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方名砚,还得从几个拍卖价说起。
2010年7月,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春季拍卖会上,李辅燿自用三国吴太平元年(256)砖砚,高出估价七倍,最后以784000元成交。转眼,2015年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吉金嘉会·金石碑帖专场”秋季拍卖会上,同为李辅燿手拓《宋高宗御赐王十朋之砚》纸本轴,估价为60000至80000元,最终以80500元成交。近年的一些书画、古籍及文玩的拍卖会常可见李辅燿的东西,而且行情不错,从无流拍。2004年上海崇源拍的何维朴送李辅燿的团扇山水合册,61600元成交,远远高出估价。此件《宋高宗御赐王十朋之砚》纸本轴为何引起了高度关注?因此砚实物今藏温州博物馆。按拍卖会上对此拓片的描绘:拓本有鉴藏印:怀庐长物(白),李又梅手拓金石文字(朱),余性端而寿古(朱),宋砚斋(白),定叟(白)。称砚乃宋高宗御赐王十朋之砚,旧为武林赵氏小山堂收藏,光绪丙申(1896)李辅燿得之于韩鹤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市文物部门从李氏后人处征集此砚,现藏于浙江温州博物馆。此本为李辅燿手拓,钤“李又梅手拓金石文字”朱文方印,有其题跋。
这时提到的两个重要事主,一为王十朋,一为李辅燿。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生平光明磊落,以名节著称于世。为官忠直清正,力主抗金。因遭主和派排斥,历知饶、夔、湖、泉四州,清廉勤政,政绩卓然,深受吏民爱戴。官至太子詹事,龙图阁大学士。谥忠文。《宋史》卷三百八十七有传。著有《梅溪先生前后集》54卷,朱熹代刘珙撰序,将王十朋与诸葛亮、颜真卿、范仲淹等并称,并谓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李辅燿(1848—1916),字补孝,号幼梅、又梅,湖南湘阴人。以内阁中书改官浙江钱塘江海塘工程局驻工督办。博学多才,工诗,善画。两位事主相隔700多年,本也无多瓜葛,却因一方砚台而发生了关联。
李辅燿从光绪二年(1876)出任杭嘉湖道台,辛亥革命前夕离浙返湘。在浙江一地做官的时间达三十多年。与杭州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丁丙、丁立诚、丁仁等丁家老少交谊深厚;与王福庵、胡镬、许增、吴待秋、吴昌硕等人结下深厚的友情。李辅燿的家族名声显赫,他的祖父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始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东学政、江苏布政使、陕西巡抚、江苏巡抚。1845年升云贵总督、赐衔太子太保。随后调任两江总督。李星沅有5个儿子,李辅燿是其三子李桓与夫人周佩芳所生的儿子。李辅燿的生父李桓(1827—1891),字叔虎,号黼堂。咸丰年间历官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江西粮道兼江西厘局总办。同治元年(1862,壬戌)升江西布政使,署江西巡抚。同治十年(1871),他应好友方鼎锐、俞樾的邀请第一次出游浙江,在温州乐清知县的陪同下游览雁荡山大龙湫,题写了摩崖石刻“天下第一瀑”。如此说来,李辅燿的生父李桓也曾与乐清有过缘分。说来也巧,王十朋也是乐清人。
再说说李辅燿与浙江和温州的关联。李辅燿晚年做了一件很有影响的义举,即把杭州孤山西泠桥的别墅小盘谷捐给了刚成立的西泠印社做场所。李辅燿父亲李桓随儿子定居杭州后,非常喜欢西湖边的孤山景致,于是大孝子李辅燿就置地筑别墅。父子都嗜好金石书画,一来二往,别墅就成了杭城文人的雅集之所。而李辅燿的儿子李庸、外孙唐醉石与西泠印社丁仁、王禔、叶为铭、吴隐等四位创始人是至交,唐醉石还直接参与了西泠印社早期的创建,在西泠印社上交官府的第一份报告中就记有唐醉石的名字。当李辅燿卸任准备回湖南老家之际,与李家的小盘谷毗邻的西泠印社名声已传扬开来。出于对金石书画的热爱,已回乡的李辅燿于1911年叫儿子李庸来到西泠印社,转达了将小盘谷无偿捐赠给西泠印社的意愿。这样,西泠印社的历史上便永远留下了他的故事。
李辅燿在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日(1907年8月2日)奉调任温处盐厘金局监理。前面说到的珍贵的王十朋的御赐端砚就是由他保存下来的,此砚长18.2厘米、宽11厘米、高9厘米。呈长方形,背面有三十六星柱,星座,顶露一“石眼”。两侧刻王十朋手书题记:“绍兴丁丑(1157)三月二十一日集英殿赐第,特赐御铭宝砚,恭作砚颂并诗一章有序”。另一侧为对皇恩的长颂赋,最后有落款“臣王十朋恭识”。关于此砚的传承,杭州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丙之侄、丁申之长子丁立诚(1850—1911)曾有记述,他说,砚台是王十朋绍兴二十七年登进士第一,宋高宗特赐以示恩宠,王十朋题记诗颂。砚台后被杭州赵氏小山堂所藏。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李秀成部攻陷杭城,典章文物洗劫一空,砚台下落不明。李辅燿在杭嘉湖道台任上时,光绪五年(1879)兵丁在疏浚杭州南湖时,无意间得此砚,可惜出土时已断为两截,但李辅燿一直视为奇珍异宝而庋藏。20世纪50年代初,温州文物部门从杭城李氏后人处征集入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