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乃波1906年10月生于福建金门,新加坡华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82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是天津致公党组织的创建人,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顾问、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小水电专家团团员、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机电设备特邀专家、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香港大学大陆校友会理事长、原天津市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名誉主委。许乃波还曾担任过全国政协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天津市第八届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主委等职。
许乃波早年随母亲到新加坡定居,就读于英文学校,1927年考入香港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2年至1934年在英国茂伟电机制造厂实习。1935年回到上海安利公司任工程师。1937年“八一三”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上海,上海的爱国力量和民主人士纷纷撤离上海转到香港,许乃波也随之撤到香港,任香港大学机电系主任。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了抗日救亡组织——“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许乃波为该组织委员。尤其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许乃波毅然拿起笔,以“保盟”名义,用英文向国内外发表文章,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和国民党右翼分子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为争取海内外的捐款和物质技术援助,1939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简称“工合”),宋庆龄任名誉主席,许乃波任“工合”技术顾问,同年许乃波带领美国机械工程师和新闻记者到江西赣州、瑞金等地考察,为开展“工合”事业辛勤工作。香港沦陷后,许乃波到重庆担任了重庆大学电机系主任,与此同时,仍继续从事“保盟”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乃波作为联合国救济总署技工(当时国民党政府授予的最高技术职称),帮助台湾人民消除战争所造成的创伤。1947年先后在英国茂伟电机制造厂、伯明翰工业大学当工程师和教授。1957年在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动员下回国参加建设,先后在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许乃波是我国小水电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南方各省及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推广、应用。
1980年许乃波在英国出版的《水力》杂志上发表文章,系统介绍了我国小水电发展情况,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同年联合国组织了一些国家来我国参加小水电会议,会上各国纷纷提出购买我国小水电设备,并聘请我国技术顾问前往指导小水电的发展工作,为表彰许乃波为我国电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1年中国电工技术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特别授予许乃波“元老杯”奖。
作为致公党天津创始人之一,多年来,许乃波积极参政议政,在地方和中央各种会议上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为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工作。
陈荣悌生于1919年11月,四川省垫江县人,美国归侨,1987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担任致公党中央委员及天津市致公党工委会主委。他是我国著名的配位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陈荣悌1937年毕业于重庆属联立高级中学,同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翌年因长沙大火,湖大迁校,乃转入四川大学学习。1942年陈荣悌考入武汉大学研究院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194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
陈荣悌在美国西格拉姆工厂学习酒精酿造。1949年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并参加美国化学学会的荣誉学会和科学荣誉学会。1952年,陈荣悌到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在巴索罗(F·Basolo)教授领导下做研究工作。195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低温研究室做研究员,从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的研究工作。美国原子能委员称陈荣悌是“美国非常需要的科学家”,并以工作性质为由要求他加入美国籍。陈荣悌回国心切,利用美国移民法中关于外国人要成为美国公民必须到美国驻外使馆领取移民签证规定,于1954年8月11日乘法国“自由号(Liberte)”客轮离开美国,在我国驻日内瓦总部领事馆协助下,取道布拉格、莫斯科,终于在1954年国庆前夕回到祖国首都北京。
回国后来到南开大学从事化学热力学、动力学、配位化学及络合催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54年任南开大学教授。50年代末,陈荣悌提出了配位化学中总的自由能和焓的直线关系的定量关系式,受到了国际化学界普遍关注和重视。迄今为止,陈荣悌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很多已被国内外书刊所引用。他的论文《络合物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曾获天津市1979年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铜、镍、锌、—a,a,联吡啶—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混配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和《三羰基—1,4一二甲基四氮杂铁配合物取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1982年获天津市化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85年同山西省化工厂协作的科研成果“NS—02乙炔二聚新型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络合物化学中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和“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分别于1986年和1991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5年出版专著《配位化学中的相关分析》。
陈荣悌在南京举行的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理事会上讲话
