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造像龛1983年于西安西稍门空军电信工程学院一处窖藏内出土,通高38厘米、宽30厘米。同时出土的还有31件隋唐时期的佛像及菩萨头像。根据文献记载推断,其出土地应属唐长安城金城坊乐善尼寺的范围。此寺原名舍卫寺,是隋开皇六年(586)尉迟迥孙太尉为其祖所立,唐中宗李显景龙元年(707)改为温国寺,以后又改为乐善尼寺。推测这尊造像原供奉于寺内,唐武宗灭佛时,由寺内僧人秘密埋入地下窖藏保护。
佛龛像整体呈尖拱状,正面开龛造像。中间龛中主尊弥勒,束发戴宝冠,面相方圆,细长眉,眼微睁,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弥勒做菩萨装束,袒上身,佩项圈,璎珞横于腹前,两手相叠于胸前,双腿交叉呈交脚姿态。背后有舟形背光,其上雕饰有化佛和火焰纹。弥勒左右两侧各有一尊呈半跏趺坐的思维菩萨,其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扶着膝盖,坐于束帛座上。左右思维菩萨旁又各雕一胁侍菩萨。四菩萨头部上方雕四身飞天,身体呈现“U”形,姿态稍有笨拙之感。龛楣装饰独特,左右两侧各雕三跪拜供养人像,中间夹一飞天。供养人均做五体投地状,意态虔诚。龛像上层和下层也雕刻有小佛龛多处。其中,龛像下层中间有一大龛,内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一施禅定印,一施说法印,均着右袒袈裟,结跏趺坐于龛内。这种题材简称“二佛并坐”,也是北魏早期开始流行的题材。在莫高窟、炳灵寺石窟、云冈石窟的早期造像中,都有这样的形象。龛侧面各浮雕有巨龙和展翅飞翔的凤鸟。造像龛碑阴浮雕精美的佛本生和佛本行故事画面。
交脚弥勒造像龛(背面)(www.xing528.com)
自北魏以来,单体佛像中凡有背光者,都比较注重对背光装饰图案的美化。早期以正面刻化佛及火焰纹、唐草纹等,背面以佛陀树下诞生九龙灌顶等分层佛传故事图为主。这件石刻作品虽为龛形造像,但依然在佛龛背面运用了这种雕刻手法。这种装饰之美,充分体现了制作者的创作心态和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