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州城区的水上运输历史:瓯掌故

温州城区的水上运输历史:瓯掌故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州城区多河、多桥,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现在市区很多的河被填了,但与河与桥有关的地名依然还在。理由有三:一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山净水已出土了数条独木舟,而会昌湖是城内水系的源头,也算是水上运输的总站头。二是当时温州的内河最适合那种单体的窄小却可容下数人的独木舟的往来。因此,我推测,温州在宋代以来,民间的百姓很有可能会选择独木舟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东晋独木舟,20世纪60年代温州净水出土

温州城区的水上运输历史:瓯掌故

温州城区多河、多桥,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现在市区很多的河被填了,但与河与桥有关的地名依然还在。本来一个城市靠海靠河,处处小桥流水人家,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你只要到远在云南的丽江古城,就会对那与街平行、汩汩流动的清流,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古人说水灵是很有道理的,有水的城市就有灵气,土地就有灵性,人居就有灵感。早年的温州就称得上是这样的福地。从郭璞建城以来,温州一直以来极少有兵燹水灾,远离天灾人祸,可能就与地理位置有关。

温州在唐代675年设州,到了两宋,就迎来物质与精神的双辉煌,温州漆器两宋第一,以造船为代表的制造业也引领潮流。当时,永嘉学派的叶适先生对温州宜人的环境引以为豪:“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当然,为官一任的太守杨蟠也不甘为人后,对温州大加赞美:“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好美的诗啊!他们对温州城区的河流是很欣赏的,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得知,当时温州城区的河道都不宽,只能称为小河,或称河巷,而且上面还架上密密麻麻的小桥。从目前的考古来看,温州当时不少房子都是前后临河,这样的格局,站在华盖山高处往下看,城区就像围棋的棋盘一样,当时诗是这样写的:“楼台俯舟楫,小巷小桥多。”由于河多,那么小船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小河上的运输船,两头尖尖的,就像是跳芭蕾舞的鞋子一样,这种名叫刚多拉的小船很有地方特色,一看到这船就会想到威尼斯,一想到威尼斯,就会浮现出刚多拉。宋以来,温州的格局应该不会比威尼斯差,甚至要好多了,那时就有“十万人家城里住”了。那么,它会用哪种船呢?

现在,从温州城区的考古来看,内河中几乎没有发现那种多块木板合成的小船的遗物,虽然信河街两边的建筑工地里常有两宋的漆器出土,就是很难找到沉船的踪影。按常识理解,水下的木头只要一直埋着,那是很难烂掉的。因此,我的推测,当时最可能用的水上交通工具,大概是独木舟吧。理由有三:一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山净水已出土了数条独木舟,而会昌湖是城内水系的源头,也算是水上运输的总站头。二是当时温州的内河最适合那种单体的窄小却可容下数人的独木舟的往来。举个例子,20世纪,温州还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都是小巷子,于是,因地制宜用小巧灵活的菲亚特作为出租车,可见,温州人的适应与创造能力是有传统的。三是造独木舟的成本与技术要求都不高,只要有大木头,就能刳出,可以省去用木板或制造龙骨等较为复杂的工艺,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因此,我推测,温州在宋代以来,民间的百姓很有可能会选择独木舟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当然,明以后,温州与明州(宁波)作为全国造船中心,内河的用船估计就不会用独木舟了。(www.xing528.com)

东晋独木舟,20世纪60年代温州净水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