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前面两个人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再找一个人:“综合者”。
“综合者”有两种:一种是我在之前课程里面讲过的,一个领域走到一定阶段,很多新的证据和现象无法纳入到原来的分析框架,日积月累之后,原来的框架容易崩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像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神,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学说。他们就是“综合者”。
这类“综合者”一般都大名鼎鼎,甚至我们在小学教科书上都能看到他们的名字。
我们在选择这类人的时候,只需牢记一点就足够了:要找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超越和颠覆的人。
除了这一类综合者,还有一类“综合者”,他们未必很强悍,但是读他们的书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一个行业或者知识领域。
他们的特点是博学,对某个行业无所不通,然后他们著作等身,写了大量的文章。虽然结论未必都是原创的,但是综合性很强,就像百科全书一样。
这样的人各个领域都有。比如说如果你想了解社会学,不一定先要从大神韦伯、涂尔干开始,你可以从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的著作开始。郑也夫教授写了大量社会学的著作,有很多观点是原创的,也有很多观点博采众长。熟读郑也夫教授的著作,能让你快速进入社会学这个领域。
再比如,想快速了解管理学,你可以读彼得·德鲁克的著作,他是今天管理学界的“综合者”;也可以读陈春花教授的管理学系列著作,熟读之后,当代管理学的很多核心论点,差不多可以一网打尽。
再比如,想迅速了解经济学,不一定非要去读各个知名经济学家的著作,读一些当代经济学“综合者”的著作就可以了,比如周其仁、张维迎、张五常的著作,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地快速入门。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选书的时候还有一个福利,这是外国没有的。(www.xing528.com)
中国的知识系统是在民国时期第一批海归回国之后才正式与世界接轨的。那一代的留学生我们也很熟悉,很多名字如雷贯耳:林徽因、费孝通、梁思成、金岳霖、胡适、鲁迅、丁文江、张君劢(张幼仪的哥哥)、陈寅恪……他们那代人写了大量的开宗立派的书,比如《中国建筑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小说史》。所以,如果我们想快速了解一个知识领域,如果觉得读“开创者”的书比较困难,不妨直接读他们的书。虽然他们写的内容都是中国的,但用的却是西方现代学科的思路。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书并不晦涩,内容基本上都很通俗,比如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普通人也可以轻松阅读。如果你对人类学感兴趣,直接读费孝通的书是最好的入门办法。
20世纪80年代之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又涌现了一批大师,他们作为新的“综合者”,把之前中国与西方隔绝了几十年的知识系统又重新补充进来了。尤其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代人,很多人都成了那个时代的“综合者”。我前面提到的郑也夫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最后,我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树原理”,想要快速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就得读其中三个人的书。这三个人分别是:开宗立派的“开创者”,打破界限的“分歧者”,还有总结归纳、集大成的“综合者”。需要说明的是,这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开宗立派之后,分歧者和综合者是随机出现的。
为了加深大家对这三个概念的了解,我举例说明一下。最近心学很热门,它的开创者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他一手创立了心学,主张“心即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朝的时候,心学已经发展壮大,流派渐渐多了,思想也日趋成熟,此时王阳明出现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阳明心学”,成为了集大成者,也就是“综合者”。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虽然吸收了师父的思想精髓,却有着鲜明的分别。他的传道主要是面向下层百姓,而不再囿于知识分子的小范围内,注意结合百姓的实际情况,非常务实。
他的学术传承系统虽仍属于阳明心学,但思想却具有似儒、似道、似禅,亦儒、亦道、亦禅的复杂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艮就是“分歧者”,虽然继承了核心观点,但却有了新的发展,从而从其他角度完善和光大了心学。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陆九渊本身也是一个分歧者,因为心学是儒学的分支,而宋朝当时的主流是朱熹主导的理学。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与理学分庭抗礼。
由此可见,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这三种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根据前提、背景、时代等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大家不要局限于这三个概念,而是理解他们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内核之后,选择你最需要的三个人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