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掌故:野趣美的东瓯乡村聚落揭秘

瓯掌故:野趣美的东瓯乡村聚落揭秘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过温州各地的乡村,以泰顺、永嘉保留的古建筑最为古趣隽秀,充满了人文的温馨,又不失野趣。虽说东瓯大地上其他的一些地方至今也还是有不少孑遗的建筑群,但从规模、气势及完整性来看非此两地莫属。温州的地缘上,一为靠海,一为倚山。它介于两者间,既有儒气又有野趣。今天,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让宁静致远的耕读文化在乡村处于尴尬的生存状态,它们处境日艰。能否为未来的中国乡村留一份野趣美的人文标本?

瓯掌故:野趣美的东瓯乡村聚落揭秘

走过温州各地的乡村,以泰顺、永嘉保留的建筑最为古趣隽秀,充满了人文的温馨,又不失野趣。虽说东瓯大地上其他的一些地方至今也还是有不少孑遗的建筑群,但从规模、气势及完整性来看非此两地莫属。

前几年,因写老屋里悬挂的古匾,笔者足迹几乎踏遍了老家泰顺的山山水水,走乡串户,加之职业的习惯,总要对一处的建筑刨根问底,知道一处的老屋子,从选址、规划、设计、择师、起墙、上梁、小木到圆工的烦琐,在那个农耕年代,这是一项何等浩大的工程,而隐藏于建筑背后的如风水、防火、利子孙等各种隐形文化都会在建筑的实体中或多或少地得到彰显,因此,解读一地之文脉传承,从古建筑入手不失为一条捷径。古人安身立命之本,源于功名,安于居宅。这就是常说的“文可进身,耕可传家”之本意。金榜题名、安居乐业是两大人生理想,而居有定所是农耕时代稳定的根源,人有恒产则有恒心,这是统治者所倡导的以家为组织单位的社会结构常态。

温州的地缘上,一为靠海,一为倚山。因与大海常年接触,民众的起居生活,常常体现一种稳中求变的活态,而且受气候条件、政府对海防的管理以及海上贸易的时断时续的影响,民众的心态显得求变中又有求稳,与山地封闭中的求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映射在建筑上就有明显的不同。那么,温州靠山地的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从我走过的区县和看过的古建筑来看,以泰顺的胡氏大院、永嘉的芙蓉古村为例,大致上说不外乎就是风格的相对独立性、法则中的延续性、因地制宜的地方性。东瓯这地方,方言的奇特就是一大现象,而古建筑一向崇尚山水相谐,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较而言,既没有徽州、山西等地的儒气与商气,也不似江南水乡民居的文气与灵气。它介于两者间,既有儒气又有野趣。没有北方深宅大院以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而是跟山走,跟水走,跟地形走,与周围环境相谐一体。从宋以来不时有对建筑的实施细则出版,如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园冶》《长物志》以及清代的《营造原则》《工段营造录》,这些官修或文人所写的营造规则,代表当时建筑营造的主流,在泰顺与永嘉的建筑中,可以看到中规中矩的参照,如祠堂建筑,架构上比浙江的其他地方更多地保留宋代《营造法式》的特点,每柱上都有栌斗,承重的月梁不是插入柱身而是架于栌斗上。如永嘉花坦村的建筑群,屋面悬山式,铺蝴蝶小青瓦,举折平缓,出檐深远,使整个建筑显得既朴实又富有个性;苍坡村是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泰顺县雪溪乡胡氏大院依照风水而变通等等。此外,两地民居中的升起与侧脚、上昂等,这在明清时的宫廷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温州多雨闷热,便有了很深的出檐及开敞通透的内部空间。讲风水,重理水,造就对水流的合理利用和形成以水为脉络的特色,因水成市、成村、成镇的景观处处可见。又如,对天人合一的讲究,表现为与天最为接近的屋面的生动玲珑,即便是山面的一条悬鱼的装饰,也别具匠心。(www.xing528.com)

因乡村走多了,也就有了种种的感慨。今天,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让宁静致远的耕读文化在乡村处于尴尬的生存状态,它们处境日艰。虽然,相比于都市里呻吟在大铲车下的古街古居们,它们表面上是暂时得以保留了,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这种大背景下,依照我走过的、看到的一个又一个个案,它们离真正的灭失也不远了。能否为未来的中国乡村留一份野趣美的人文标本?祈祷中。

泰顺胡氏大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