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企业职工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宁波企业职工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010年以来,连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使企业职工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宁波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有爱心城市之称,理应使更多的企业职工得到关爰。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因索,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个体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职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宁波发展转型的要求,达到身心的和谐。

宁波企业职工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陈国平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使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危机蕴含新机遇,危机孕育新发展。每一次危机过后,都将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推动宁波发展转型,就要发展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改造提升一批重点优势行业项目,鼓励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扶持一批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项目,由此引导经济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发展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关联度、对抗性显著增强,经济和社会转型对职工心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压力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很容易累积成消极、抵触等不良情绪,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激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进入2010年以来,连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使企业职工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2010年5月2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为此必须研究企业职工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形成减轻心理压力的疏导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心理和谐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心理和谐,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宁波2009年的人均GDP已达到8653美元。但是,企业职工心理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社会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感的增强,社会转型发展往往还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心理就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企业职工心理的和谐还是失调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宁波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有爱心城市之称,理应使更多的企业职工得到关爰。心理疏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职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释放负面情绪,舒缓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注重对人本身的关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人的本性,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过去我们对职工的心理压力问题关心太少,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索质的教育,而忽略对职工心理索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使得职工的很多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富士康事件”警示我们,传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层面,也包括社会层面、人文层面。只有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因此,新时期针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有时并不完全由其所学的专业所决定,其性格与心理特性往往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职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智慧。有关研究表明,处于转型变革期的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利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职工很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职工心理健康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职工出现心理问题会对其工作、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有形无形的干扰和破坏,一旦处理不好,有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事端。据统计,我国企业包括宁波企业有48%的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普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因为他们是企业中最无支配权的群体,压力宣泄的途径少,其心理健康也更需要关注。为了拥有健康、高效的职工队伍,一些企业试图在招聘中运用心理量表等方式预测应聘者的心理状况。但是,预测并不等于预防,许多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很强的情景性,与企业的环境及职工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很大关系。面对日益复杂的职工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单纯的政治说教已不能适应职工的思想和利益需求。从心理科学的新视角上,综合地、立体地看待问题,找准职工思想的脉搏,开展心理疏导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并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课题。

社会转型会引起企业职工心理的急剧变化,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实现宁波发展转型,必须明确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70%~80%的疾病都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有关,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生活节奏变快、各种观念的改变等,都会对职工的心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职工心理。二是来自企业和本职工作的压力。管理中过高过低的要求、制度的不公平现象、执行力度不够、工作压力太大等都会引起职工的心理问题;单位的人际关系,如与上下级、与同事等关系没有处理好,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及焦虑心理;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的变化等都会对职工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三是来自家庭的压力。无论是职工家庭经济出现困难,还是职工家庭闹别扭,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职工思想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带到工作中去,将成为职工的心理不稳定因素。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因索,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个体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职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宁波发展转型的要求,达到身心的和谐。

最近,笔者与慈溪市总工会合作,组织开展了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了解了该市18家企业的3000多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职工工作满意度比较高,说明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大多数职工心理表现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宁波市直属基层工会企业员工工作调研报告》的调查也显示,约有55.3%的人感到有中等或较高水平的心理压力,有55.1%的人感受到有中等或较高水平的生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职工的心理问题有可能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获得的社会资源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社会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尽管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主观上感受到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实际状况存在相当大的偏差,往往会更觉得其个人经济地位与其对社会的贡献相比偏低,这使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的心态失衡。企业职工中还存在着对先富起来的个人致富手段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怀疑心理,认为他们是靠钻法律、政策的空子,靠偷税漏税、违法乱纪先富起来的。这种心理不平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和疏导,极易产生企业职工对自身以及改革前景的迷惘意识,甚至产生对改革的怀疑和抵触情绪。

低廉的工资、沉重的压力以及价值世界的紊乱,使企业职工陷入一种心情失落的状态。在流水线上终日辛劳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步履艰难”。企业一线职工没有分享到应该分享的企业发展的成果,在新与旧的矛盾与冲突中,很容易感到迷惘和困惑。当这种迷惘和困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人们往往会对新框架体系进行否定留恋起“吃大锅饭”的安稳日子。这种心态极易导致企业职工对改革进程的得失缺乏理性的认识,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局部性的抗拒改革的安全隐患。

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对于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满足其自身需要的程度所表达出来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大部分职工都树立了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的观念,但也有少部分职工看不惯现在社会的各种现象,对社会问题采取漠然的态度。由于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和社会生活的贫困性,这就使得企业职工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有的工人的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年龄优势,因而没有职业安全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巨大。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市场竞争的失败者,或者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抛弃。这种情绪一旦转化为行为,就有可能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一股力量,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铁饭碗”思想影响,有的职工往往不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总期望有捷径能很快达到个人期望水平。各项管理制度的出台,使部分职工对某些规章制度的要求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出现有意违章违纪的现象,认为制度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挥,不是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而是埋怨制度。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不理想,使部分职工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信心,不能安心地工作。同时,由于社会治安恶化、社会生活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社会风气的败坏造成企业职工产生了不安全感,企业职工的安全保障需求日益突出。

