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稚文铭文画像石》共两块,1957年征集于榆林市绥德县五里店。两块画像石分别为墓门的左、右立柱石。左立柱石纵长150厘米、横长37厘米,右立柱石纵长145厘米、横长37厘米,左、右立柱石图像外围均留有边框。
该画像石图像由减地平面阳刻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又竖分两栏,外栏为缠枝蔓草纹,内栏为阳文题记。左立柱刻“圜阳西乡榆里郭稚文万岁室宅”,右立柱刻“永元十五年三月十九日造作居”,均为篆书。其书法规整,且颇有装饰意味。下层靠外侧立有一树,树下放置一件类似马槽的器具,旁站一马,头微扬。两块立柱石上的图案一样,且左右对称。
画像石上的铭文、榜题,为研究画像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铭文、榜题,考古学家可以断定墓主人的身份、下葬时间、官职等。有的榜题还可帮助人们辨识画像的内容、人物等。陕北汉画像石中有铭文的较少,故显得十分珍贵。
这件画像石左立柱题记中的“室宅”,指死者所处的地下墓室,类似于陕北、晋西北画像石题记中常见的“室舍”“庐舍”“府舍”等称谓。这表达了人们对死者最后归宿的关切,希冀墓室永远保存,使得死者的魂魄有所依附,不必沦落为孤魂野鬼。其实,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即按死者生时的地上建筑和生活方式营造地下墓室,希望其在冥界继续过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圜阳西乡榆里”,应是“西河圜阳西乡榆里”的简称。汉代的基层行政区划为乡、亭、里。里是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其所辖单位具体到户。据史书记载,汉代的“一里”大概包括一百户,长官称为“里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此题记将墓主生前籍贯确切到了其所处的“榆里”,可知墓主来自于西河郡圜阳县的榆里。西河郡是两汉政府在北方设置的边郡之一,此处紧邻匈奴,属于汉朝与匈奴征战的主要战场之一。目前对汉代圜阳县的范围还不能确定,但是可以肯定今绥德县城周围属汉代圜阳县范围。(www.xing528.com)
郭稚文铭文画像石
右立柱题记中的“永元”是东汉和帝的年号,“十五年”即103年,此时期正处于东汉中期。在这段时间里,西河、上郡一带,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对稳定。因此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画像石开始在陕北流行就是在这一时期。
郭稚文铭文画像石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