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塔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名塔,位于仙岩寺的南面,中有虎溪相隔。飞檐重叠,高阁流丹。每层三面辟门,其间设莲瓣形佛龛。外围走廊,内设扶梯,可逐层登高远眺。慧光塔不仅造型挺拔雄伟,而且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展示它的风采,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出土的塔藏文物。这批文物精美绝伦,极具价值,其中写经35卷,《佛说普胜陀罗尼经》一卷,朱红栏墨书。从卷尾题记可以看出,该塔工程浩大,从破土到竣工,历时10年,是我们了解慧光塔建造年代最确切、最完备的资料。《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卷,用金描花卉的磁青纸作套,经文由大师长吉所书,并附王赞并忏悔偈,有序。长吉不仅精通经文,又能作诗赋歌。皇祐元年(1049)客居杭州,范仲淹有《和僧长吉湖居五题》赠之。《妙法莲华经》七卷,外用黄褐色纸作夹套,缚以彩色丝带。经由当时仙岩寺看经住持灵素所书。经纸光洁如新,质地细腻纯净,当为上品。温州唐代有蠲纸,因造纸户得免本身力役而得名。蠲纸洁白坚滑,大略类似高丽纸,东南出纸处最多,此当为第一。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列为贡品。周辉在《清波别志》中说:“今出于永嘉,士大夫喜其发越翰墨,争捐善价取之,一幅纸能为古今好尚,殆与江南澄心堂纸等。”《妙法莲华经》从“洁白坚滑”的特点来看,与蠲纸其本相似。塔藏刻经10卷,《大悲心陀罗尼经》4卷,具有代表性。纸张上等,刻工精致,字体隽秀,是十分难得的宋版书籍精品。卷尾题有“至道二年(996)十二月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胡则印施”。胡则(963—1039),字子正,浙江永康人,宋端拱二年(989)进士,曾知永嘉。
识文描金经函,分内外二函。以檀木为胎,通体髹紫金漆,内藏书经一卷。外函用桐漆调灰堆塑佛像、神兽、飞鸟、花卉,其间嵌以小颗珍珠,地纹用金描绘飞天、花鸟和暗八仙。函底有金书一行,其中“大宋庆历二年(1042)”依稀可辨。内函顶面以忍冬花为地,上饰双凤团花,四壁以菊花为地,上饰鸟纹团花,须弥座以菱花形网纹为地,上绘神兽。线条劲捷而富于变化,留用工笔金描。识纹舍利函一件,长方形,盝顶,通体施紫色漆。顶面堆漆菊花图案,花瓣枝叶用金勾描,显目处嵌以小颗珍珠。四壁开光,内金绘人物鱼4幅,线条纤若游丝,精妙细微。从构图来看,应是简化了的《朝元仙仗图》。这种题材多见于道观壁画,始于唐代,北宋开始流行。舍利函上的人物画,在技法与风格上突破了壁画粉本的窠臼,颇具白描人物画的早期风格。温州漆的工艺,宋代享有盛名,号称全国第一。北宋开封、南宋临安设有专卖店铺,元代曾外销至真腊。是当时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温州漆器有识文、戗金、攒犀、描金、剔红等多种。识文而函,能采用髹漆、堆漆、识文、描金、镶嵌等多种技法,呈现富于变化的装饰图案,具有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堆漆深浅有致,近似浮雕,对瓯塑工艺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识文描金舍利函,内奉供品。主要有金瓶、银瓶、银塔、银盂、银神王、木雕天王、木雕泗州大圣生像以及玻璃瓶等。鋬开光莲花纹带盖金瓶,佛教供品。直颈、扁圆腹、荷叶盖,造型玲珑精巧。器盖边沿如荷叶卷曲,叶面鋬以筋脉,纤细毕露。腹面等分成三面开光,外鋬栉齿纹一圈,内刻粼粼水波,其上亭亭玉立,犹如随风摇曳的莲花,生动逼真,是北宋罕见的纯金制品。
鎏金银塔,通体鎏金,四面七层,高34.8厘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束腰须弥座式,服饰华丽,束腰门内镂刻佛像。座面外围勾栏,塔身逐层递减。檐角悬挂风铃。一层一面镌刻题记,另三面镂刻武士像。二至七层,每层均开四个壶门,内奉生佛。上为四角攒尖顶,由仰莲、相轮、火珠组成,并有铁链与翼角连接。塔体制作精致,玲珑剔透,是宋代银制工艺的代表。
北宋刻花玻璃瓶,浅蓝色,清澈透明,高9厘米,口沿平坦、长颈、球腹,足沿外侈。颈至腹部设弦纹三周,其间刻有卷草图案。纹饰舒卷自如,掩映生妍,布局虚实得体,刻工深浅有度,装饰效果和谐、优美、柔和。北宋玻璃器皿在我国发现很少,温州白象塔、东阳城南和丽水碧湖塔多曾发现玻璃制品,但仅限于玻璃珠。从该瓶造型、颜色、质地及刻花艺术来分析,可能是中亚传入我国的舶来品,这对研究温州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见证。
此外还有经袱三方,以杏仁色单丝素罗为地,用黄、白色粗绒施平针绣成对飞的翔鸾,双面团花,花纹两面一致。其单丝素罗,罗面平整,经纬线纺织一致,可见纺织技术的精工。温州是我国丝织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早在两晋南朝时,就已采用低温控制蚕种卵期发育与人工越冬,穿插饲养,达到年养八辈蚕。唐代纺织品,质量上乘,被列为贡品。宋代温州丝织业有官办和民营作坊,产品以缂丝、瓯绸、溪绢、绉纱等最为著名。缂丝,唐代叫“织成”,后称“刻丝”,是以五色线织成楼阁、白花、龙凤等花样的丝织物。瓯绸是平纹起本色花,称暗花绸,明代盛行,出现很多织绸机户。接着温州形成瓯绸工艺,与苏绣、湘绣、蜀绣、京绣、粤绣并列我国六大名绣。清咸丰三年(1853),设立专业绣铺,民国五年(1916)设刺绣局,专做出口刺绣品。此后又创造出滚针、游针、扇形针等新针法,绣品色彩鲜艳明快,纹理层次分明,针脚匀齐严谨,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双面绣经袱不仅是温州早期绣品的实物见证,而且是研究我国古代刺绣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www.xing528.com)
今天,白象塔、慧光塔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遗产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但它们留存下来的精美文物,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这些文物中,我们看到千年塘河厚重多姿的文化内核,更看到了一个佛教中国化的生动例证——它不仅表现了优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且透出浓郁的世俗意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温州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为解读温州乃至全国先佛后儒的现象提供了很好的物证。
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经函
北宋识文描金堆漆檀木舍利函外底金书楷款
北宋鎏金玲珑银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