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苗族图腾崇拜的地域文化研究

贵州苗族图腾崇拜的地域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腾纹样作为服饰图案的一种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苗族传统图案及其演变的重要信息资源。苗族服饰的纹样题材十分丰富,作为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图案造型明显地反映了图腾崇拜意识。苗族服饰图案对龙和蝴蝶题材的偏爱来自苗族人民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和对祖先的图腾崇拜。苗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

贵州苗族图腾崇拜的地域文化研究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较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吉祥物或象征符号。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常常会将崇拜物文在身上或将图案绣在衣服上以期得到护佑。图腾纹样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图腾纹样作为服饰图案的一种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苗族传统图案及其演变的重要信息资源。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因此所崇拜的图腾也有所不同,反映在服饰中就显得更为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带有“族徽”式图腾含义的动物图案。

苗族服饰的纹样题材十分丰富,作为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图案造型明显地反映了图腾崇拜意识。其中包括苗族创世图案,迁徙图案,祭祀图案等。雷山、丹寨地区多取材于山雀锦鸡、凤和蝴蝶图案。相传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美丽的锦鸡帮助她们找到了定居的地方,也是它们为祖先带来了稻谷的种子。因此在黔东南地区,每年盛大的吹芦笙跳月就有欢跳锦鸡舞的活动。这些图案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纹样,它还记录了苗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

图152 苗族百鸟衣

就苗族服饰图案题材和构图而言。远古图腾崇拜的痕迹反映苗家对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妇女把崇拜的图腾形象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之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

苗族服饰图案对龙和蝴蝶题材的偏爱来自苗族人民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和对祖先的图腾崇拜。从苗族妇女服饰的袖花拼条和围腰绣纹中,还常常可以见到人头蝶身的蝴蝶图案。蝴蝶在某些苗族族群中至今还是始祖崇拜的图腾符号[9],枫香树成了苗族崇拜的神树。苗族绣片中的《姜央兄妹合磨成亲》是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图案符号至今仍世代传袭,这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内部通婚的概念,原始社会时期群婚的痕迹在服饰图案中的反映。

“蝴蝶妈妈”刺绣图案主要在女服的两袖和围腰上。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心变的,所以蝴蝶妈妈居于枫树之上,这图案被苗家人视若神灵,因为蝴蝶妈妈生养了苗族的始祖姜央。在女服刺绣中,还常看到“姜央兄妹合磨成亲”这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图案以及表现远古神话“姜央射日月”的图案。从枫树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姜央,再到姜央合磨成亲再造人类,姜央射日月,这些富于神话色彩的服饰图案,追溯了苗族先民从母系时代发展至父系时代的社会历史。

苗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 

苗族自称是龙公蚩尤的后代,按《述异记》的叙述牛和牛角曾是蚩尤部落的重要武器。 苗族对龙的大量表现及佩戴的牛角形银冠也是一种对祖先崇拜的物化表现。苗族把宽大的牛角银饰戴在头上为美的习俗。源于苗族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意识的物化表现。即历史文献记载的“人身牛首”的神农与“人身牛蹄”的蚩尤的物化体现。“人身牛首”的神农为先,“人身牛蹄”的蚩尤为其后。某种程度上说,黔东南苗族妇女头上的水牛角银饰,可以说是对“人身牛首”最准确的解释。“人身牛首”与“人身牛蹄”的文化符号是具象的,有其特定的人文内涵。

部分苗族支系把对“龙”的虔诚大量倾注在刺绣的艺术形象上,形成苗族服饰的龙纹特点。例如,黔东南苗族姑娘头上佩戴高高的银牛角,也是始祖崇拜物化的具体形态的表现。从造型上看,既有身体肥胖像即将吐丝的蚕的“蚕龙”,又有龙头鱼尾的“鱼龙”,长水牛角的龙被称为“牛龙”。 有的龙纹还长着许多足,既像蜈蚣又像百足虫。苗族姑娘穿的亮布衣、袖、襟边,采用藤蔓卷须图案犹如龙爪龙须, 前胸后背绣满棱形、波纹形和各种几何纹样,密密麻麻排列,酷似龙鱼鳞

苗家古歌词有“天地鸟孵人,万物鸟孵成”的传唱。雷山县的达地、榕江县的新华、三都县的都江等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寨流传的苗族百鸟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苗族远古时期把鸟作为始祖来崇拜。而最早记载“百鸟衣”的文献“唐贞观三年,黔东南地区苗族首领谢元琛身着‘百鸟衣’入朝参见唐太宗,所带的使团满身‘卉服鸟章’,惊动长安,唐太宗命画师阎立德等临摹,名为《王会图》,”反映了苗族服饰中的图腾意识。(www.xing528.com)