在担负繁重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同时,陈荣悌教授还担任了大量的社会职务和行政职务。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副主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配位化学会议执行理事、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理事、国际《配位化学评论》(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国《化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分子科学》名誉编委、美国《无机化学述评》(Corn—ments on Lnorganic Chemistry)顾问,和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陈荣悌作为我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他的工作在国际化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是提出了“络合物稳定性与酸体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目前,配位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已由陈荣悌发展为更普遍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据此,可推测某些络合物热力学和动力性质,对工业上选择催化剂有指导意义,引起了国际化学界重视。他研究发明的NS—02催化剂是国内首创的乙炔二聚反应双功能络合催化剂,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此项成果在国内氯橡胶行业推广使用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应国际化学界同行的邀请,多次到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及苏联、南非、埃及访问和讲学,受到国际化学界尊崇。自1979年起,陈荣悌代表中国参加了历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由于他在配位化学上的卓越贡献,1987年获得了苏联科学院颁发的丘加耶夫奖状和奖章。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美国传记学院出版的《国际杰出人物词典》。
陈荣悌从教50年来,不仅撰写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而且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
陈荣悌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南开大学支部委员、民进天津市市委委员和副主委等职。1987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后,担任致公党中央委员及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第二届主任委员、致公党天津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曾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八届政协常委、十二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程津培1948年6月生于天津,美国博士后。1989年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国务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海外归国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市政府授衔专家(物理有机化学专家)。他于1972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学习,在南开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赴美国西北大学和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和博士后。1987年回国后到南开大学任教,先后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物理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程津培赴美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与美国同行合影
回国后程津培主持了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部委级项目。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刊登在《美国化学杂志》和《科学》杂志上,受到好评。他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有:(1)开辟了CLASSO自由基研究新领域,提出自由基取代基效应的新的构效关系理论。(2)建立了溶液态热力参数的测定研究R—H键的气相均裂键的新方法,完成了大量化合物键码数据的首次测定。(3)首次建立了自由基正离子的溶液中断裂能量的研究方法(。4)开展了部分化学和模拟酶化学等与生命过程有关的研究,这些成果在国际相应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在教学方面,程津培培养了数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由于程津培的卓越成就,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聘请他为客座教授;美国多所学校曾邀请他做学术报告。程津培还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编委、高等学校化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协及美国化学会的会员,他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荣获1994年宝钢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奖。
李宏硕1930年12月生于福建南安,1982年加入中国致公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原任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天津校友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是国内外知名的台湾经济研究学者。李宏硕1948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先后任教于长春地质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南开大学。(www.xing528.com)
李宏硕教授长期从事外国经济学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天津分会会长。他的主要专著《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形成过程探索》、《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些浅见》《、台湾经济与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现状与趋势》等曾获奖。参与编写的《〈资本论〉辞典》《、政治经济学》《、海峡两岸经济互补的客观可行性研究》《、海峡两岸双方交流的状况、前景和建设》分获全国二等奖、国家教材奖、全国重点科研课题一等奖等。
1986年以来,李宏硕指导研究台湾经济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多名。1993年,李宏硕应邀赴台出席“两岸经贸研讨会”,发表了题为《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权威》的论文。十几年来,李宏硕已出版和发表的关于台湾经济的论著达15万余字;主编的第一套《台湾经济研究》丛书受到海峡两岸以至海外经济学界的好评。香港《经济导报》评论《台湾经济研究》丛书“是对台湾经济研究的新贡献。”1993年,全国台湾研究会致函南开大学,表彰李宏硕在全国台湾研究会各项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承担了国家级及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并多次获奖。
李宏硕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十至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市人大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第八、九届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致公党天津市委副主委。他还兼任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天津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天津海外联谊会理事。
朱坦1943年生于重庆市,现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学院院长,是国家环保局推荐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环境影响评价咨询专家,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生态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八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第三届地学部成员,中国环境学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城建环境委员会顾问,中国致公党环境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常委,致公党天津市委会副主委,我市知名环保专家。