当前,不少企业职工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睦。有的职工看不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对别人要求苛刻,对自己要求宽松;有的职工对同事善意的建议和领导的批评意见,不能很好地领会接受,内心易产生沉重压力;有的又过分自信,处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与他人难以和谐相处,不易被人理解,从而感到人情冷漠。这种无助感和受挫感如果不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加以宣泄、疏导,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新的聚焦点。

当前,宁波企业职工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既有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因素,也有社会舆论误导的因素。既有职工个人因素,又有单位管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中国的社会转型,对老百姓来说,体验最深刻的莫过于经济体制转型。我们国家在改革初期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陆”等非均衡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牺牲了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导致社会成员利益格局失衡,对企业职工也造成了心理冲突,导致心理失衡。客观地说,我国绝大多数人从改革开放中或多或少地获得了好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不少的企业职工却总觉得自己和别人相比吃了亏。由此而导致企业职工牢骚满腹、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信念动摇、逆反心理膨胀。这种淤积于内心的强烈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会使那些心理调适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尤其是外来职工更为明显。截至2009年底,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有349万。他们面对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等现状,产生了紧张、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教育培训、不良习惯、工作压力和不公平竞争对健康危险性压力(HRS)贡献的0R值偏大(见下表:企业职工健康压力分析),是导致人们身心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企业职工健康压力分析

注:在logistic回归中,OR值=1,表示该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不起作用;OR值大于1,表示该因索是一个危险因素;OR值小于1,表示该因素是一个保护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单位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干出一番事业,提高生活质量,大多数职工都不甘落后。但面对房价的高涨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一些职工只能望“房”兴叹,心理落差较大。再加上有的企业处事不公,民主渠道不畅通,职工的尊严得不到有效保护,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的职工还产生了厌世心理。此外,因婚恋受挫造成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不少青年职工因找对象屡屡受挫,最后成为“剩男剩女”。中年职工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生活压力大,若夫妻感情基础不牢,一旦“第三者”插足,很容易出现“婚外恋”,而感情问题属个人隐私,一般不会向组织和外人吐露,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心理压抑,直到有一天爆发。(www.xing528.com)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形态和模式也在发生转型,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原有的权威,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正在被消解;西方文化带来了各种价值观念,给企业职工的思想以极大冲击,引起了企业职工思想的混乱和心理的压力。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社会表现出文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特点。换句话说,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被解构,另一方面我们又没有建构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形态,出现了社会成员信仰的“真空期”。由于缺乏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支撑,企业职工出现心灵空虚、无所寄托,无法确立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社会心态。这又进一步使得人际关系趋向紧张、淡漠,而深处其中的企业职工也会愈加体验到烦躁、压抑、寂寞、孤独等心理情绪。

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情景中所产生的焦虑反应,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在急剧转型的社会中,不确定性时刻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必然给企业职工带来心理焦虑。我们应该警惕引起企业职工心理焦虑的不确定因索,尤其是一些突发危机事件。当我们进入21世纪,社会在各个层面加速转型的时候,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似乎越显频繁。不管是由于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危机事件,比如SARS、台风、冰雪灾害、各种暴力恐怖事件地震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引发了普遍的社会焦虑,甚至引发对人自身安全的怀疑。对突发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就会长期影响企业职工的情绪和行为稳定,给社会和谐埋下隐患。我们必须对由这些事件引起的企业职工的心理、行为进行矫正。

当企业职工过重的心理压力施加在脆弱的承受载体上时,极易导致心理扭曲,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变态,要预防此种情况的产生,就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能被感受到的,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大量研究表明,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心理适应性更强,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正迅速瓦解失去作用,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在构建之中,社会支持薄弱,难以缓解企业职工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在:工作单位提供的社会支持随着“单位制”的解体而迅速瓦解,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或运转;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削弱了来自同事和同学的社会支持;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鳏寡孤独家庭、独身家庭等的涌现,代沟的加深,夫妻感情的淡漠……使得人们不能从家庭那里得到昔日那样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目前的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难以给企业职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与救助。

