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掌故》:塘河环保碑刻,文化记忆

《瓯掌故》:塘河环保碑刻,文化记忆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塘河沿岸历史上的各类碑刻与题记,至今依然很有现实意义。作为文化运河的塘河,从其成河之日起,沿岸就少不了碑记。而塘河是历史上温州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的舞台之一,因此,沿河两岸留下大量的文化遗存。此碑以条目形式,非常具体地细列温瑞塘河保护的条约,目的是“为勒石示禁以清河道而垂久远事”。另外,在资源合理配置运用上,一些碑刻上也有很重要的文献存留。

《瓯掌故》:塘河环保碑刻,文化记忆

塘河沿岸历史上的各类碑刻与题记,至今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文化运河的塘河,从其成河之日起,沿岸就少不了碑记。古人记录事件的方法与今人发达的传播手段相比是非常单一的。除了有限的刊印文字外,碑记摩崖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因其费工时,成本高,往往在记录上比较慎重。比如北宋元丰三年(1180)的《海神庙碑》,是温州目前发现的存世最早的一通碑。该碑是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1947年返温探亲时在海坛山麓发现的,现珍藏于温州博物馆。此外,如叶适的《温州新修学记》碑就是一篇论述永嘉事功学派渊源和演变的难得的文献,在碑文中他开宗明义提出了“永嘉之学必兢省以御物欲者,周(行己)作于前而郑(伯熊)承于后也”,“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季宣)经其始而陈(傅良)纬其终也”。又如朱彝尊的《东瓯王庙碑》直追东瓯王前史;郑刚中的《忠义堂记》记录了颜鲁公对温州的思想影响;赵谏的《王右军祠祭田记》则记述了王羲之“晋穆帝时出守永嘉”,“六月七日,实公诞辰”这些珍贵的史实;在王叔果《孤屿记》中还别开生面记述了重修江心孤屿庙宇风景的生动场面。因此古人的碑版有时可补校正史上的内容。而塘河是历史上温州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的舞台之一,因此,沿河两岸留下大量的文化遗存。其中不同河段不同历史时期所立的石碑摩崖刻石,门类甚广,除历史沿革、宗教流布、祠庙祭祀、官府禁令、典章告示外,还有大量涉及农业水利商业手工业交通军事教育、习俗等诸多内容,成为温瑞塘河一道美丽的历史风景线。

永嘉事功之学始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其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为叶适,一为陈傅良,两人都为治理塘河留下千古名碑。叶适的《东嘉开河记》详细记录了原来的塘河“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而新上任的郡守韩彦直“即用州之钱米有籍无名者合四十余万,益以私钱五十万,命幕僚与州之社里长,募闲民为工一万三千有奇,举环城之河东以丈率者二万三百有奇,取泥出甓,两岸成丘。村农闻之,争喜负去,一日几尽。毕事则天雨两旬,于是洒濯流荡,而水之集者,深漫清清,通利流演,虽远坊曲巷皆有轻舟至其下。民既得以舒郁滞、导和乐,而公之治遂以清平而成”。淳熙十四年(1187),温州郡守沈枢率永嘉、瑞安二县民众修浚温州城区至瑞安间的南塘河(今温瑞塘河)。疏浚后的南塘河,支流旁伸,四通八达,形成河网,塘河两岸成为温州粮仓,也使百里河港发挥灌溉和航运的重大作用。陈傅良的《温州重修南塘记》高度评价沈枢的业绩:“或为诗谣,或香火以祝公,且乞田二顷嗣岁积之,盖欲公德与是塘为无穷云。”

历代著名的碑刻还有,明代王叔杲《重筑谢婆埭记》,记述了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郡守刘芳誉捐俸重筑谢婆埭(今瓯浦),有利三溪之水顺排瓯江。此外如明代王瓒《蒲州埭记》、周大章《重筑瓯南塘路记》,清代查炳华《双穗场修城浚河记》、张德标《重浚城河记》,民国游广《浚龟浦记》等,都记叙了浚河之事。(www.xing528.com)

此外,还有沿河的数量较多的针对某事的奉宪禁碑,如清嘉庆十八年(1813)的《龙湾闸门碑记》、瑞安云周乡上村清嘉庆十四年(1809)的《奉宪禁碑》、民国年间的《改建茅川陡门碑记》,或饬禁乡民,或为官府疏浚有利苍生记功。虽然大部分碑记都流失民间,但其文字收录进各种文献得以保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二年(1863)永嘉知县陈宝善为治理虞师里一带河道所立《疏治河道示禁勒石》。此碑以条目形式,非常具体地细列温瑞塘河保护的条约,目的是“为勒石示禁以清河道而垂久远事”。共八条,如下:巷底湖尾,系引三溪水源入脉,实为湖之咽喉,所有玉带桥西北一带邻湖居民,毋得私用砖石叠砌以阻来源;近湖处所不准掘造坑厕并开沟倾注秽水,已成者,由该地士绅集资购买,以便另行改造;各剃铺盥水、酒食铺泔水及一切瓦片、石块、污秽不洁之物,不得倾弃湖内;各篾铺茅竹、篾片,不准私浸湖内;蓄养毛猪、鸡、鸭等物不准沿途纵放,以致污物入湖,来往要路亦不准摊晒糟糠、石莲以及堆积瓦石等物,致碍行人;湖岸树桥,不准数间接连,上用板屋搭盖,桥上亦不得浣洗秽物,已成者即拆去,嗣后永不准再搭,如违提究;该处行店,凡遇开张日期或除夕、元夜,门首不准焚烧柴木,致令损裂石板,如敢故违,公同鸣究;异地客商寓歇各栈,栈主务须晓以示禁条款,违者唯栈主是问。此碑是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环保禁约,即便今日视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另外,在资源合理配置运用上,一些碑刻上也有很重要的文献存留。如宋元祐三年(1088),在温州城区谯楼前五福桥刻碑立石,置《永嘉水则》,明确各陡门用水、启闭规则,碑文有:“平字上高七寸合开陡门”,“平字下低三寸合闸陡门”,“永嘉水则至平字诸乡合宜平”。此水则在统一合理调度节约用水、控制河道水位、确保温瑞塘河的排泄抗洪、水系通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温州塘河最早的水资源调配制度细则。此外,淳熙四年(1177)知州韩彦直倡导的温州环城河的疏浚工程,除排污、通舟楫外,还突显了河道的防火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