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三学社天津初建及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九三学社天津初建及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了成立大会。此时,九三学社在天津尚无地方组织,在津社员仅寥寥数人。第一届全国工作会议,拉开了九三学社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组织的帷幕,也开启了九三学社在天津发展组织的契机。由此可见,九三学社中央对于在天津发展组织的重视。经与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协商,九三学社天津直属小组于1952年1月正式成立。

九三学社天津初建及发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九三学社是在1944年11月抗日战争后期,由在重庆的一批爱国忧时、追求民主与科学进步的学者发起的。初名“民主科学座谈会”,是一种座谈式的集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1945年9月3日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遂更名为九三学社。为了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了成立大会。褚辅成、卢于道、许德珩、潘菽、黎锦熙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领导机构——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和《对时局的主张》等文件及致美国国会电文。这些文件阐明了九三学社反帝、反封建,为民主与科学而奋斗,在中国实现团结和平与民主宪政,保障人民基本人身自由政治主张。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平解放北平等运动。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九三学社为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之一。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许德珩、薛愚诸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从而,九三学社参与了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九三学社决定以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为本社的政治纲领,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此时,九三学社在天津尚无地方组织,在津社员仅寥寥数人。1950年12月九三学社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工作会议,通过了巩固与发展组织的方针,并对发展社员的条件做了明确规定。决议指出:为了尊重本社的学术传统,发展社员主要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工作者的中上层人士为对象。第一届全国工作会议,拉开了九三学社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组织的帷幕,也开启了九三学社在天津发展组织的契机。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发展社员的条件,成为日后九三学社发展社员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从而使九三学社在我国各民主党派中保持了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突出特点。

建国后,九三学社在天津发展的第一位社员是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张湘琳。张湘琳1908年生于天津静海,早年留学美国,获北加罗来那大学土木系工程硕士学位,曾任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1951年2月由九三学社中央候补理事、北大工学院建筑系教授金涛介绍入社。金涛教授在2月24日致张湘琳的信中写道:“……吾兄学问精深,思想前进,久弥景仰。此次毅然申请入社,愿‘为民主与科学事业而努力’,九三学社至表欢迎。昨日举行组织委员扩大会议(弟亦参加)业已一致通过。……许德珩主席并嘱函请与天津社友吴廷璆同志(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随时联系,尽量在津发展新社友,以便组织天津分社。新社友之条件为:①文化教育工作者中高级知识分子;②非反动分子,从前并无反动行为者;③承认本社政纲并愿积极求其实现者。并附本社新印社章及分、支社组织通则一纸,仅供参考……”

同年11月26日,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议:为团结文教科学界人士,加强统一战线工作,设立本社天津直属小组,由张湘琳同志为召集人。并函示张湘琳“,即请相机稳步发展本社组织,并与社员任致远(久大盐业公司常务董事)、沈湘(中国医药公司)、杨正典(唐山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最近将参加土改)等同志取得联系,积极进行。”12月15日社中央又指示张湘琳“克日成立小组,进行学习,积极发展组织。”由此可见,九三学社中央对于在天津发展组织的重视。12月底,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华粹深经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俞平伯、游国恩介绍加入九三学社。此时,天津已有九三学社社员六人。经与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协商,九三学社天津直属小组于1952年1月正式成立。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九三学社一些社员调到天津工作,主要有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达津(北京大学调来)、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徐中(北方交通大学调来)、副教授卢绳、电信系教授胡筠、中国矿业学院吴震春(北京大学工学院调来,胡筠后又调入北京邮电学院,吴震春随中国矿院迁京“,文革”后该院又由四川迁徐州,吴任院长,并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等职),以及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王树民等。这些社员的调入,充实了天津直属小组的力量,奠定了九三学社发展的基础。

前面提到,许德珩特别指示张湘琳要与南开大学吴廷璆教授联系。吴廷璆教授曾在1944年加入“民主科学座谈会”,而此时他已是民盟成员。吴廷璆于1949年10月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受民盟中央的委托,倾心于民盟天津市委、民盟河北省委的筹组工作。据王达津教授《八十年自述》一文回忆,王达津在1952年院系调整前由游国恩教授介绍加入九三学社,调到南开大学“,九三学社负责人让我到天津大学张湘琳处报到,并发展社员。南开大学九三社员只有华粹深先生,原有吴廷璆已参加民盟,所以他让我负责,我便不断去找张湘琳……”从这段回忆看,吴廷璆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民盟,无暇顾及九三学社的工作。另外,王达津似乎也不甚知晓,吴廷璆早在1943年便参加了民盟。

当时,九三学社直属小组的组织活动,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多利用星期天上午的时间,地点设在久大盐业公司。学习内容主要是根据社中央的部署和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的指示精神,以“三反”、“五反”运动为中心,结合思想改造,交流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宪法草案等进行学习讨论。另外,组织活动还常研究如何发展社员,对入社申请人的简历和政治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和审查,报呈社中央审批以及研究直属小组的工作。这个时期经常参加组织活动的社员主要有张湘琳、任致远、华粹深、王达津、徐中、王树民、胡筠、卢绳、吴震春、左明生(天大土木系,1952年10月入社)等人。组织分工是:张湘琳为召集人,胡筠和卢绳负责宣传学习,任致远、吴震春负责组织,左明生任秘书。(www.xing528.com)

经天津直属小组的努力,1953年3月天津大学副校长刘锡瑛,建筑系副教授冯建逵、庄涛声,力学系严宗达,和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笠,河北师范学院副教务长柴景旭等人相继入社。九三学社发起人王卓然,从1948年至1951年旅居日本,与社失去联系。此时,王卓然回到天津,任中国国际兴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理。经他向社中央重新申请并获批准,组织关系编入天津小组。