居住在丹寨县境内的苗族支系自称“嘎闹(即鸟的部族之意)”。相传这个支系是上古蚩尤集团中以鸟为图腾的“羽族”的后裔之一。在该地区苗族祭祖活动的“鼓藏节”上,仪仗队的芦笙手、主祭服为百鸟衣,“旗幡”用长幅蜡染布和织锦做成,上面满是鸟纹,还有沾满白色鸟羽毛的祭祀树。

“百鸟衣”的样式为土布无领长衫绣衣,由前胸、后背、前后摆片、袖口和衣脚装饰羽毛束等十几块构成。苗族“百鸟衣”有男装(苗语称“欧花勇”)和女装(苗语称“欧花闹”)之分,女装为前后几幅带状的“鸟龙”组成,男装上衣为无领对襟宽松式,上衣直襟无纽扣,除两袖口用土蓝布贴饰外,通体绣花或通体织锦的。两袖宽大平直,与衣身成90度角,下摆与飘带缝合。男装为牛龙或蛇龙等图案组成,衣摆排列一束束鸟的羽毛。制作一件“百鸟衣”需要长达三到五年的时间。整件衣服的图案纹样极其丰富,刺绣针法讲究,几乎包括了苗族的平绣、堆绣、打结绣、破线绣、钉线绣、辫绣、马尾绣等十几种手工绣技艺为一体。“百鸟衣”服饰图案丰富,原始古朴,每一块均白底,用红、黄、蓝、黑、白等各种丝线绣出千姿百态,色彩斑斓鸟形纹样。图案结构为衣背正中有一斜置正方形图框,框内中央或为一太阳纹或一圆形圈龙纹,四角为枫叶纹或蝴蝶纹,框外四角为凤头龙身图或异形龙图,两袖则多为各种飞鸟或异形动物图案。苗族“百鸟衣”不仅色彩艳丽,图案奇特,而且工艺精湛、款式繁多,它作为苗族支系族群间的识别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153 剖线绣《狗取粮种、龙船节传说》

贵州苗族服饰上最常见的纹样是动物形象,其刺绣、织锦图案中对龙与蝴蝶的大量描绘,反映出人类早期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状态。在蒙昧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而动物是最主要食物来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对象。一方面,人本身是从动物演化而来,具有与动物相通的自然属性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另一方面,某些动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对人类的生命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使人产生恐惧。在某些自然属性上,一些动物还有优于人类的方面,如在空中飞翔、水中遨游、鳞甲遍身、生殖繁旺等,这些都会成为人类对其敬畏和崇拜的原因。许多动物是人的先祖或兄弟的传说,表现在服装图案中是许多半人半兽的纹样,如人头龙、人头蝴蝶、人头兽、人头鸟等。在苗族刺绣图案中,鸟是重要的符号。关于苗族祖先有这样的描述:“人面鸟啄,有翼,食海中鱼,枚翼而行”。据文化人类学家研究,这可能最早来源于古代东方“夷”民族的鸟崇拜。造就了服饰上各种生动、质朴、简约的鸟的艺术形象。绣满鸟纹的服饰图案正是以稚拙、概括的鸟纹形象向我们透露了这部分苗族的族源信息,“百鸟衣”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

抽象化的纹样由图腾崇拜的形象模仿演变而来,是人类蒙昧时期万物有灵思想的表现,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意识和神秘的宗教色彩,能满足人的崇拜要求和巫术需要,在贵州的许多地方至今还保存着对自然物崇拜的习俗。例如,蜡染图案中的谷粒纹与谷物崇拜有关,水波纹、漩涡纹与水崇拜有关,云雷纹来源于天崇拜、雷崇拜,齿形纹与山崇拜有关。

图154 蜡染鱼形纹样

太阳纹(铜鼓纹)取材于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铜鼓上的纹样,是贵州民间蜡染中最古老的纹样之一。许多少数民族都存在着铜鼓文化,他们视铜鼓为珍品。铜鼓纹中心的装饰花纹实际上就是太阳纹,在圆形处辐射光芒。源于少数民族认为太阳是万物之源的“太阳崇拜”。图腾崇拜以纹样方式出现,反映了人们崇拜意识的加强,崇拜观念的理性化,使人在视觉感受中体验到崇拜的含义和内容。黄平蜡染以蓝白色为主,几何图样与自然图样的相互套叠是其蜡染的显著特点,这样的结构布局中自然纹样造型显得大胆夸张,画面饱满,严谨而活泼,画工非常细腻,精致,显示出高超的蜡染手工技艺。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中的刺绣、蜡染、银器中造型的图腾崇拜视觉形象,已逐渐被民族古籍、民族学和史学家们所重视。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学者们对苗族文化遗存、信仰习俗的考察与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与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揭示和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