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泥哨”又名“泥叫叫”,流行在贵州黄平一带的民间玩具。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煅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现在黔东南一带流行“泥哨”是苗族泥塑艺人吴国清在传统泥俑、陶俑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小型彩塑泥捏,至今已七十余年历史。
黄平“泥哨”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先用白善泥(观音土)和水反复摔打到泥土韧性适度,再通过制作者的巧妙构思与丰富想象,手捏成型,并用制哨棒开哨,抹油定型自然阴干后,置炉窑中烧制。出窑后“泥哨”变得坚硬黝黑,用颜料绘上五彩图案,最后罩上清漆,使之光滑生亮,一个造型夸张的“泥哨”就制作完成。与别的“泥哨”不同的是,其尾部下端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两孔约成35度角,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图128)。
图128 黄平泥哨、摄影:吴江平(www.xing528.com)
黄平“泥哨”造型讲究形似,注重夸张。特别注重强调动物头部的形象特征。所谓的“十分狮子七分头”,就是在造型上突出动物头部特征,身子捏塑很随意。黄平“泥哨”题以飞鸟走兽等各种动物造型为主,也有部分神话人物。动物造型包括牛、羊、鹿、鸡、青蛙、穿山甲、孔雀、锦鸡等;就连在生活中令人生厌的毛毛虫之类,经过艺人的处理也变得讨人喜欢。最具地域特色的是中国十二生肖造型。由于是“泥哨”艺人手工捏制,造型上随意性强,因此同一题材的“泥哨”在造型上也各不相同。如虎哨就有卧虎、跳涧虎、下山虎、怒吼虎、扭头虎、滚地虎等,老虎造型乖巧可爱,惟妙惟肖(图129[101])。
黄平“泥哨”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色为主,兼杂黄、白、蓝、紫等。艺人在着色时,采用重彩浓绘,色彩运用注重对比,色彩丰满,对比强烈。黄与紫、红与绿、黑与白的对比,使泥哨看起来鲜艳醒目而又不失厚重富丽。近似当地苗家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纹样的用色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目前,黄平“泥哨”品种已有100余种,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