早在1952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鉴于部分社员在院系调整中调到天津工作,使天津具备了发展九三学社分社的条件,便决定在天津设立分社筹备委员会,并来函“:指定张湘琳、胡筠、任致远同志负责筹备,以张湘琳同志兼召集人。”随着筹备工作的开展,社员力量急需大量补充。为此,1953年2月社中央又指示天津直属小组“:为了发展和巩固组织,争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吸收党、团员入社是十分重要的。本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也曾决定:‘要主动地争取党、团员入社。’现本社在天津方面尚在筹建组织的时期,更迫切需要领导党的具体支持和帮助。因此希望主动地和当地中共市委统战部协商,要求介绍几个共产党员入社,协助社的工作。”这一指示是九三学社中央在天津筹建组织的特定时期以及根据特殊需要做出的。根据九三学社天津市分社筹委会的要求,又鉴于天津医务界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基本处于空白的情况,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建议并协助九三学社把天津医务界纳入重点发展的领域

1955年底,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副秘书长方亮与刘锡瑛一起在天津医务界首先发展了张天惠(天津总医院外科副主任,中共党员)、张化新(天津第三医院外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朱宗尧(天津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屈鸿钧(天津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屈鸿翰(天津市第三医院外科副主任)、虞颂庭(天津市总医院外科主任)六位专家入社,为九三学社在天津医务界的发展打开了可喜局面。此前,九三学社社员多分布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医务界仅有天津医学院甘怀杰教授(寄生虫教研室主任,1952年11月入社)和王德延副教授(病理教研组组长,1954年3月入社,后调人民医院任病理室主任)。

1955年12月25日九三学社天津分社筹委会正式成立,社址设解放南路332号。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方亮出席大会,并代表社中央常委会宣布刘锡瑛、张湘琳、王达津、虞颂庭、张天惠五位同志为天津分社筹委会委员,刘锡瑛为筹委会主任委员。会上张湘琳汇报了直属小组四年来的工作。会议选举刘锡英、华粹深、屈鸿翰为出席九三学社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徐中为大会特邀代表)。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协的负责同志、天津市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出席了分社筹委会成立大会。当天下午,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吴砚农邀请九三学社天津分社筹委会委员座谈,天津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1955年12月26日《天津日报》为此发表了消息。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进一步肯定了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和政治作用,各民主党派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对各民主党派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九三学社天津分社筹委会喜乘东风,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社员人数成倍增长。1956年初,九三学社天津分社的社员约30人,到6月底,社员人数已达87人,半年增长近3倍。在大好形势下,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关于发展组织工作的指导(》9月19日下达)又进一步提出“:社中央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发展组织,开展工作,加强指导,充实干部,以便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完成我社的历史任务……”这个文件还对天津分社筹委会明确规定了发展指标“:今年9月至12月四个月内发展社员100人。希望根据这一指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同时,对发展对象、发展方法也做了具体的指导和经验的推广,鼓励各地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社员,简化发展手续,重视开辟新领域,并以天津医务界为例,认为社员分布在18个医院,多数有发展前途,能单独建立组织。四个月内发展百名社员的指标在此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社中央的具体指导和天津分社筹委会的组织推动下,社员们热情高涨,积极介绍符合条件的同事和朋友加入九三学社,尤其是早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津行医的著名医学专家如方先之(骨科)、施锡恩(泌尿科)、张纪正(胸外科)、金显宅(肿瘤)、柯应夔(妇产科)等相继入社之后,更是影响和带动了一大片,天津各大医院的知名大夫纷纷申请入社。一时间,天津医药系统的党外优秀骨干,几被九三学社囊括。据统计,从1956年9月至12月,天津共发展社员109人,超额完成了指标任务。其中医务界新发展社员所占比例高达81%。至1957年1月九三学社天津分社成立,天津社员增至221人。

1957年1月27日召开天津市全体社员大会,九三学社天津分社正式成立。到会社员177人,投票选出22人为分社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笪移今代表社中央到会祝贺。刘锡瑛致开幕词,虞颂庭作分社筹委会工作报告,方先之致闭幕词。2月16日第一届分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常委11人,刘锡瑛为主任委员,方先之(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虞颂庭、雷海宗(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为副主任委员,鲍觉民(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为秘书长,冯致英(卫生局劳动卫生研究室主任)、朱宣光(药物研究室副主任)任副秘书长。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学习委员会、科学文教委员会、妇女委员会和办公室等职能机构。组织部长虞颂庭(兼),宣传部长杨珂(中心妇产科医院院长),学习委员会主委施锡恩(第一中心医院泌尿科主任),科学文教委员会主委雷海宗(兼),妇女委员会主委王志宜(第二中心医院儿科主任)。

九三学社天津分社成立后,各项工作蓬勃开展,组织继续发展壮大。至1957年上半年,社员人数已达281人,在市区建立了天津大学支社、南开大学支社、天津师范学院支社、第一中心医院支社、第二中心医院支社、第五医院支社和人民医院小组等17个基层组织。各界社员所占比例约为:医务界59%,高教界23%,科技界9.5%,其他界8.5%。这一时期正是掀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潮,民主政治开始得以施行的时期,也是九三学社在天津自建立直属小组到成立分社以来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到1957年下半年,各民主党派从帮助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转为反右斗争,社组织和社员竭诚配合,积极投身其中,力求获得锻炼和改造。此时,分社工作也跌入低潮,直至“文革”被迫停止活动。从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九年间分社组织的发展陷于停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