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改革开放,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各民主党派成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年来,天津市农工党党员在中共和本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底,天津农工党党员中有7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有3人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有7人荣获各级“三八”红旗手称号;有90多人荣获各种荣誉称号和表彰。还有4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更使天津农工党党员感到光荣的是,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中医肾病专家张大宁的名字成为新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的冠名——“张大宁星”。另外,还有关小瑛、王桂英这两位护理界的权威人士分别荣获国际护理界的最高奖——南丁格尔奖。
张大宁1944年农历9月11日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父亲张阳是天津著名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是一位学者型的中医临床大家。张大宁自幼接受传统文化和医术的熏陶,立志子承父业。1966年于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便从事肾病的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70年代他首先提出了“补肾活血法”,通过20多年中西医不同学科的共同研究,目前已经在100多种病症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但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基础医学的发展,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良方。80年代末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肾病学专著《实用中医肾病学》和《中医肾病学大辞典》。他提出的“心—肾轴心系统学说”和“肾虚血淤论与补肾活血法”的理论,已被中西医学界所公认。
张大宁在继承中医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祖传经验,参考现代医学理论,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反复实验,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治疗各种肾病的独特方剂和药物,使肾病的治疗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遥遥领先。他所进行的“肾衰系列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肾衰灌肠液治疗CRF操作方法的研究”、“肾灵散液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以及“肾康”、“肾衰排毒散”、“励宁片”、“八卦神丹”、“护肾宝”、“大宁系列神茶”、“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淤胶囊”、“肾衰灌肠液”等治疗肾病的新药,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奖、美国匹兹堡发明金奖,布鲁塞尔发明金奖、神农杯奖等多项奖励。他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国尿毒症专题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第二届国际中医肾病学术会议,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肾病医疗与保健学术研讨会。他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印尼、泰国等国讲学、会诊,并为一些国家领导人看病,其医术广受赞誉。
1987年,张大宁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多次考察和论证,建立了澳门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澳门中医医疗中心,除了派学生驻诊外,还亲自定期每月赴澳门应诊,接待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的大量肾病患者,颇受欢迎。尤其是台湾、澳门直航以后,极大地方便了台湾患者,纷纷组团就诊,受到广大台湾患者的好评,使其成为祖国大陆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的重要窗口,沟通了大陆人民和这些地区同胞之间的联系。
1990年8月隔绝了40年的海峡两岸开始了第一次解冻,张大宁作为首位大陆访台学者应邀赴台讲学,在台湾引起了轰动。台湾同胞第一次见到了祖国大陆学者的风采。他以精湛的医术和儒雅的风度赢得了举岛上下学术界和广大同胞的一致赞扬,被媒介称为“吹遍宝岛的一阵旋风”,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这以后他又多次赴台讲学、会诊,并在台北建立了“台湾大宁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担任了该中心的顾问,定期赴台会诊,深受欢迎。他还多次拜访了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陈老先生热心中医事业并积极倡导中医学在台湾大力发展。他还亲自担任了台湾中国药学院董事长。陈老先生高度赞赏了张大宁的医术和治学精神,两人对共同促进海峡两岸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交流取得了共识。张大宁还向陈老先生介绍了大陆近年来的发展。他们的会见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段佳话,张大宁也成为联结大陆与宝岛的友好使者。他用祖国传统的中医学在台湾与大陆之间架起了一座横跨海峡的彩虹——在台北市建立了“张大宁联络中心”,同时受邀担任了台湾中华学术院的客座教授。