朱坦教授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他多年从事环境质量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评价研究。1981年朱坦参加河东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课题,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1982年参加的天津市城市社会环境质量评价课题,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1985年朱坦获得国家三委一部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1986年获得国家环保局表彰。1985年朱坦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教师。1988年他撰写的“环境科学概论”获得1987—1988年度教学评估质量优秀奖。受南开大学和国家教委委派,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坦普尔大学、德克塞大学和费城大气实验室从事有关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汪莹1938年11月生于福建龙岩,现担任市人大常委、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天津海外联谊会理事。
自担任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以来,她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种协商会议、对话会议、座谈会等,1998年在市纪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汪莹就强化司法人员的管理、提高法官的素质、恢复陪审员制度、完善举报制度等措施、惩治司法腐败等问题提出的“解决司法腐败的几点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1998年汪莹就农业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建立绿色农业基地;创立天津的名牌产品,如天津大白菜、天津冬菜、天津对虾等;重点抓好种子工程和饲料工程,并下大力气解决北方缺水及节水灌溉工程等建议受到市领导及与会同志的好评。
作为致公党天津市委会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主委,汪莹把培养后备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相继发展了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与海外有密切联系的青年知识分子。此外,汪莹还利用到美国、加拿大探亲、随致公党中央代表团出访南非等国,积极作好联谊工作。
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汪莹热心公益事业。致公党为下岗职工义务举办了烹饪班、护士班、裁剪班、美发班、财会班等各种培训班,每次培训班的开课和结业,她都要参加,并且热情鼓励下岗职工自强、自立,多学技能和本领,为走向新岗位打好基础。
梁家昌1934年9月生于上海市,苏联副博士学位。1989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是一位蜚声海内外凝聚态物理专家,现执教于中国民航学院基础部,任学院院长顾问兼学院理化检测中心主任,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会员、国际著名杂志《应用物理学报》《、应用物理快报》的审稿人,入选《世界名人录》。曾任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委员、致公党市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八届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市政协常委。
梁家昌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原子能核物理专业学习。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天津民航学院任教,长年致力于凝聚态及核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他研究的用宏观热力学方法建立计算单核与多核络合物共存系统的络合物及中间产物的平衡常数的新方法,比斯堪的那维亚学派所建立的、著名的“根加链”方法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他利用β—射线电离室及近红外线技术,研究出的射线测厚仪及近红外水份测量仪,定量地测量在线的纸张厚度与水分,解决了各种高级纸张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分含量测定的难题,一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22.5万元,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利用超声高压水技术在我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对民航机场跑道的飞机轮迹不能清除的难题,保障了飞机安全,受到领导的好评。十几年来,梁家昌教授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经常应邀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曾获河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育成果二等奖。由于梁家昌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民航总局优秀教师、天津市高教局优秀教师,荣获天津市“七五”劳动奖章,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丘玉秀1936年10月生于印尼万隆,印尼归侨,199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大白菜育种室主任、研究员。由于她在岗位上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大白菜育种专家、“实现八五计划十年规划作贡献活动的先进个人”、“天津市巾帼科技英才”、“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丘玉秀于1957年从印尼回国,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到天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从事蔬菜育种研究工作。1973年她承揽了天津重点试验项目——大白菜品种选育。通过五年的艰苦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杂种一代优势育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在“六五”、“七五”期间先后研制成功了“津青12号”、“津青34号”、“津青9号”、“津青36号”四个大白菜系列新品种,并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津青12号和34号”大白菜品种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两个奖项;“津青9号”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种植面积五年达54.88万亩,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1.38亿元,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
1994年丘玉秀又研制成功了“津绿50”、“津绿60”、“津绿70”、“津绿75”、“津绿80”等6个津绿系列大白菜新品种,发现了“津绿45”、“津白56”两个系列大白菜育种方法新途径,提前一年完成了天津市“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丘玉秀研制的大白菜新品种亩产高,效益显著,广受欢迎,已推广到16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新增社会效益2646.3万元。此外,这些新品种还出口到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仅1994年就为国家创汇105万美元,为天津市赢得了荣誉。
(刘琦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