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汉画像石:墓葬结构与装饰艺术

陕北汉画像石:墓葬结构与装饰艺术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北汉画像石以墓葬出土为主,主要用于墓室的横梁、立柱、墓门等处,既有加固墓葬结构的功能,又有装饰墓室的作用。陕北汉画像石的题材主要为农作、牧业和狩猎,而富贵生活题材和神话题材较少,历史题材更少。此外,有的陕北汉画像石上还刻有铭文,这属于中国古代碑刻的范畴,对判定墓葬的主人、时代及辨识图像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陕北汉画像石:墓葬结构与装饰艺术

参观文物古迹和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在墓室或者祠堂里看到一些在石板上磨刻的图画。这些图画,或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们耕种、劳作的场景,或讲述一段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墓主平生经历等,也有一些单纯的装饰图样,看来十分生动有趣,又神秘莫测。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画卷,就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口中常说的画像石

画像石这一古代特有的艺术形式,主要出现并流行于汉代,特别是在东汉时十分盛行。那时候,社会经济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于是厚葬之风在帝王家及经济上富有的民众间盛行起来。他们聘请能工巧匠,根据建筑和墓葬功能的需要,先是将石板打磨平整,然后画师在打制好的石板平面上绘出线勾的图画底稿,再由工匠按画稿以浅浮雕、减地平雕及线刻的方式,以刀代笔雕刻出各种图画,最后由画工施以彩绘,有的还在上面凿刻铭文。

在我国,画像石大致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区域:一是山东、苏北、皖北地区;二是河南南阳、鄂北地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地区。前三个区域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而陕北、晋西北地区在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域的贸易通道上。

陕北画像石的年代多属东汉中期,数量以绥德最多,米脂榆林为其次。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秦属上郡,为军事要冲。秦始皇时曾遣大将军蒙恬驻守于此,修筑长城。至东汉时,汉和帝大破北匈奴,因此这里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加之东汉时厚葬盛行,陕北地区又盛产沙石——这些都为画像石在陕北地区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陕北汉画像石以墓葬出土为主,主要用于墓室的横梁、立柱、墓门等处,既有加固墓葬结构的功能,又有装饰墓室的作用。(www.xing528.com)

陕北汉画像石的题材主要为农作、牧业和狩猎,而富贵生活题材和神话题材较少,历史题材更少。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车马出行、宴饮、牛耕、喂马、舞蹈、狩猎、六博、击技等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展现了该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力。表现神话题材的有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等众多神祇,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远古祖先的崇拜,祈盼神灵的护佑,希望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思想。表现历史故事题材的有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孔子老子等,以宣扬儒家伦理、垂训后世为主,反映了汉代人对先哲的景仰。装饰纹样也是陕北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多作为辅助装饰在主题纹饰的边侧、四周,有的甚至成为主体纹饰。这些纹饰多为蔓草纹、流云纹、绶带穿璧纹、锯齿纹等。它们连续性强,流畅华美,装饰效果强烈。此外,有的陕北汉画像石上还刻有铭文,这属于中国古代碑刻的范畴,对判定墓葬的主人、时代及辨识图像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陕北汉画像石刻画技法洗练、造型生动夸张、线条畅达飞动、风格粗犷质朴,充满了黄土高原的野性与豪放,反映了这里的风土民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陕北汉画像石有一百五十多块,主要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以及民间征集和捐赠所得,故而西安碑林成为陕北汉画像石的重要收藏地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