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先直接读书,最好是找一些导读性的书,或者在知乎、豆瓣、在行一点上面找一些相关的分析文章。熟悉了创始人的思维模型之后,再开始读你要读的书。
任何一个领域的创始人,他在开创一门学科的时候,都会有明确的理论对手,那个对手就是那头房间里的大象。他要做的是独辟蹊径,想出另外一只动物来对抗这头大象。
一个学科诞生之后,创始人的弟子们一般会选择他研究方向的某一个分支深入地研究下去。因此,他们在价值观底色上,也会继承这个学科最开始的思维模型。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个学科在诞生时的思维模型,基本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个学科下面任意一本书的思维模型。
(1)案例分析:关注弱势群体的人类学
人类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这个学科从诞生那天开始,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全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可能是某个非洲的部落,也可能是一个国家某些村庄里面的少数民族。
大家从他们的研究对象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学科带有明显的慈母思维倾向。因为他们研究的是少数民族,其实就是弱势群体。关心弱势群体,促进集体和谐。
人类学的诞生,就是要对抗一些与帝国主义密切相关的学科,比如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他们都是达尔文的信徒,认为他们在向全世界播撒文明的种子,给落后地区带去光明。这是一种典型的严父思维。
因此,人类学的价值观底色,从最开始就和这种帝国主义思想是对立的。人类学家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和思维模式,他们的这些特殊思维模式和所谓西方文明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但同样重要,有其特别的意义。这个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文明样式,不能只是迷信一个简单的普世价值。
因此,当大家去读任意一本人类学著作的时候,你都会发现这种慈母思维。当你理解了这一层的时候,你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每一部作品。
(2)案例分析:为了对抗经济学而诞生的社会学
社会学也是一样的。社会学诞生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背景,它的主要对手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效率的学问,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严父思维的信徒。但是一心追求效率和发展,就难免会忽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就随之而生了。
人类学家喜欢研究少数民族,而社会学家更愿意研究文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或者说非主流群体,比如说妓女、黑帮、罪犯、乞丐、自杀者。这也带有明显的慈母思维倾向。因此,读社会学的很多著作,你会发现他们都在反思文明的问题,他们更强调人的一些原有特性是怎样被文明社会给吞没的,主张对现代性进行反思。这是社会学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社会学家让我读一本如何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学著作,书里面说,可以通过教育提升落后地区人民的人力资本。他对这本书大加批判,认为这就是在胡说,人怎么可以成为资本?人就是人,不可以成为资本。你看,一个学科的底色是慈母思维,哪怕经过了一百多年时间的发展,流传到了中国,也还是如此。
说完了创始人,接下来就要说到第二步:搜集作者的师承,还有他的同僚,甚至是他的学生。如果他们是在同一棵知识树上,那么你理解了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就能帮助你理解作者的思维模型。因为大家的底层代码是一样的,都是严父思维或者慈母思维。
举个例子。现在投资界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作品,这本书看起来虽然通俗,其实晦涩难懂,而且都是散乱的文章集合在一起,没有明确的主线和框架。
对于这种看起来错乱无章的书,我们就应该用思维模型的方法来理解它的思维模型。
首先,要定位《穷查理宝典》所属的领域。看了内容介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属于投资理财类图书。绝大多数对金钱做正面评价的书,都是严父思维。
然后,我们要深入地去研究查理·芒格这个人。他大学的专业是物理学、热力学气象学(主攻天气预报)、法学(他出生在法律世家,后来还做过律师),是个横跨文理的大神。(www.xing528.com)
如果查不到查理·芒格的大学老师,你可以查一下他的好友巴菲特。巴菲特有个老师叫格雷厄姆,这是他的终身导师,也是公认的财务分析之父。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名字也很特别,读起来怪怪的,简单查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在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也叫《穷查理智慧书》。这本书是公认的美国第一本理财与财富哲学书,他用严父思维第一次把金钱作为一种奋斗价值写进了书里。
从这些信息应该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本严父思维的书,确凿无疑。带着严父思维模型去读《穷查理宝典》,原来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现在你可以一带而过,因为你对于严父思维模型很熟悉,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这就是思维模型的神奇的地方,你可以通过一个点的信息,迅速掌握全盘的信息。
查找一本书的信息,找核心论点可以用这个方法,读书的过程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找到关键信息中的一个点,你甚至可以“猜”出很多信息。
或者,当你读完一个作者的一本书之后,你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作者其他书的特点。这样就能够事半功倍。
(1)找到一个信息,“猜”出全书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用《穷查理宝典》来说明。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不止一次地嘲笑过一个人,他叫乔姆斯基,在书中出现过很多次。我们假设《穷查理宝典》你一个字都读不懂,那么唯一的线索就是这个乔姆斯基。
这个时候,你可以在网络上查一下这个人,把他作为唯一的支点,撬动你对《穷查理宝典》的理解。关于这个人的信息很多,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还是一名哲学家。其实,只要有两个信息就足够对他进行定性了——乔姆斯基是一名语言学家,还是一个反对越战的斗士。
大家如果看过电影《阿甘正传》,就会对反对越战的人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主张性解放,主张平权,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很多人是切·格瓦拉的信徒。乔姆斯基就是代表。
根据这个信息,你大概可以判断出,乔姆斯基是一个慈母思维的信徒。
我们前面提到过,芒格是严父思维的信徒。两个拥有对立思维的人,认知上肯定有冲突,思想上肯定有摩擦。所以在《穷查理宝典》里面,芒格说乔姆斯基这个人经常对进化论避而不谈,他明知道进化论是对的,却不肯承认。其实就是因为乔姆斯基的慈母思维和进化论的严父思维格格不入,他没有办法把进化论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面,也从不公开谈论进化论。
我们通过乔姆斯基,可以理解查理·芒格一定是进化论的信徒,所以他读了很多生物学的书。那些结论也一定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
(2)用思维模型定位作者著作之间的逻辑
几乎所有的作家、学者、思想家,他们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张,哪怕他们研究的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思维模型。
举几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大翻译家严复,他一辈子翻译了八本名著,这些名著看起来杂乱无章,有关于法学的《论法的精神》,有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天演论》,有关于经济学的《国富论》,还有伦理学和逻辑学的著作。这些书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其实都是在讲严父思维,都是自由主义这个脉络下面的。
再比如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虽然他的小说讲的故事是散乱的,但是背后都有一个主张:他在讲中国农村的特色,和西方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明显的慈母思维。他自己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还特意说到,自己的精神导师是蒲松龄。如果你熟读《聊斋》就会发现,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有《聊斋》的影子。
这不等于说这些作家、思想家他们都思想偏颇,这背后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共同体,他们都活在这个共同体里面,人以群分,他们不允许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现瑕疵,从而引来同僚的鄙视。所以,他们的思想往往会一以贯之,很少改弦易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