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苗族服饰特点揭秘

贵州苗族服饰特点揭秘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川黔滇型”服饰在款式,色调、装饰工艺等方面与四川、云南多有相似之处,故以“川黔滇”相称。“川黔滇型”,妇女头饰主要梳盘发和发髻两种,发髻外面包头帕。六枝式苗族服主要以箐苗为代表。纳雍箐苗服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苗服饰“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女子的衣服上。图22小花苗服饰花背毕节燕子口式服饰的典型代表是毕节北部燕子口一带的苗族。

贵州苗族服饰特点揭秘

“川黔滇型”主要分布在川黔滇方言区的贵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地区和黔东南重安江两岸也有部分分布;贵阳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及东北部、广西高原的隆林、西林等地也有存在。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川黔滇型”服饰在款式,色调、装饰工艺等方面与四川、云南多有相似之处,故以“川黔滇”相称。

“川黔滇型”,妇女头饰主要梳盘发和发髻两种,发髻外面包头帕。女装基本款式为交领对襟衣或对襟短衣。上衣花饰较黔东型为少,多附有绣制极为精致的披带、背牌等配件;以挑花最为普遍,间用蜡染、平绣、锁丝、色布镶补、织花等;几何花衣披肩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刺绣精致。也有鸟蝶花卉等纹样。有些背牌缀有银片、银泡、海贝等物。下装款式多为蜡染、刺绣、花边、花带为主要装饰的中长百褶裙。少数苗族支系穿短裙。具体分为六枝梭戛式、六枝式、毕节式、镇宁江龙式、毕节燕子口式、安(顺)普(定)式、普定长田式、贵阳乌当式、安龙普坪式、邱北式、马关式、安龙式等。

六枝式苗族服主要以箐苗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头戴百十支雉尾的羽冠,衣着大襟右衽白布长衫,系黑白方格腰带,外披宽大厚实的坎肩,以黄色和朱红色为主,间以少量黑色和白色,绣纹为几何图形。苗族女子盛装的上衣为三层,在两件衬衣之外再穿一件蜡染的对襟无领紧身衣,衣袖细小,前摆至腰部,后摆达于脚跟,前胸、后背及两袖装饰蜡染图案。下穿百褶长裙,终年围着一方用羊毛织成的围腰,造型独特,腿上缠着羊毛毡剪成的绑腿。梭戛“箐苗”女性服装包括蜡染和刺绣两种。蜡染服装的上衣主要在前襟、两袖等,用黑、红、黄、橙等色蜡染装饰,少数前襟两袖为黑白蜡染,后背为蜡染彩绘。刺绣服饰上衣又分为全刺绣服饰和蜡染挑花刺绣两种。全刺绣服饰上衣前襟、两袖、后背用黑红、鲜红、黄、橙、蓝丝线平绣纹样。蜡染挑花刺绣服饰上衣则在黑白蜡染的基础上间以少数红、黑、白为色的挑花装饰。成年女子发型很特别,先在后脑部位装上一把长约65厘米的木梳,将沉甸甸的假发支撑在木梳上,然后用一根白毛毡带将发髻系于木梳,再系在妇女头上,用约两公斤重的假发挽成“∞”字形发髻,横卧在头顶上,其宽度远远超过两肩,称为“戴角”(图21)。

