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教原是佛教真言宗,以修持“秘密真言”为主,故称为密宗。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他人而得名。到了唐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名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到中国。唐开元四年(716年),印度密宗高僧善无畏携带梵本来到长安,受到玄宗礼遇,被尊为“国师”。从开元五年(717)起,他先后于长安、洛阳两处翻译密宗经典多部,成为密宗正式在中国传授的开端。
1958年7月,西安市建设局在西安城东北角一带修下水道时,发现了十余尊精美的石刻造像。同年11月,移交陕西省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些造像都出土于口径为1米、距地面深约10米的圆形窖穴中,出土时相互叠压,多有残损。它们尺寸相近、风格一致,均为汉白玉质地,大多为密宗造像。出土的密宗造像共计11尊,有宝生佛像、文殊菩萨像、马头明王像、不动明王像、降三世明王像、明王像、金刚造像、菩萨头像、残造像等。据推测,这批石刻可能是坊中寺院的遗物,可能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七月毁佛时被埋藏在这里的。
今天,根据文献资料,可知这批造像的出土地点在唐代属于长安的长乐坊。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将朱雀街东边长乐坊大半的居宅邸舍改为佛教密宗寺院,定名安国寺。后该寺庙在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毁,又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重建。学者据此推定,这批造像很可能是唐安国寺的遗物。(www.xing528.com)
唐安国寺遗址出土的这批唐代密宗石刻造像精致、典雅。其特点有:第一,严格按照密宗造像仪轨而雕刻,形象各异,造型生动;第二,根据造像规制的需要,将多头、多臂巧妙安排,使整个造像的外观既井然有序又富于变化;第三,有的造像还残存有彩绘、描金的痕迹。此外,根据造像的组合看,考古学家推测,它们应是当时寺院中按曼荼罗设坛供奉之像。
这批造像,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刻以绘色辅以雕刻的手法,特别是将绚烂的色彩与白石的本色处理得十分和谐,另一方面代表了盛唐时期上层贵族的审美情趣和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可谓唐代造像中的精品,也是我们研究唐代密宗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