劳动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经历幸福人生、完成自我超越、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普通人也能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是,人们对幸福的规律性认知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是无论哪一种幸福的表述,都是源自一个人内心最温情的认知和最丰裕的感受。低层次的幸福在物质世界里,而高层次的幸福在精神世界里。仅仅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难以持久,终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二是幸福要靠自己创造,而不是苦苦等着别人赐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我们知道,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幸福最稳定,最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而这需要我们从思想到行动、从内到外不断地丰富自己。

三是幸福受制于物质基础、社会生活自由度和个人的理性调适能力,既与自己对生命和生活事件的平衡与选择相关,也与自己的心灵能量息息相关。

再次,我们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幸福有其不同的支点。

一是受丛林法则支配的“野蛮幸福” ,也可称为“非人性幸福”。这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以损害他人的幸福为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没有道德、不讲人性的“幸福”。自己不去主动创造社会财富,却用巧取豪夺、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祸害一方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二是“感性幸福”,也可称为有人性的“大众幸福”。以自己创造财富、享有财富为幸福,以和谐家庭、衣食保暖、健康长寿为幸福。

“大众幸福”的日常感受包括:

■早晨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

■父母安好,家人平安。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www.xing528.com)

■身边有疼你、爱你的人。

■能按时下班,晚上六七点能吃晚饭,夜晚12点前能进入梦乡,早上睡到自然醒。

■每一种付出都有所回报,都有所收获。

■银行卡的数字正看反看,都能看到几位正数。

■踩在真实地面的同时,还有勇气仰望天空和振奋理想的翅膀。

三是“理性幸福”, 也可称为“高尚幸福”。这是一种不脱离物质,但超越物质层面的幸福。源于“感性幸福”,又超越“感性幸福”,是一种摆脱了物质层面和感性层面束缚的“高级幸福”,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享受。

对于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幸福,我的立场是:反对野蛮幸福观,推崇大众幸福观,提倡高尚幸福观。

此外,有关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关注Seligman的解读。

Seligman在2002年出版的Authentic Happiness一书中,提出幸福生活有三种方式,从低到高逐步上升。

第一种是愉悦的生活(the Pleasant Life),就是在生活中尽量找乐子,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这种生活以享乐为主,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久之,心灵就会空虚。

第二种是美好的生活(the Good Life),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的长处(strength)和天赋,并尽量在生活的各方面运用它们,以体验到心流(Flow)。

第三种是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就是使用你的长处和天赋,投身于一个比自己宏大的事业,使得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至于幸福的标准,目前并无标准答案。

有人认为:

■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而是多少人在你的左右。

■幸福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平安到家。

■幸福不是你存了多少钱,而是天天身心自由,不停地干自已喜欢的事。■幸福不是你的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气氛有多温馨。

■幸福不是你的儿女有多优秀,而是在逢年过节时有他们的问候。

■幸福不是在你成功的时候喝彩声有多热烈,而是在你失意时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拉住我的手。”

■幸福不是你能过着灯红酒绿、春风得意的日子,而是在你深夜回家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幸福不是你听过多少甜言蜜语、山盟海誓,而是在你惊慌失措、伤心落泪时,有一双手拍拍你的肩,轻轻地对你说:“亲爱的,有我呢!”

■幸福不是你的爱人多漂亮,而是你爱人的笑容多灿烂。

■幸福不是你当了多大的官,而是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说你是个好人。

■幸福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没病没灾。

也有人认为:

■饿时,有饭吃是幸福;渴时,有水喝是幸福。

■裸时,有衣穿是幸福;穷时,有钱了是幸福。

■忙时,有闲是幸福;困时,能眠是幸福。

■病时,有人照顾是幸福;哭时,有人安慰是幸福。

■老时,有人陪伴是幸福;错时,有人包容是幸福。

■累时,有人心疼是幸福。

如此看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幸福,缺的只是发现幸福的眼睛,幸福由心生而不由境生!与之相应,若要提升幸福指数,重在加强心态修炼。此外,生活在爱里、亲子和谐、智慧育子、人生美好、减缓压力、养成好习惯、爱上阅读都是提升幸福指数重要的因素,本书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入手引领读者向幸福进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