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亚洲番薯革命源起-瓯掌故

探索亚洲番薯革命源起-瓯掌故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番薯被列为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食品。与会专家认为番薯在浙南特别是泰顺山区的口粮中占很大的比重,是因为田地少及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番薯的原产地在中南美洲。这种无意的举动却引发了亚洲东部的一场革命。康乾年间,各地迎来的移民风潮,也为番薯这种穷人的保命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到很好的助力。

探索亚洲番薯革命源起-瓯掌故

现在番薯被列为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食品。番薯是舶来品,却在中国广大农村生根开花结果。它因易种与产量高,成为农民所喜欢的作物,并在饥年被视为救命的口粮。

2009年11月上旬,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举办多场学术报告与讨论,忝列其间的我,听到了一场关于温州泰顺明清以来多种经营的报告。与会专家认为番薯在浙南特别是泰顺山区的口粮中占很大的比重,是因为田地少及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对此,我认为关于番薯在浙南山区的推广不能做简单的理解,其实它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一般来说,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大国里,一种新的粮食作物被接受并大力推广,其引发的变革是不可小看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文化圈的划分,均以农作物来冠名,如将黄河流域称为粟作文化区,将长江流域称为稻作文化区。但小米稻米对气候与土壤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耕细作与老天爷的惠利,但条件所限,难以高产是其致命的瓶颈。而粮食的供应往往又对人口的增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突破1亿人,大约是在乾隆六年(1741),并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从1亿到3亿仅用了50年,试想中国人口从5000万到1亿,费时是1739年。就拿泰顺来说,明成化十八年(1482),全县人口6170人,隆庆六年(1572)是6518人,这期间的增长极为缓慢,而至1928年,全县人口达163249人。乾隆年间即便是僻壤山区如泰顺也无一例外地出现人口增长高潮。回过头来看康乾盛世的最大表现之一便是短期人口剧增却没有出现饥荒,甚至物产还比往昔丰裕,这在中国历史上很罕见。当然个中原因很多。不过,番薯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农民的口粮问题,是功不可没的。

番薯的原产地在中南美洲。到1493年,相当于中国明朝弘治年间,才由哥伦布带到欧洲,约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西班牙征服菲律宾诸岛后,由于当地大米的缺乏,于是,从西班牙本土引来番薯种植弥补当地粮食的匮乏。这种无意的举动却引发了亚洲东部的一场革命。革命的导火索就是由福建长乐籍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用番薯藤点燃的。1593年,看好番薯前景的陈振龙以薯秧秘密缠绕在航船的缆绳上,表面涂上污泥,设法躲过了西班牙人的检查,将薯秧带回了福州。但在推广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福建由于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支持,推广比较顺利,当时与福建接壤的温州府泰顺县,因与闽东的寿宁、福安毗邻,加之山园土壤合适播种,因此它早在明万历年间便开始种植。对于盛产鱼米、异常富庶的江南来说,由于受到传统耕种方式与饮食习惯的影响,这种非果非粮的食物,几乎被视为是多余的,因此番薯越往北推广所受到的阻力越大。番薯传到山东胶州已是清朝康熙年间。往南的传播则要顺利得多,云南较早即有种植。康乾年间,各地迎来的移民风潮,也为番薯这种穷人的保命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到很好的助力。(www.xing528.com)

因此,我认为泰顺人口的增加,是因为番薯确保了口粮的来源,而番薯的引进与推广,又对人口剧增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前因与后果的关系是不可倒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