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掌故:品赏青田石雕艺术

瓯掌故:品赏青田石雕艺术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处中游的青田则以盛产晶莹如玉的青田石而闻名中外。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东阳木雕是浙江省著名的“三雕”,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青田石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又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石。从考古发现来看,青田石用于雕刻最早始于六朝时期。说明青田石已作为饰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期,青田石雕开始远销海外。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进入鼎盛时期,许多佳作被视为国宝收藏。

瓯掌故:品赏青田石雕艺术

青田,地处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中游,历史悠久,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置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据《青田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芝,而取县名叫芝田,后改叫青田。青田自古人杰地灵,八百里母亲河瓯江,浩浩荡荡,穿境而过,汇聚两岸如画的峰峦间的涓涓细流,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东瓯先民。下游温州瓯江两岸在东汉中晚期即开始烧制著名的地方名窑瓯窑的产品,而两宋时期闻名于世的哥窑青瓷即源自瓯江上游的龙泉。地处中游的青田则以盛产晶莹如玉的青田石而闻名中外。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青田石雕,青田县也被誉“石雕之乡”。青田石,学名叶蜡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和石英,并含有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石英等多种硅酸盐成分,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和质地。青田石石质细腻、洁净,给人一种油腻感和光滑感,一般呈现不透明状。其质清纯、温润、细腻、凝重、敦厚,似透非透,石质硬度可人,行刀脆爽,自古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东阳木雕是浙江省著名的“三雕”,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青田石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又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石。青田石温润如玉,却比玉有更丰富的色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濡染出人间所有的美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一不有,又融入人间的奇境,山川、花草、云霞、禽兽、鱼虫,栩栩如生,一块天然的石头,就是奇妙的艺术再现。“阅尽封门亿万春,修成正果赛黄金。女娲遗石今犹在,玉洁冰清似佳人。”在一百多种青田石中,有世称“印石三宝”之一,价逾黄金的灯光冻;有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有质地细腻,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的封门青;有黄色艳丽,质地纯净的黄金耀;有包裹棕色外壳,内含青黄冻石的龙蛋奇石。青田石耐高温,少龟裂,色彩稳定,软硬适中,易于奏刀,钤印时印文清晰不渗油。从考古发现来看,青田石用于雕刻最早始于六朝时期。浙江省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作为殉葬品的出土石猪,形态憨厚可爱,虽然刻工简洁粗犷,但已初具石雕的用刀之法。随后,精美绝伦的青田石仿佛有意捉弄人似的,一直沉睡在茫茫封门山的襟抱里,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两宋以后,它逐渐地被文人雅士引入印信上来,一改往日金、玉、铜、牙等材质的一统天下。但将其引入印章用石的第一人当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img,清人韩锡胙《滑疑集》里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的记载。而青田石大放异彩是在明清之后。伴随文人意识的觉醒,在印信的用料上,一反数千年来的铜、骨材质,转而从天然的石头上寻求新的寄托,而温润的青田石得到了运用。到明代,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次用青田石治印的,是国子监博士文彭,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文家与温州一直有着渊源,其祖父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并在任上离世,是文徵明从苏州来温奔丧,处理后事,今日江心屿海眼泉即文徵明所题。文彭对青田石的认识是否与此有关不得而知,但文彭喜用青田石治印是世人皆知的事了。现在流传的故事是,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到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由此用青田石治印,不过此前他应对青田石有了较深的了解,否则,他也不会独具慧眼把这些没有锯开的石料用两倍之价买下。青田石与文人之间的相依相惜,让其有了进一层的生命内容。从赵孟img王冕、文彭、郑板桥,到后来的西泠八家中的丁敬、陈鸿寿,以及近现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有据可查的名家不计其数。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收印334方,青田石独占216方,占65%。因为青田石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印材,渐渐托起了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最具权威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从此时开始,青田石也由市井玩物真正堂而皇之地进入文人雅士的书斋和几案,登上大雅之堂,融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中。现在温州博物馆就收藏有丁敬、徐三庚及青田籍学者端木百禄用青田冻石治的印章。在清代不仅文翰人士喜爱,乾隆皇帝对青田石也是一往情深,第六次下江南,到杭州,他带回的就是文徵明、文彭、何震的遗章。他八十大寿时,在全国进贡的贺礼里,犹喜由120方青田灯光冻组成的两套印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青田石名声大噪,也为日后成为馈赠的国礼开了先河。明清时期青田冻石的另一功能,就是作为女子的饰物,如清初周亮工的《赖古堂集·印人传》记载:“金陵人以青田冻石作花枝及小叶嬉为妇人饰。”说明青田石已作为饰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青田石使用之广由此可见一斑。清代中叶起,青田石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民国时期,青田石雕业曾一度相当繁盛,在温州、普陀、上海、南京等地均设有石雕工场和商店。同期,青田石雕开始远销海外。青田石雕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如1899年巴黎赛会、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等。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进入鼎盛时期,许多佳作被视为国宝收藏。1992年,原邮电部发行了青田石雕珍品邮票一套四枚,《春》《高粱》《丰收》《花好月圆》被印制在“国家名片”上,传遍神州大地,飞越五洲四海。

青田石的色彩在我国彩石类中最为丰富,它有青、白、黄、红、棕、绿、蓝、紫、黑、花十大类100余种,甚至同一块石头上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其中以灯光冻、白果冻、松花冻较名贵,上品封门青最为著名。青田冻石具有斑斓的色彩、温润可人的品质、细腻多姿的质感,因而作为艺术品的空间大大地扩展。在我国的几大名石中,唯有青田石保养最容易,因其属叶蜡石,只需用蜡封,不必用油养,只要存放在避光、避尘、避高温的场所,无须再费神,这也就非常便于重复玩赏,因此这一特性也常常使之成为印章的首选材料。除了印章外,其丰富的色彩层次,使得石雕艺人可大胆想象,因材施艺,依石制宜,真正达到以色取俏、石尽其用的境界。青田石雕工艺到了清代逐渐步入高峰期,而且在数百年的时间内,雕刻艺人如潮涌出,高手如林。(www.xing528.com)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顽石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自然给石以奇,而人施之以巧,奇巧相生,结出完美的艺术硕果,才有了“鬼斧夺神工,人巧胜天然”的青田石雕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