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地域文化研究及传承现状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地域文化研究及传承现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绝大多数苗族妇女采用剪纸作为刺绣的底纹。她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审美观融入剪纸纹样中,形成了造型自由、特色鲜明的苗族剪纸文化艺术。因而使得苗族剪纸保持相对稳定的地域特色。但是,苗族剪纸的传承一直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自发性状态中。大多数贵州苗族剪纸技艺的传承是以家族内部成员为主,因此在基本技艺、创作风格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的成员结构。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地域文化研究及传承现状

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台江施洞、老屯一带苗族群众的剪纸。剪纸艺术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它已经成为苗族文化的一个象征。苗族剪纸不同于汉族剪纸,它大都是用凿刀锉出来的,苗语把剪纸称为“锉本”。“本”(发音ben)在苗语里,就是“花”“花样”的意思。用汉语说就是剪花样。

苗族剪纸按照功能可分服饰花样(刺绣底纹,俗称“花样子”)和日常生活用品两大类。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宗教活动中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可以说苗族剪纸是随着服装的装饰需要而产生的,主要用作刺绣的底样,服饰花样常见的有衣襟花样、衣袖花边、裤脚花边、围腰花样、背扇花样、童帽花样、鞋子花样等(图76)。苗族制作刺绣时,挑花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底图就能绣出有规律的几何纹样、或动植物纹样。但平绣、辫绣等则需先在绣面上绘出底图才能刺绣。如果直接在绣面上绘制图样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会弄污干净的绣面;并且相同的图样使用时必须重复描绘。剪纸能使相同的图案通过一次叠剪完成多幅样稿。剪纸贴在绣面上比手绘的纹样更醒目。利用剪纸贴在绣面上,需要锁边的线条就剪空,不需要锁边的部分剪破即可。绣出来的纹样更有立体感。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绝大多数苗族妇女采用剪纸作为刺绣的底纹。她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审美观融入剪纸纹样中,形成了造型自由、特色鲜明的苗族剪纸文化艺术。

剪纸用作平绣线时注重轮廓线,外轮廓剪空,内轮廓只剪破,要锁边的同样剪空。很注重锁边的轮廓线变化,力求用几根线条勾出形象姿态并体现立面。其中以涡形云纹线及齿形曲线运用最巧妙和普遍。剪纸形象常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动植物以及几何纹样,例如,涡形云纹线多用于动物肢体连接、须、尾。齿形曲线多用于毛、尾、冠。动物的尾巴可以长出一枝花;人物头身可以不成比例,口和某种动物的嘴一样,还可以长出鱼的两根须;野兽可以只长两只脚等,画面舍去了解剖学的精准,具有概括力及节奏感,富有韵味,增强了装饰效果。使形象具有灵活性及视觉美感。

图76 贵州剪纸纹样

日常用品花样类主要是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礼仪用品和儿童用品。苗族剪纸的表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种类齐全。(www.xing528.com)

苗族民间剪纸造型的抽象性主要表现在造型中概括而洗练地使用线条和块面,其剪纸的刀法十分注意舍弃细碎繁琐的局部,强调整体特征。对于苗族姑娘来讲,容易学习和掌握,也便于苗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传统风格得以传承和发扬。

由于从事剪纸创作的大多数是在田间劳作的苗族妇女(图77),封闭的生存环境使苗族剪纸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她们在创作整体上体现出稚拙、单纯的艺术风格。因而使得苗族剪纸保持相对稳定的地域特色。但是,苗族剪纸的传承一直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自发性状态中。大多数贵州苗族剪纸技艺的传承是以家族内部成员为主,因此在基本技艺、创作风格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的成员结构。正是这种传承的封闭性空间客观上制约了贵州苗族剪纸工艺技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苗族剪纸工艺的兴衰与传承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即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绝”。

图77 剪绣花底样

苗族剪纸是研究贵州苗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珍贵的图像资料,是一种既具有现实依据又有学理可循的真正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剪纸中出现较多的双头龙、双头鸟、双头蛇、双身共龙头等形象,即是“交”的暗喻(这些纹样一般只用于已婚妇女或祭奠仪式),实际上它是一种巫仪文化的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