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西安孔庙礼器

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西安孔庙礼器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西安孔庙的祭孔大殿——大成殿已化为历史云烟,但大殿内的圣儒先哲像及祭孔时用的礼乐祭器,都有幸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历朝历代祭祀孔子,都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礼仪,礼器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西安孔庙保存的礼器为青铜器,多是仿照商周青铜祭器而制。在这里,郑玄明确指出,铏是礼仪中盛放菜和羹用的器具。西安孔庙收藏的这些礼器,自1959年大成殿焚毁之后,便深藏于库房之中,从未展示过。

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西安孔庙礼器

虽然西安孔庙的祭孔大殿——大成殿已化为历史云烟,但大殿内的圣儒先哲像及祭孔时用的礼乐祭器,都有幸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

历朝历代祭祀孔子,都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礼仪,礼器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它们为祭祀孔子而配备,亦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西安孔庙保存的礼器为青铜器,多是仿照商周青铜祭器而制。其种类较多,祭器主要有铏、簋、爵、豆、尊等,乐器有铜钟、石罄等。

西安孔庙藏部分礼器

铜罍

铜壶

铜灯

铜豆

铜爵

铜钟

铜牛尊

石磬(www.xing528.com)

铜簋

铜铏鼎

铜勺

铏鼎,古代盛放羹的器皿。《仪礼·公食大夫礼》载:“宰夫设铏四于豆西。”郑玄注:“铏,菜和羹之器。”疏:“据羹在铏言之、谓之铏羹,据器言之,谓之铏鼎。”在这里,郑玄明确指出,铏是礼仪中盛放菜和羹用的器具。西安孔庙藏铜铏,为清代祭孔礼器之一,通高17.0~20.8厘米,口径18.0~18.4厘米,底径14.0~15.0厘米,圆口,平底,上宽下窄,两耳三矮足,盖似覆盘状,有子母口,腹饰兽面纹,器物款识有“雍正二年冬月/太保年公/捐造”等字样。

簋,商周时期祭祀、宴飨的重要礼器,用来盛放饭食。西周时期,祭祀和宴飨时,铜簋以偶数组合,并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西安孔庙藏铜簋为清代之物,通高17.8~20.0厘米,腹围54.8~56.0厘米,口径17.8~18.2厘米,圆形,斜直(浅)腹,盖饰有兽面纹、云雷纹等。簋既有圆形平底足、三矮足,也有四矮足。部分器物有款识,为“雍正”等字样。

爵,古代酒器,用于饮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西安孔庙藏铜爵,通高13.0~16.5厘米,流至尾长13.8~16.5厘米,流宽4.7厘米,圆尾,方长流,流口呈半圆形,两柱,柱盖有云纹为装饰,腹部饰有祥云纹。

尊,古代酒器,形制较多,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亦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西安孔庙藏铜尊,高30.5~31.0厘米,口径15.5~15.7厘米,圆形,鼓腹,竖颈侈口,圆足,两环形龙首耳,颈、腹部饰有夔纹、兽面纹、蝉纹等,无款识。

豆,古代食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豆也是重要的礼器,祭祀和飨宴时均用于盛食。西安孔庙藏铜豆,通高16.5厘米,口径14.0厘米,圆形平底承盘,浅腹,直口,平口沿外凸,腹部有纹饰,短柱状柄,中段有箍棱,款识分别有“雍正”或“道光”等字样。

作为祭祀用品,这些礼器虽然制造工艺精细,但艺术水平不高。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为精美,不仅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而且铸造工艺精湛、艺术风格古朴雄浑、纹饰华美繁变,达到了其后诸代不可企及的高峰,亦成为礼乐文明的重要象征。后世亦多模仿,但只模其形,难得其神。

西安孔庙收藏的这些礼器,自1959年大成殿焚毁之后,便深藏于库房之中,从未展示过。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认识它们,感受一下“钟鸣鼎食”的祭孔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