为了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发展中医肾病研究事业,1993年他用海外捐赠给他本人的百万元人民币建立了“中国张大宁传统医学基金会”,这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作为一名国立医院的工薪人员,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与奉献。所以,在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中央领导亲临大会,并且对张大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张大宁是名医,但他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将病人视为第一生命。多年来,他几乎每天为病人诊治,尤其是每周几次的门诊日,有时需要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诊治患者达150多人,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丝的松懈。也不知有多少次,凌晨看完门诊,上午又坐在全国政协会议和农工党中央会议的主席台上;也不知有多少次,半夜看完门诊,转天又在澳门或他国见到了他的身影。他视病人为上帝,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责任:他是农工民主党的代表人物,他要代表农工民主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在医院里,他是一名好医生,他创立的肾病科为医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又是一院之长,是本市医务界少有的几位“党外”正院长之一,与党委书记有着很好的合作共事关系。他要直接领导本学科,同时也要统观全局,不仅着眼于现实,还要规划全院的未来。他常说:“事业的起点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但思想意识的起点要永远从零开始。”他要使天津市中医医院成为一个以肾病为中心,集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规模综合中心,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中医肾病学的发展,为世界医学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他的雄心。
张大宁教授的学术水平、专业道德,以及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贡献,受到中央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赞誉,受到多种奖励,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优秀中央保健医生、先进科技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医学标兵、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两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等。他负责的天津中医医院肾脏科,被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和建设。此外,还先后被世界权威性的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和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选入《世界名人录》。尤其是1998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与有关方面提名,经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中国科学院新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这是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对张大宁教授的一种承认,也是中国医药学、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光荣,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光荣。为此,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天津市也为此制作了“张大宁星标志雕塑”,陈列于天津科技馆内,并介绍张大宁在科学上的重要贡献。中国泌尿科权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为雕塑题词。同时,集邮公司还于1999年8月8日特别发行了印有张大宁教授左手食指指纹的“张大宁星”纪念封,这也是世界上首枚印有主题人物指纹的纪念封,以资纪念这一盛事。
王桂英和关小瑛均是我市护理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会顾问。王桂英1920年出生于山东德州。在她80年的人生历程中,从事护理工作60多年,当过护士、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副院长、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她以毕生的心血、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的事业,并在发展护理教育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桂英在担任天津市卫生局医疗预防处副处长期间,主管医疗、护理、医院及医疗事故的管理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领导成立了“天津市卫生技术鉴定委员会”,制定了“天津市医疗事故差错标准分类及处理规定”,统一了“全市开放静脉输液器的无热源处理规定”,制定了“全市青、链霉素过敏反应皮试剂量操作方法及判断标准”,强化了护理人员发药、打针、清点手术器材、消毒灭菌及护理操作的标准,对提高全市护理工作质量、防止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实践使王桂英认识到,要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担任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后,她积极调研,并奔走呼吁从根本上改革护理教育体制,变单一中等专业护理教育为大学本科护理教育。1980年在王桂英和一些专家的努力下,天津市率先实施了护理专业成人大专教育、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临床护士学分制的继续教育。1983年又在天津医科大学开设了全国首家“护理系”专业,使天津市的护理教育日臻完善,许多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才在全市各家医院担当了重任;她积极促进评定职称的改革,提出“应以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来评定护士的高级职称”,对天津的评审条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被采纳;她重视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多次组织优秀护士表彰,鼓励青年护士自尊自爱,热爱护理工作,自觉自愿为人类健康贡献青春;她关心护士成长,推荐青年护士赴美国、加拿大深造;曾举办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护理专业学习班、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她敢于维护护士的权益,多次为护士的资格、住房、求学、就业而奔走。连退休的老护士也在她的关怀之列,1983年组织她们做“特护”,得到退休护士和患者家属的一致赞同。
