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0年度社会与政法:宁波市社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文集

2010年度社会与政法:宁波市社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文集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从劳动密集型技术低端型环境资源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高端服务密集型生态社会型的生产方式转型时期,必然加剧新一轮利益竞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重新整合中,社会将越来越注重绩效的评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更带有明显的利益趋向。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没有多少个人选择,单位控制着成员的利益,人际关系也被打上深深的依附烙印和政治色彩。在经济方式转型期个人的作用弱化,团队的作用强化。

2010年度社会与政法:宁波市社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文集

孔伟英 王朝东

利益底线是指人际关系中抗拒有损自己利益的最后心理防线,也可以说是能够承受损失和失去的最低限度。在中国从劳动密集型技术低端型环境资源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高端服务密集型生态社会型的生产方式转型时期,必然加剧新一轮利益竞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重新整合中,社会将越来越注重绩效的评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更带有明显的利益趋向。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不可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准经济交易,是正常交换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评估社会健康幸福度的指标。在交往合作行为中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如何不突破对方的利益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强势交易中维系自己的利益底线,如何抑制贪婪的人性弱点,修炼大气宽厚明礼诚信的人性,是使人际关系不滑坡,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关系因交往而产生,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性格、气质及价值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环境影响人,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发展乃至人生观人生态度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人际关系的本质从属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尤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没有多少个人选择,单位控制着成员的利益,人际关系也被打上深深的依附烙印和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打破了命运由单位主宰,利益分配由集体决定的格局,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人际关系也在人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制下产生出自身的特点:

1.人际关系世俗化。市场经济社会人人关注自己的利益,传统的情感化人际关系逐渐被利益关系所替代,人际关系的功利化性质越来越强。如大学生们之间的交往动机原来比较单纯,主要为了结识朋友、切磋学问、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等,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竞争激烈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甚至家长主动帮着打点,寻找各种关系。

2.人际关系网络化。21世纪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方式超越了时空限制,消除了“这里”和“那里”的界限,拓展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空间,虚拟和现实共存,间接与广泛同在,使人际关系更具开放性、自主性、随意性和非现实性。

3.人际关系危机化。市场经济使竞争加剧,忧患意识提升,各自为了生存和利益忙碌,情感疏远,加上社会不诚信现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减弱,互相戒备感增强。一方面经济活动交汇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降低,真情和义气减少,圈子扩大但人们反而感到孤单和寂寞。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精神需求的满足。于是同学会从大学一直开到小学、幼儿园,人们企图从没有利益关系的同学身上寻找渴望的真诚和真情。说明人际关系危机化成为当前人们普遍的心灵阵痛。

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经济方式转型,原有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低端型、环境资源型生产方式将转向技术资本型高端服务型和生态社会型的更高一级的经济方式,人力资源将重新整合,资本技术将重新洗牌,市场份额将重新竞争,人际关系也将重新运作。于是人际关系正在表现出经济转型期特有的新特点:

第一,人际圈子化。经济方式转型更注重绩效,绩效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使人以群分,团队合作要求增强。以利益绩效为宗旨的人际交往第一重视人生价值,第二重视沟通能力。一个人要成功先进入圈子,你在什么圈子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标志。圈子的互动和帮忙是一种社会互动的有利形式,它远远超过了亲属的力量。熟人社会成为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二,利益团队化。市场经济打破大锅饭,人人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利益的获得更借助团队的优势。在经济方式转型期个人的作用弱化,团队的作用强化。理性主义超越人情主义,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个人英雄主义让位团队精神,选择强强联合又不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凝集力促使创造力,团结力增强外张力