宁波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企业职工的心理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如何使职工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提高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公平是人类崇尚和追求的基本信念之一,也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一旦社会失去公平,必然造成社会心理失衡,导致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在当前的规范秩序建设中,还必须大力加强法律化、制度化的规范建设,形成严密、完善的行为约束机制,堵住社会管理的漏洞,确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一个规范、公平、安全的生活秩序。中央也即将实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十二五”规划或者政府的工作计划里面,酌情考虑或者采取类似的做法,如果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这些措施,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疏导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企业应引导职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养成宽容大度、和谐相处的交往态度,培养职工积极进取、相互协作的精神。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职工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关心企业,维护企业,减少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形成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如慈溪市正逐步形成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以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利。同时,建立企业职工内部互助基金,增强职工自助能力。至今,慈溪市已累计建立职工互助基金205家,基金总额达1150万元,累计帮扶困难职工2831人次,发放补助款486.7万元。因此,实现社会公平,是消减当前企业职工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

宣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思是用文学作品中悲剧的手法,使人们的恐惧与忧虑等情感得以释放,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获得精神健康的重要“营养素”。通过建立情绪宣泄机制来释放企业职工积蓄的不良社会心理,对净化心理环境大有裨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认为,若长期消极压抑等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疏导、救治,往往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产生破坏性心理,当这种破坏性心理指向自身时,达到极端就会出现自杀,指向外界时,达到极端就会报复社会。与物质生活相比,企业职工在幸福感、归属感等精神生活上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2010年5月,宁波公交总公司职工精神福利促进活动正式启动,进一步加强对职工尤其是从事一线生产运营的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促进了企业职工健康意识的转变和健康行为的改善,提高了职工的整体健康水平,推动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又如慈溪市总工会及时挖掘、总结活动中先进企业的成功做法,着重宣传推广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坐堂“职工心理咨询室”和慈溪市三酉实业有限公司工会设立“职工诉求点”当好调解“老娘舅”的典型经验,鼓励引导企业关注关心着职工心理健康。

根据国际经验,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建立社会支持机制,缓解企业职工的心理压力。一要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创新,增强社会二次分配的作用力度,对慢富、迟富的企业职工,给予必要的利益补偿,避免因社会收入差距的不合理、不适度的扩大,引起社会利益矛盾的激化。二要积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使公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要保证企业职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会因改革的深入而影响其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这是缓解企业职工的紧张心理,增强企业职工对社会发展稳定预期的最重要措施。三要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为解除职工心理压力提供组织保证。在美国,平均每人一生中都至少有一次接受心理咨询的经历,每百万人口中有550个心理学家,而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2.4名心理工作者。日前,北仑职工心理健康辅导站、北仑区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已在北仑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挂牌成立。首批1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咨询辅导员无偿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标志着宁波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与宁波发展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四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降低企业职工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职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群众心理失衡、失调的诱因。

舆论宣传在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使社会心理迅速扩散,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正确的、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能振奋每个人的精神,对形成正面社会心理起着积极作用;而不良的舆论则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社会健康正气的舆论环境建设。在信息渠道不断分化的现代社会,政府主流媒体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强化合理正确的社会心理,注意运用榜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适时打击不良的社会心理现象,处处为人们敲响警钟;其次应注意信息传播的适度性,既不封锁消息也不滥用信息传播媒介。最后应强调信息传播的稳定性,切忌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引起社会心理的极大混乱和模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力量。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应该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当发现有职工出现突发事件时,各部门要积极做工作,对其进行心理帮助。当由于重大事件引发职工大面积群体性心理问题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进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交谈、引导、沟通、抚慰等方式,帮助职工进行情绪释放、宣泄和调整,使职工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使人们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这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焦虑、不满、愤恨、被剥夺感、无助、空虚等消极的社会心态,如果任由这些情绪不断积累,最终会形成危害社会稳定的巨大力量,成为“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心理疏导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安全阀”。因此,我们应建立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机制,使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宣泄、化解和释放。要建产良好的心理疏导机制,一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工作者对有心理障碍的社会成员实施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使其恢复心理健康。二要在企业职工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企业职工意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学会对情绪实施自我调节,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自我人格。2009年6月,海曙区南门街道就在月湖银座的一家工作室开展了一场“以服务促信心,以信心促发展”的企业健康心理咨询会,关心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三要建立多渠道的社情民意表达机制,使社会成员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缓和内心冲突,同时健全民意监测网络,政府可通过互联网、媒体、研究机构等渠道调查社会成员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取向、社会心态、行为倾向等问题,及时调节负面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四要开展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活动,拓宽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团队训练活动、读书活动和经常性的技术练兵活动,扩大职工群众之间的相互交往,扩大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倡导的人品、企品、产品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职工在企业文化活动中展现自我、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减轻了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作者单位:中共慈溪市委党校)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中华全国总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生产生活.人民日报,2010-5-30

[5]王德惠.企业职工心理压力成因分析与疏导机制构建.党政干部学刊,2008(9):63~64

[6]何琪.转型期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原因与途径探讨.社会科学论坛,2009(9):44~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