作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王桂英一生都在做护理研究。她曾到美国、日本和香港访问,回来后把先进的经验在国内推广;她曾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实用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等10余册护理学专著。她作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德高望重,受到拥戴。
王桂英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崇高的护理事业,她终身未婚,孑然一身。1974年她曾收养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又赡养一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用爱心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三姓之家”,此事在天津市传为佳话。后来她把老人养老送终,把孤儿培养上了大学并赴美深造。
王桂英退休之后,致力于老年护理工作,曾为“天津市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捐款。1995年,她不顾75岁高龄,热心担当一老年护理院院长,亲自为该院制定护理标准、制度,亲自指导培训护理人员,亲自身体力行做示范。在她的号召下,全市各大医院的护士们都定期义务到护理院为老人义务服务,青年护士通过在这里实习,业务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王桂英为老人院工作两年有余却分文不取。她将所应得的那些钱设立了“王桂英护理奖”,发给那些在护理老人中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她还参与组织了再就业培训,为老年护理工作培训了400多名下岗女工。
王桂英一生正直、不谋私利;待人诚恳、朴实无华;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坚韧不拔,顽强奋斗。她以南丁格尔精神,给社会以仁爱,给人类以关怀。用她的话说:“永远高举南丁格尔的灯,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
关小瑛出生于1928年。她从上海私立仁济高级护校毕业后,至今未离开过护理工作岗位,现在还担任第一中心医院顾问,每天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早在1956年关小瑛就荣获了天津市优秀护士光荣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几乎年年被评为市、局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丁格尔这个名字,是她终身崇敬、效仿的榜样。她置个人及家庭于度外,全身心地倾注于护理事业,对待患者胜似亲人,许多危重病人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告别了死神,获得了新生。
关小瑛对青年护士言传身教,关怀备至。脏累工作干在前,困难事情走在前,节日值班排在前。从作护士到当护理部主任,几乎没在家里过一个除夕。为了帮助青年护士尽快成长,她亲自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手把手教她们准确掌握护理操作,鼓励她们钻研业务。此外,还经常与她们促膝谈心,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她们。
关小瑛对青年护士管得严,严格规章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严明岗位职责。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执行医嘱本、报告本、交接班本的“三本”管理法。从每项护理细节、衣装打扮到言谈举止,事事都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差错查找原因。有的人恨她管得严,时间长了才明白这种严格也是一种爱护:护理工作事关性命,没有一件小事。医院派往香港进修的几位护士深有体会:“关主任手下出来的护士,走到哪里都是好样的。”
关小瑛把“爱”和“严”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一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许多人还走上了各级护理领导岗位。她所在的医院连年在全市护理比赛中夺魁。
关小瑛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委员,她从更高更宽的视野关注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创办了《天津护理》杂志,经常举办学术交流,积极推荐优秀护理人才和优秀护理论文;常年利用业余时间为多种护理杂志审稿。关小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青年护士的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历届领导人
筹委会
(1956年10月——1959年1月)
主任委员:万福恩
委 员:杨济时 范 权 陆观虎 崔昆圃 宋向元
刘绍武
第一届委员会
(1959年1月——1963年3月)
主 任 委 员:范 权
副主任委员:陆观虎 伉铁隽 崔昆圃
秘 书 长:伉铁隽(兼)
第二届委员会
(1963年3月——1979年12月)
主 任 委 员:范 权
副主任委员:陆观虎 伉铁隽 崔昆圃
秘 书 长:伉铁隽(兼)(www.xing528.com)
第三届委员会
(1979年12月——1984年3月)
主 任 委 员:范 权
副主任委员:伉铁隽 蔡陛霞 郑静侯 阎承先 王士相
秘 书 长:王 锟
第四届委员会
(1984年3月——1988年12月)
主 任 委 员:范 权
副主任委员:伉铁隽 姚 峻 蔡陛霞 阎承先 王士相
甘幼强 吴孟晖
秘 书 长:吴孟晖(兼)
第五届委员会
(1988年12月——1992年6月)
名 誉 主 委:范 权
主 任 委 员:伉铁隽
副主任委员:阎承先 吴孟晖 陈树勋 郭世绂 卓克涛
王若涛 张大宁
秘 书 长:吴孟晖(兼)
第六届委员会
(1992年6月——1997年6月)
名 誉 主 委:伉铁隽
主 任 委 员:陈树勋
名誉副主委:阎承先
副主任委员:吴孟晖 郭世绂 卓克涛 张大宁 董维先
陈淑珍(女) 周开勤 赵克正
秘 书 长:张国文
第七届委员会
(1997年6月——今)
名 誉 主 委:伉铁隽 陈树勋
主 任 委 员:赵克正
名誉副主委:阎承先 吴孟晖 郭世绂 卓克涛
副主任委员:张大宁 董维先 陈淑珍(女) 潘爽一
黄敬孚 祁 吉
秘 书 长(:暂空)
(袁树兴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