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身在一座石头建造的房子里,房子叫作博物馆。当初的设计师我总不明白他的初衷,他的理念来自对历史封闭的见解,不开窗的壁面正是如此。如同我当初到山西乔家大院时的感觉,那种浑厚的包装,使人有点气喘。这种感觉,我理解为是主人对现实无法把握而具有的不安。晋商可以大江南北地让自己敏锐的财富触须四处张开来,却无法抚慰内心的虚空。此时,守是最好的姿态。而高墙深第,用厚实的砖砌筑起的世界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财富如一声叹息,雕梁画栋如黄粱一梦,总归是东去的春水。在这座石头房子里,我们守着的是一种叫文物的物质。我的联想可能不很贴切,却是我的脑子里出现最多的可类比的物质。
窗外,与我隔着一层玻璃,修竹在风中摆动着倩影,更远处是城市如丛林一般的高楼切割线。
我正在想着一幅画,一幅元代叫黄公望的画家画的画,而这个人与我所在的城市从史书记载来看似乎很有缘分。他年轻时曾被送到温州平阳的一户黄姓人家当养子,但没有人知道详细过程。这件事温州一直与他的出生地常州有争议。而一切都是因为他所画的《富春山居图》太具有震撼力,他的名字是一个符号,而他的画才是其精神的光泽之所在。黄公望老了才能画出如此没有烟火味的人间天堂。如果是早年,那他的功利心里是不会从笔中流出这种韵致来的。在那座石头房子里,我有机会时时用眼睛抚娑着它,用鼻子嗅里面空灵的味道。尽管那是一幅二玄社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复制的“下真迹一等”的《富春山居图》。
但700年来,这山水文章迷倒了多少代人?一个人行程千万里,从70岁画到80岁,将画藏于行囊,云游山水之间,依照溪山随时删改,终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把巨帙长卷杀青了。一段无法复制的山水成了永远的故事。
石头房子里,我的心很容易淡泊。无欲则刚并不是让思想空置着,而是让欲望像深潭里的秋水,“白鸟澹澹起,木叶萧萧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黄公望走的也正是从有欲到无欲的路子。年轻时的黄公望一心科举仕途,南宋灭后,身为遗少的黄公望,看到元的选官制度对汉人的限制,知道前景渺茫。40岁时才经人引荐做了浙西管理田粮的一名书吏,算是进了体制内,不巧的是,吃钱的上司被皇上治罪又害他连坐,从牢中出来后,就再也无心吃皇粮,于是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占卜,并开始隐居家乡常熟虞山,抚琴听松,放浪形骸。心静下来,思想开始插上自由的翅膀。
黄公望做画家的打算萌发于退隐之后,常熟与湖州近,他就拜赵孟为师,此时的他已到知天命之年了。虽说晚是晚了点,但腹中诗书、人生际遇却幻成生花妙笔、万千丘壑。月夜、松涛、虫鸣、溪涧、流云、翠峰更是人物合一。或划着孤舟游向碧水的深处,或是沿着铺满落叶的山村幽径独行,到有桥的地方就要坐下来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将空罐摔到水里,时间久了竟将桥下填满。此时的黄公望沾满了山林气,就干脆取一个“大痴”的号,这有点像明代大书法家王宠躲在石湖写字一样,经历一样,做派一样,真艺术仿佛都会垂青这样一种人吧。仕途的失意,会有另一种必然来补偿你的天分。(www.xing528.com)
在黄公望的山水里我们看不到激荡。山是淡淡的干笔画出,没有巨然式的斧劈,短短的披麻皴一层一层地悬挂下来,犹如倚窗对镜梳妆的仕女,双眸迷离,春水含波。山是淡淡的,树是浓郁的,水面静得不见一丝涟漪,丈山、尺树、寸马、豆人,那若隐若现的皴染,那苍茫的远山,在他的笔下,远山是没有纹理的,远水是没有波浪的,远人是没有眼睛的。不管是丛树繁密、丘陵起伏、溪桥渔浦、汀渚掩映;还是烟云幻灭、水石幽涧、草木萧森、山川险易,在黄公望的心里,这一切都是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之乡。整整7年啊,他用行脚与陂湖、水村、烟林、凫雁对话,心灵随着一叶扁舟划行在镜子似的富春山水之间,他的行囊里除了酒,就是画笔,游历增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思想就隐藏在这山水里。
而我,几乎每天都在一座石头的房子里,穿过密不透风的玻璃,是一排排用毛竹围起的篱笆,还好竹林是活的,四季中它呈现着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它养眼,同时它也局限了我的空间。此刻我在看画,是700多年前黄公望用画笔描绘成的如梦如诗的山水长卷。这就是一幅画的价值和生命力。时空几近倒退。它却比文字更直观。那画中微不足道的豆人,小的几乎不存在的峰峦,是黄公望,还是看画人的影子?这不重要了。试想,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里也几乎找不到作者,但在画中的一个人物身上却蓦然写着“范宽”。难道黄公望不是如此?难道一个相隔百千年的观画人不正是如此?
黄公望不凡的经历入画,那便是用色的平和。这就注定他不会有姹紫嫣红,不会有金碧辉煌。他只有两种风格,浅绛色和水墨。简远、澹淡,皴纹极少,甚至融入草籀奇字之法。虽然出自董源、巨然,面貌却完全是自己的。这样,当他晚年花了足足数年磨出《富春山居图》时,他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他更想留给自己。80多岁的人无法与时间妥协,那就让画面去告诉后人。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朝代辉煌的范本,那么可否这样认为,《富春山居图》让自由成为美丽的遐想,并且绘画里包含了人类精神所曾到达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