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百年西安碑林:珍藏版古代建筑·石刻艺术

九百年西安碑林:珍藏版古代建筑·石刻艺术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明二年四面造像之第一面第四面:主龛的坐佛和菩萨与第二面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佛座下方两边各刻一位礼佛袈裟的信徒,做跪拜状。这件景明二年四面造像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九百年西安碑林:珍藏版古代建筑·石刻艺术

这件刻于北魏景明二年(501)的石雕造像,是一件具有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造像高58厘米、宽58厘米、厚58厘米,1949年于西安市查家寨出土,1953年入藏西安碑林

这尊造像是一种四面雕刻的龛形造像,属于小型纪念碑,一般竖立在庙宇及公共场所。造像四面各开一龛,龛中主尊均为一佛二菩萨。其以有发愿文字的一面造像为第一面,按顺时针方向排序,依次为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

第一面:龛中主尊结跏趺坐,施禅定印,波状髻,着偏袒衣,佛下方有双狮和力士承托。龛楣及两侧均开小龛。龛楣为四小龛,每龛各有三尊坐佛。左右两侧各五龛,每龛各有两尊坐佛。左右角为护法狮。在正面的佛座下方有“景明二年岁次”等发愿文。

第二面:主龛佛像结跏趺坐,施说法印,着通肩袈裟,发髻亦为波状。佛座为中部略向内收的方形。背光纹饰有火焰纹、联珠纹、化佛和莲瓣纹。二胁侍菩萨双手捧莲花,着宽袖对襟长裙,立于莲花座之上,座下有力士。龛楣及左、右边沿均刻单尊小坐佛,龛下为力士和天王。

第三面:龛中主像施说法印和与愿印,着下垂交领衣。龛内背光之上有飞天,座下有两只狮子。龛外左右两侧亦为单尊坐佛,坐佛之下各有一力士,右侧力士左手持金刚杵。尖拱形龛楣上刻有十五尊小佛。主龛之下为供养人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主尊的发型为螺发,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波状发起源于中亚的犍陀罗地区,受到古希腊罗马造像的影响所致,而螺发起源于印度本土。这样两种风格出现在同一造像中,反映出了当时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

景明二年四面造像之第一面

第四面:主龛的坐佛和菩萨与第二面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佛座下方两边各刻一位礼佛袈裟的信徒,做跪拜状。龛下的托座力士旁边各有一天神。右天神为雷神,四周围绕一圈小圆鼓,做击鼓状。左天神为风神,扛一风袋,做吹风状。雷神和风神均为我国民间的传统形象。特别在北朝时,他们均被作为佛教的护法神。(www.xing528.com)

景明二年四面造像之第二面

景明二年四面造像之第三面

造像四面的整体格局相似,但龛边的装饰各异,佛与菩萨的衣饰、姿态和其他配置图像也不尽相同,这些使得整尊造像浑然一体又富有变化。四面的佛像各具神采,有的慈祥和蔼,有的镇定自若,尽显工匠雕工精细、刀法流利、刻画细腻的技艺。再看四尊佛的衣纹处理也不尽相同,但都刻画得凹凸分明、富有质感,在相像中求变化,显示出工匠的精湛技艺。于龛楣和两侧刻以千佛的表现形式,在北魏时期比较流行,常见于同一时期开凿的石窟中。工匠将这种雕刻风格从石窟移到单体的佛像石碑上,可以说是对石窟艺术的一种缩小,如同盆景一般,可以由小见大,从小中见其精美。

景明年间,即北魏孝文帝建都洛阳后不久,北魏中心的南迁给长安的佛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长安的佛教造像骤然增多。这件景明二年四面造像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造像四面的题材相同但处理手法各异,并与当时的审美情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此外,加入了中国民间的传统图像,反映了当时长安地区两种艺术风格交替、共存的和谐景象。

景明二年四面造像之第四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