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最先是来自濮人的雕题文身。所谓雕题文身,就是用野刺刺破人的皮肤,涂上朱砂或者其他有色的色彩;现今的文身就是在人的身上刺仿某些动物、植物的花纹,以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从而更多地获得生存的主动权。在上古时代,人们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许多动物和植物都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苗族组成结构复杂,其分别由“驩兜”“南蛮”“三苗”和“西戎”部落组成。因为苗族氏族居住分散不相同属,部落间便形成了各自的文身装饰。在三苗时期,古人发明了蚕桑技术[44],文身开始从护身符逐渐过渡到美的装饰艺术,人们开始钟爱于一种“描”的艺术方式,就是把朱砂等色彩模拟许多动植物在蚕帛上描绘出多姿多彩的花纹。到了周代,濮人后裔们的描花技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蚕帛经纬线上垂直交叉,光靠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的艺术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生活的要求。凿花、绣花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技艺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普及,形成了刺绣。蛮绣主要以居住在乌江流域、元江流域的六蛮和七戎蛮氏为主,其中的凿花、织花、绣花技艺大多保持濮人后裔织花、挑花、绣花的对称格局,渐而形成了今天的苗绣、苗锦风格。元、明、清时期,一些汉人典籍为了便于他们的叙述,按照服装的色彩将苗族划分为:红、黑、花、白、青五种。红苗以“七戎”“六蛮”为主,以龙、凤为图腾:黑苗则崇拜盘瓠神;花苗以蝴蝶为族徽;白苗和青苗则视狮子、麒麟为神圣,这种图腾崇拜极大地影响了民族绣品装饰纹样风格的形成。“苗族各部落都在长时间、远距离的历史迁徙过程中不时交往,装饰纹样也随之相互借鉴、补充和渗透,形成了现代苗绣总格局之下的地方差异”[4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