图21 梭戛长角苗妇女

纳雍箐苗服饰从用途上分为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两种;女装服饰制作工艺主要分刺绣、蜡染两种。其中,箐苗服饰中以全刺绣服饰最为精致,刺绣手工精巧,技艺高深,手法多样,图案造型精美、大方,富有寓意,花纹图案繁简相宜,疏密有致。色彩搭配古朴而艳丽。一套苗族盛装,集纺、织、染、绘、挑、绣、缝之大成。上身前襟到腰,后披到小腿的对襟上衣,呈现燕尾服样式,全部绣满精美的花纹。衣服常以黑色面料为底,主要配以红、绿、蓝、白等丝线刺绣。刺绣手法多样,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制作工艺有明挑(即正面挑、反面看)、暗挑(即反面挑,正面看)等。下身穿镶花百褶裙,裹羊毛护腿,脚穿桃花鞋头带钓向上翘钉子鞋。头饰呈牛角状,用黑色发丝揉成的长3米,重2公斤盘成“V”形高髻,年轻女性头帕色彩较为艳丽,老女妇女一般用黑色丝帕。整套服饰图案造型质朴、美观,符号寓意深刻而独特。基础图案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圆勾、圆勾藤串、S形花瓣、旋涡、小圆圈、梯形等;既有较为典型的“四合院”花、“房架花”“八瓣花”等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形象。也有如“┼┼┼┼(龙)”“※(蝴蝶)”“×(叉)”“乙(钩)”“N(弯)”“e(虫)”“田(田园)”“χ转子”“?(拐爪)”“S(挂钩)”“卐(筛、车、旋、水虫)”“∽≌(江、河、水)”“♀(人)”等形、音、意俱全的象形符号。方格代表祖先原居住的田园,方格中的横条代表鱼,花纹代表田螺和天星。其精美的制作、华丽的图案和内涵丰富的历史意义,已经形成一个固定文化体系。纳雍箐苗服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毕节式服饰主要集中在贵州毕节、赫章、纳雍、水城等地的大花苗与小花苗两种服饰。小花苗男子便装为麻布短衣或麻布长衫,腰束一条两三米长的白带或花带,下身穿麻木裤子,脚上是自制草鞋,小腿套一对羊毛制成的御寒毛筒。男士盛装穿挑绣或编织的花衣。小花苗中就有“狗不吃豆腐,男不穿蜡衣”的谚语,因此男装花衣不采用蜡染工艺。冬季男士还会披上羊毛制成的披毡用以御寒。

花苗服饰“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女子的衣服上。女装的基本特点是上衣为对襟无扣胴体衫,从领口沿左、右襟缘,滚压一条花边联通,再按一定格式把左、右胸襟,左、右肩膀、背部、腰部、衣袖都装饰刺绣图案,多种花边镶嵌缝缀,使整件衣服没留一处空白,横竖正斜是以棕黄为主色调,配蓝、黑、灰、白等色的花纹。左、右两面衣襟交叉点在两个乳房之间偏上,两个衣角在腋下方与裙头相交,用黑色腰带扎稳,再系围腰,使形体粗细有度,上下均衡。其服饰中的精华部分为两块对称披肩绣片的“花背”(图22[16]),主要由领、领窝三角和左右披肩拼合而成。“花背”主要采用挑花、蜡染、编织、镶嵌等缝制工艺。纹样寓意性强、色彩丰富、制作精细、承传稳定等特点。“小花苗”的裙子装饰色彩有固定的顺序,披肩多以蜡染花布或毛线织花为底,上用色布镶成几何图形,有色布镶补与挑花结合运用。一般以黑色和红、黄色为主调,间用白色。纹饰较为粗犷鲜艳。在部分俗称“小花苗”的居住地区,流行着这样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有兄弟二人居住在黄河以北,因连年战乱,被迫向西南迁移。哥哥骑马在前,弟弟步行于后。弟弟眷恋故土,不忍离去,便将家乡的田园风光记录在自己的衣服上。那方形图案是田地,方形里的红布条表示鱼,花纹表示田螺和星星,弯道表示树木,还有长形的红条、黄条象征着长江与黄河。“木梳苗”裙子的多节色彩则随个人喜好而变化;披肩则以细密的针法挑出工整的几何形花纹,也有以细花蜡染布做披肩装饰。威宁“大花苗”的男装颇有特色,头用布包成套头,身穿麻布长衫,披一件用羊毛织成的披肩,上面装饰回纹的几何图形背牌。

图22 小花苗服饰花背

毕节燕子口式服饰的典型代表是毕节北部燕子口一带的苗族。女子穿绣花栏杆的大襟短衣,外穿白麻布大领对襟长衫无扣,在大襟衣外穿装饰几何纹桃花的白色披肩。下穿数条花褶裙,裙上段为青色,下段为白、青、灰三色横条,裙脚为白色。围腰下部打褶,上部有“凵”字形挑花装饰,系挑花裙围。苗族妇女发盘于顶上,发外以大红毛线盘头,并将掺有黑毛线的长发绕头一圈束紧,脚以白布裹紧(图23[17])。

图23 毕节燕子口式苗族服饰

安龙普坪式服饰主要流行于贵州的安顺、普定、平坝等地区。男装上穿短衣,布纽扣,下穿大裆长裤,头戴黑色长帕,腿扎绑带。妇女身穿交领右衽上衣,前襟长至脚背,后摆长过臀部,在左襟和右下腋各设一条细带拉扯,胸襟露出内衣,呈长三角半开半掩,衣两侧从腋下开大衩。衣领、衣襟用深红或白色织花边装饰,前襟为横向的几何蜡染花,段与段之间用花边相隔,两袖亦分三段;系黑围腰和织花腰带,下穿蜡染细褶中裙,裙子从上到下两节制成,穿着时肥大的上衣前摆系在裙内,后摆露于裙外。“安普式”妇女的发式颇有特色,仅掺少量假发,绾红色月牙状木梳,盘髻于顶,外用细银链绕髻束缚,并将银链一端的方银片及银铃垂于脑后。普定长田式的头饰又别具一格,将长发盘成辫子,以青色长头帕折叠起来,绕成大圆盘形,外围一条缀穗须的花带。女子盛装花饰多,便装素雅。

