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弥勒佛造像同样由刘保生出资供养,其造型风格与景明三年刘保生无量寿佛造像非常相似,很可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雕凿的时间也应该相去不远。
这尊造像高108厘米、宽54厘米,为沙石质地,采用浮雕手法雕凿而成。主尊雕刻的就是弥勒佛。其表情肃穆端庄,双手交叉,右掌向前,两腿向下做交脚状,服饰和坐垫线条密布。两边刻胁侍二菩萨,面容柔和俊丽,其下雕有护法狮。弥勒佛头部后有背光,其上浮雕11尊小坐佛和若干闻法弟子。底座中浮雕手持莲蕾的供养者站在香炉两侧。供养者两侧刻有铭文,记为“清信士刘保生,清信女王媚姜,为亡女英洛造石弥勒像一区,并有奉养”。说明造像者为刘保生夫妇。香炉旁雕刻的供养者推测也应该是刘保生夫妇。
刘保生夫妇弥勒造像(正面)
弥勒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流行的造像题材。当时,烽烟遍地,战乱连年,饱受疾苦的老百姓都渴望着太平盛世能早日来临,尤其对于那位将来生于龙华树下成等正觉的弥勒,更是希冀其能早日实现娑婆说法以普度众生。因此,在这南北政局对峙之际,弥勒造像之盛,实不亚于释迦、弥陀等。而刘保生夫妇在失去女儿的悲恸中,唯有将对亡女的祝福寄托于这一尊石雕弥勒中。(www.xing528.com)
西安碑林收藏的这两尊刘保生造像,一尊为故去父母而造,一尊为亡女祈福而造,所供养的尊像是当时流行的无量寿佛和弥勒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6世纪前后,众多普通百姓对佛教的虔诚,以及他们在信仰中所寄予的最朴素的心愿。
这两尊造像的样式在6世纪左右的中原王朝最为盛行。佛像穿着的圆领通肩佛衣,源自佛教发源地印度犍陀罗,它的原型可能是希腊、罗马雕塑中的通肩大衣。佛衣的衣褶显得繁密交叠,呈现出毛料特有的厚重质感。除此之外,佛像的发髻由涡纹塑造而成,尤其是刘保生夫妇为小女儿雕凿的弥勒佛像上清晰可见的波浪状发丝,它们正是希腊雕塑中的波浪式卷发被犍陀罗佛像吸收后又传播至我国而产生的造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