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揭秘高级贵族墓地

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揭秘高级贵族墓地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葬制来看,它是按照中原的礼乐制度,既代表着秩序,又象征社会身份和等级。可以肯定,这个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是一个高级别的贵族墓地。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个与中原或浙北有着密切往来的地方方国的管理者,也可能是一个从中原逃往南方的尚武的贵族。从地域上讲,东瓯在春秋是越国的势力范围,现有史料中,先秦时期,大规模迁往东瓯的人群,一为原在江淮之间的徐国,徐国属东夷,相传为鲁公伯禽的后代。

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揭秘高级贵族墓地

2003年9月8日,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穗丰村村民在村北杨府山上建公园时,发现一座土墩墓,挖掘出一件通高42厘米、口径35厘米的大型青铜铙和一件口径26厘米的青铜鼎。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考古所及瓯海区文物馆共同对墓葬的残存部分进行清理,又出土一件口径为19厘米的青铜簋,50多件青铜矛、箭镞、剑和戈,同时还出土15件玉饰品(玉管、玉玦、玉镯等)。经初步考证,该墓年份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出土文物的大部分属珍贵文物,其中铙、簋尤为珍贵。浙江西周时期土墩墓中几乎没有出土过青铜器,这次瓯海土墩墓中这些大型西周青铜器的出土,是浙江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是浙江商周时期考古的重大收获,对进一步开展浙江商周时期越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周青铜鼎,瓯海仙岩穗丰土墩墓出土

西周青铜簋,瓯海仙岩穗丰土墩墓出土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分布于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制,这类墓葬大多不挖墓穴,直接在平地上封土掩埋,与一般往地下挖掘墓坑掩埋的方法有明显不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墓葬形制。浙江的土墩墓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位于浙西的金华与衢州地区也有不少发现,东南沿海的台州、温州和浙西南的丽水地区,一直未见有土墩墓的发现。1990年,黄岩小人尖西周土墩墓的发现,出土青铜器22件,原始瓷器49件(其中豆45件),泥质灰胎陶器2件,玉器5件。后又陆续发现西周直筒罐与战国旋纹碗等,打破了台州地区不见土墩墓的状况。温州地区商周时期主要流行的是一种与土墩墓有明显区别的石棚墓,穗丰西周墓葬以其明确的平地掩埋特点,可确认其系一座典型的土墩墓,它的发现,又扩大了我们的认识视野,把浙江省土墩墓分布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浙南沿海的温州地区。(www.xing528.com)

穗丰现场的文物排列非常有规律,短剑、青铜簋、三足鼎、矛头、玉器、戈、青铜铙等自北向南呈直线排列,虽然墓主的尸骨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墓地北高南低的情况看来,当时墓主有可能是头朝北埋葬的,玉器为其随身携带的殉葬品。其中还有两把青铜剑夹一玉璧,呈“双剑合璧”状。从葬制来看,它是按照中原的礼乐制度,既代表着秩序,又象征社会身份和等级。可以肯定,这个3000年前的西周土墩墓,是一个高级别的贵族墓地。它与中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个与中原或浙北有着密切往来的地方方国的管理者,也可能是一个从中原逃往南方的尚武的贵族。

那么他会是谁呢?为什么在距今3000年前选择远离中原主流文化的东瓯作为自己的安息之所呢?从地域上讲,东瓯在春秋是越国的势力范围,现有史料中,先秦时期,大规模迁往东瓯的人群,一为原在江淮之间的徐国,徐国属东夷,相传为鲁公伯禽的后代。早期活动于山东南部至江苏、安徽北部一带,后受周逼迫南迁,活动中心进入淮河流域。徐国为吴所灭后,一些徐人逃往瓯地;越灭吴后,越王勾践分封子弟建东瓯国。1984年3月在台州温岭徐偃王故城附近出土一件蟠龙青铜大盘,从其优美的器型和神秘的纹饰来看,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原文化的特征。而徐偃王故城在当地一直流传种种传说。据《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最著名的“徐偃王故城”,相传在今温岭乐清交界处。温州地区分布着多处徐偃王庙。现在瑞安大族徐氏研究者徐育森按《徐氏宗谱》的记载,推测穗丰(原属瑞安)西周土墩墓的墓主可能为徐偃王的后裔。那么墓主与东瓯王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联系呢?期待以后温州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不断深入可以解开这个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