镇宁江龙式妇女的发型特别,将一根两端各扎半截木梳的红色竹片,一端固定在发髻内,另一端则悬挑于头的左侧70厘米,然后将长发分为三股,分别绕在竹片上,形成一种呈长角形的蓬松发型。

贵阳乌当式,妇女盛装时,头顶横插一只木质月牙形的角,将长发和假发绕在角上以为头饰,上衣为胴体长衫,衣领叠为两三层,披黑底挑花坎肩,衣袖似两层衣状,穿蜡染细褶中裙,有的穿裙数条,形成向外扩散裙式。

望谟乐旺式妇女的盛装,在平盘于顶的头发上,裹以青帕,帕上缀五只圆锥形银花泡,泡上垂一根细链和银铃,穿白色对襟衣,领后缀红、黄色几何纹样的背牌,下穿蜡染细褶花裙,系青布长围腰。

开远式服饰主要流行贵州普定、六枝、盘县、安龙、晴隆、兴仁等县的部分地区。妇女盛装,上为交领右衽窄袖花衣,下为蜡染裙。系围腰,戴头帕,扎裹腿。上衣通身饰花,但各地的风格又各不相同。普定、六枝、织金三县交界地区的苗族女上衣为大领对襟,前襟短,后襟长,两袖、前胸、后背满饰蜡染或挑绣花纹。蜡花色调打破了单一的蓝色,兼用绛紫色。后腰以下为挑花片,穿着时垂于裙外。青色的褶裙以数条横向彩纹作装饰。

图24 贵阳花溪苗族服饰(www.xing528.com)

昭通式服饰主要分布于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威宁等地区。妇女穿白麻布无领对襟短衣,外饰大花披肩,束白地蓝纹蜡染中褶裙。威宁苗族妇女盛装由披肩、吊块、袖子、内衬、肩带、系腰六部分组成。颜色以红、白、青为主。男女花衣的披肩花纹均相同,以形体大而厚著称。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披肩是昭通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两块长方形的麻线及红羊毛等织成的,其中两长方形两对角使用蓝布或其他颜色的布块连接起来,然后在这块布上面再绣上带图案和花纹的布块。采用白麻线,青、红羊毛线按对顶角和坐标原理,针线挑织等工艺制作。披肩两块长方形的图案一般是白底黑线间隔起来的方形花纹,连接布块的中间有虎背、孔雀花、蕨草花、蝴蝶花等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图案就会代表不同的意义。花类和蝴蝶纹样是未婚女性的标志(图25)。

贵阳新添镇和普定红岩等地的女上衣,在胴体衣上缀花衣袖,形同一件长衫,前襟有长短二种,长款在穿着时两襟在胸前交叉,系结于腰后,短款前襟交叉系于裙内,后襟露在裙外。女裙一般为蜡染褶裙,并以红、黄布镶补横向条纹。也有穿白麻布褶裙或多节色褶裙的。

织金式服饰主要流行在贵州的普定、织金、大方、纳雍、黔西、清镇、平坝、镇宁、安龙、晴隆、关岭以及广西的隆林、云南的个旧等地。妇女穿交领偏襟绣花短衣,衣的前后摆多为双层。刺绣花纹以云纹、直线曲折纹样和花草纹样为主;贵州普定、织金、黔西、纳雍、安龙等地的苗族蜡染图案以鸡冠花、银钩花、涡纹、波状纹为代表的连续纹样,纹样色彩细腻秀丽,富有层次感。打褶长裙打褶部位因支系而异。大方、纳雍,安龙等地裙褶多在两侧,普定多在右侧,黔西及织金等地在前腰及两侧。服饰制作工艺常常是蜡染、镶花、刺绣、缠绣等手法交替使用。

图25 昭通式苗族服饰

居住在隆林的红头苗,因常用红布,红、黄线装点服装而得名。体现在男装上,主要是头缠盘状黑帕,在头帕尾用红布或红线、彩色丝线编接。其短衣长裤、布纽扣、缠绑腿与其他民族男子类似。

