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西安碑林博物馆孔庙戟门,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一件中国雕塑史上赫赫有名的石雕作品——大夏石马。这匹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石雕骏马,常年立于户外,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多少带些风尘仆仆的意味。再加上它本身拙朴、洗练的雕刻风格,匆匆一瞥,的确不如唐代雕塑引人注目。然而,对于这样一件质朴的石雕作品,我们不妨放慢节奏,静下心来,细心端详。
大夏石马(局部)
大夏石马
大夏石马由整块黄色花岗岩雕成。它驻足而立,昂首正视前方。马脖子上的鬃毛被雕刻成波浪状,顺滑地披向右边。石马腹下采用透雕雕凿,马腿则采用高浮雕的形式表现。两前腿与两后腿之间为保持稳固留有腿屏。石马后腿间的屏壁上,浮雕有山石状图案。从其前腿间的屏壁上隐隐可见隶书铭文,有阴线界格,9行,每行5字,共计42字,现在仅可辨识出“大夏真兴六/年岁在甲子/夏五月辛酉/□□三日□/□□大将军/□□□造□/□□□石□/□□彰副吕/门树”。这一段斑驳的铭文,是了解石马“身世”的重要线索。(www.xing528.com)
中国历史上国号为“大夏”而年号称“真兴”者,唯有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大夏石马之名即由此得来。由铭文可知,石马雕刻于大夏真兴六年(424)五月,为“大将军”雕造。“大将军”乃大夏国国主赫连勃勃的长子赫连璝。真兴六年,是赫连璝以太子身份任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并镇守长安的第六年。作为长安城的最高军政长官,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了纪念自己曾经领军攻克长安的赫赫战功,赫连璝特意聘请工匠雕刻了这匹石马,并且在石马上镌刻下雕造年月和自己的官职姓名。石马雕成后,被放置于赫连璝的驻守之地——汉长安故城的长乐宫前。直至大夏灭亡,朝代更迭,石马始终不曾挪移。
1954年,著名美术史学家王子云、何正璜夫妇和西北历史博物馆同人前往西安城北汉长安城遗址考察时,在一片麦田之中发现了矗立千年的石马。当他们拭去尘土,惊喜地读到“真兴六年”等字样时,确定了它为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夏国的遗物。这一次考察促成了大夏石马入藏西安碑林。
中国的石雕艺术起步较晚,大约从汉代开始,才出现了大型圆雕作品,且大多依循石头的形状来造型,颇显拙朴可爱。这些早期的石雕作品多是放于宫廷苑囿之内作为“景观”之用的,大夏石马就是如此。大夏石马当年作为一件纪功性石雕被置于长乐宫前,也一定曾备受瞩目。大夏国国运短暂,仅存二十五年(407—431),留存至今的遗物寥若晨星。此件石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刻有大夏纪年铭文的石雕艺术品,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