第三,沟通价值化。以前约会是为了叙友情,现在聚会沙龙是为了获得信息智慧,以前请客是为了人情世故,现在吃饭是为了求助或合作。以前是受到邀请受宠若惊,现在是办酒容易请客难,对方能接受邀请是给你面子。越来越发达的茶室咖啡馆展览会和策划的节日活动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沟通趋于价值化。加强沟通实现共赢已成为一种共识,追求优势品质、提高理念成为成功与否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一个高度传统的社会和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社会,其社会运行应是稳定且有序的,而一个处于社会变迁社会体制转型的现代化过程之中的社会必将萌发种种不稳定的因索。处于生产方式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由于运用经济物质利益原则,人们想方设法劳作投资积极追求自身利益,一部分不正确理解经济作用的人难免过分追求物质,不择手段追逐利益扩大化,把一切人际交往看作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把人际关系当成金钱往来的交易,于是不送礼就办不成事,办事权钱交易,甚至出现为了利益损害感情乃至违法乱纪的现象。

中国传统的交往观念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言义不言利,其实真正的含义不是不要利,而是利益获得要合法合情合理,不能一味地将利益作为唯一追逐的目标和选择社会行为的唯一价值标准。孔子在西周看到整个社会陷入结构失衡的危机,凭着悲天悯人的良知与济世救民的历史责任感致力于道德秩序与价值标准的重建,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旨意是提倡君子高尚高贵的价值标尺,阻止私利私欲无限地膨胀,劝诫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的富贵坚决退出。这个原则在当今时代依然适用,虽然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不言利就没法生存,不言利无法获得立足社会的底气,但言利要遵循诚信公平、自愿合法及不损害他人利益等原则,如果只看重利益,唯利是图,不要诚信等道德底线,社会就会倒退到野蛮无序、尔虞我诈的状态。当然如果不重视和保护个人利益,人的惰性也会影响社会的文明进化。关键在于生产方式转型期人们如何以公平公正的规则,大气淡泊的心态适应愈来愈激烈的竞争,愈来愈分化的人际关系,愈来愈大的期望与实际的落差。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思考,利益化人际关系对社会带来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应如何化消极为积极,把握利益化人际关系的尺度和底线。(www.xing528.com)

18世纪英国崛起时代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亚当·斯密提出,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的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我国正处在经济方式转型时期,那只“无形的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在起着推动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作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自由竞争原则、平等原则及利益最大化原则已渗透到人们的理念和日常生活中,利益化人际关系加快竞争的脚步和财富的积累,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的惰性,激发人的潜能,改变人们之间的交往理念,企业产品、管理机制、人力资源也在优胜劣汰机制下更强更优化更有绩效。

利益化人际关系也催生了人贪婪的物质欲望,使人际关系中纯正的亲情友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权钱交易、物物交易、权权交易。成本核算理念穿插于人际交往所有领域,包括爱情婚姻选择。现在相亲不问性格爱好情趣感情,首先问房子车子票子位于。有的大学认权认钱不认学术,如校庆排位校友,第一是官员,第二是给钱的商人,学者屈居最后。情意为重、无私帮助、公平公正的氛围被践踏,其残酷自私冷漠超出大部分人或合作者的承受底线,利益群体为维护既得利益互相牵制庇护,有背景的凭金钱凭关系凭权力进入高保险高收人单位,分配机制不公,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异悬殊,使原有的温情脉脉以感情维系的人际关系被打破。当人们承受的利益损失底线被突破,处在无法接受满盘皆输状态时,矛盾冲突就会升级,撕破脸面的纠纷就会发生,甚至雇凶杀人互相损毁利益,人性丑陋贪婪的一面就会凸显,社会不稳定因素就随之增加。如震惊全国的原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王亚丽涉嫌“造假骗官”案,被舆论称为“一个混进官场的三聚氰胺”,因为它挑战了公共权力的底线而备受公众谴责,在利益关系网面前官场组织审核程序近乎形同虚设,只是一个形式过场,在利益面前,同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权权交易。又如近些年在高校领域,教师科研要求被过多地与职称、津贴、地位(包括官位)直接挂钩,科研基金、奖励和论文成为显示利益与成就的标志,学术界急功近利与浮躁的学风迅速抬头,学术成果水分增大,甚至有的师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别人成果,一块净地被污染。在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问题经济化,升官提拔经济化,求职聘用经济化,评奖荣誉也经济化,最后必将一切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当整个社会失去公正正义、信仰信任,人们不再注重胸怀情操、品性人格等人文内涵时,公俗良序也会丢掉,经济效益也就维系不长久了。