红头苗女装民族特色突出,衣、裙、头、腿,处处有红、黄色装饰。发髻呈鸟头状,缠盘状头帕,外饰红花边或绣红色花纹。衣料常用蓝、绿、灰、白、紫色棉、麻布。上身穿无纽扣大襟短衣,显露内衣,衣襟交叉在腹前用黑色腰带扎紧。后衣领缝制一块长5寸,宽3寸的长方形如“牌照”的饰件。衣袖用花边或刺绣花纹滚压。中长的百褶多用蜡染的白色的麻布或棉布缝制。裙围采用红、黄毛线或蚕丝线精工刺绣装饰纹样。盛装时宽长的围腰系多条腰带,打结于臀部形成多联飘带。腿缠白布或黑布绑带。佩戴项圈、耳环、戒指、手镯等金银饰品的女子不多。红头苗还存在上方和下方苗族的差异。靠近云南的叫“上方苗族”,头饰盘状稍小,手袖上附设一个红色花纹饰件。接近贵州的叫“下方苗族”,头饰盘状较宽大,手袖无附设饰件。红头苗女装在各支系中设计最为复杂,采用色料多样,注重突出红色,盛装时如山花开放。

图26 川黔滇型苗族服饰

江龙式服饰主要流行在贵州镇宁、紫云、安顺等地。女装为交领右衽窄袖衣,外套无扣敞胸短坎肩。穿围筒及踝长裙,此裙展开时为一长方形,黑白相间的横条纹,系白麻布长围腰,束织花腰带。

丘北式服饰(图27)流行于贵州的望谟、安龙以及广西隆林的部分地区。女装基本款式穿后披领的对襟短衣,多褶蜡染或白麻布裙,系长围腰,扎腰带,缠绑腿。贵州望谟的乐旺和广西隆林等部分苗族支系,妇女上衣披领较大,衣襟有花饰。花饰图案有旋涡纹、山形纹、十字纹等。工艺均以镶补为主,辅以刺绣,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下着白麻布裙,前后束围腰。而贵州安龙和广西隆林部分地区苗族支系的女上衣,后披领小,穿时将领立起,左襟外翻,盛装的翻襟上缀有挑花饰片。

图27 丘北式苗族服饰

古蔺式服饰主要流行在贵州仁怀、金沙等苗族支系。女装为青色对襟或大襟衣、蜡染绣花百褶裙,前胸戴青、绿等单色布缝制的梯形挑花装饰长围兜。束织花腰带,缠头帕,裹绑腿。古蔺苗族妇女穿对襟青色麻布衣,衣襟下端绣有几何花纹。女裙花饰讲究,以蜡染布为底,辅以挑花与镶贴工艺。蜡染百褶裙用红、绿等色彩布镶拼成一道约9厘米宽的花边。穿时裙尾花边与上衣后摆花边衔接,相互映衬,美观和谐

马关式服饰(图28)流行地域较广,以贵州普定、镇宁、安龙,云南马关、屏边,四川的叙永、珙县,广西的隆林等地较为集中。女装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短衣,环肩、衽边、衣袖等处有较宽的花饰。穿蜡染麻布百褶裙,裙尾或挑绣或镶贴各种花纹图案。图案以几何纹为主,色彩较为艳丽。系围裙,垂飘带,缠绑腿。制作工艺以挑花、蜡染较为普遍。挑花主要用于装饰上衣、围腰、飘带、头帕等。但普定女装上衣喜用黑缎缝制。女裙用黑布制作,接有较宽的花布裙尾。裙脚镶以红、黄等细条彩布。系黑色绣花围腰。围腰的中心部位有一块方形挑花图案。

图28 马关式苗族服饰

从贵州迁往广西以穿着自织白色麻布百褶裙得名的白苗,女装上衣穿无纽扣大襟短衣,中开襟,襟边、袖口滚花边或彩布。衣服一般喜欢青、蓝、紫、黑、水红色布料制作。下穿长及膝的两节式全白中短裙,不装饰任何花纹。围腰装饰刺绣或花边,长及足踝。白描在盛装时会在腰间缠多条腰带,至臀部打结形成多联飘带。缠白布绑腿。从云南和越南迁徙而来,居住在西林、那坡的白苗,上衣与贵州迁徙而来的白苗款式基本相同,衣袖从臂膀到袖口用红、黄彩布折叠滚压成多节式装饰,下身穿由裙头、裙腰、裙脚三节组成,长至小腿的百褶长裙,腿缠绣花滚边长三角绑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