礼记·大学》篇中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句话告诉人们,如果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耗财富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力求勤奋,使用财富的人舒缓而节俭,则财富就经常保持充足。每个人生下来就想要追求生活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快。人人都想舒适和愉快,就会起争夺,争夺就会导致不平和痛苦,所以追求利益要用最佳行为方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认为:中国的转型发展方略应是:“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对待利益分配,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冲撞时如何管理利益底线,是双赢还是斩断,是短期行为还是长远合作,在制定市场竞争规则时应当注意将公正公平性和人性人道相结合,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将重奖红花和激发绿叶积极性相结合,将快速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将有序竞争与谦让合作相辅相成。经济方式转型促使利益更大化,人际关系虽然不直接产生利润,但它是生产力的直接推动力,是工作的原动力。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第一生产主体变得精神充实,心灵开放,自信美丽,身手矫健。

制度公正是保障个人利益公平获得的前提。公平分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别公平。外部公平指整个社会机制优胜劣汰公正正义;内部公平指单位分配机制奖勤罚懒的合理合情客观;个别公平是员工个人的个别突出表现应反映在报酬(或对价)上。在现今竞争激烈、专业与绩效导向的工作环境下,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公平,这样会扭曲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行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优秀人才流失的窘境。建立公正的制度,就是要承认和实现合理适当的差别,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既让先进者得到激励和奖励,发挥他们的才能创造更大的业绩,也让落后者、暂时贫困者得到安抚,看到曙光,明确方向,感到力量。鼓励致富税收调节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辅相成,符合并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改善和能力提高,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也是舆论传媒作用最大化的时代,社会舆论以各种方式冲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的意见”。因而媒体必须正确把握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重视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播和弘扬,重视人文精神的营造和熏陶,使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有高尚精神城堡和恪守良心道义守则,形成诚信互助、互利和谐的社会风尚。当然不能太说教,应注意传播形式的美和传播内容的美,要把人们的关注度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守护媒体的良知与责任底线。

合作就是直接互惠,双方都获得好处,没有人遭受损失。困境博弈中双方同时选择合作比双方同时选择背叛对彼此更有利。最不靠谱的合作,是一方或者双方没有把握好做事的底线,离心离德,过河拆桥,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分道扬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不管国家还是企业,不管团体还是个人愈来愈注重合作联合,合作是互补默契,能不断赢来八方天时地利人和。合作要设定各方权利义务,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履行合同诚信承诺是实现双方共赢的基石。合作的底线是诚信,不自食其言,不单方面撕毁契约,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失信是合作的忌讳,没有信用的合作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失去了长远利益,这是短期行为缺乏智慧;宁可失去利益也要维护信誉减信,这是真正嬴得长久市场和利益的智者。

市场竞争难免失败失落或失去,社会转型期难免不公不平或不快,面对种种复杂的不如意现象,愤青、抱怨、郁闷都没有用,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承受力,培养、锻炼豁达大度的性格并将世事名利看得平和理性一些,然后努力塑造自省、自瞥、自励的新型人格。得到的耍学会珍惜或适时放下,减少欲望,回馈社会,失去了要坚持信念、科学分析、发挥优势、东山再起。没有经历过挫折失败的人永远做不到最好。山之仁,在于孕育了豺狼的区I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水之智,在于绕开挡路的顽石,直奔海洋,谦卑的底线化为无限的宽广和深邃。

(孔伟英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朝东宁波大学法学院)

[1]亚当·斯密.国富论

[2]田如柱.中国正面临第三波历史大转型——对话经济学家常修译.经济参考报,2010-3-12

[3][美]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