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毓蒙:从小裁缝到大老板,惊人转变

李毓蒙:从小裁缝到大老板,惊人转变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注意,这不是疯子,他叫李毓蒙,这个27岁的小裁缝用了几百个不眠之夜,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新产品——弹棉机,能不高兴吗?多年来砸锅卖铁搞发明的李毓蒙已山穷水尽,根本无力弄钱办厂。1917年某天,来自京城的老乡项骧回老家走亲戚,李毓蒙与他相遇了。又不久,占地一亩左右的“李毓蒙制造絮棉机器厂”在瑞安县东山正式挂牌。(民国)林大闾行书轴可以这样说,项骧是李毓蒙成功之路上的大贵人。

李毓蒙:从小裁缝到大老板,惊人转变

1916年夏天的某日下午,瑞安县东山玉泉寺。寺门突然打开,冲出一位蓬头垢面的年轻人,一路手舞足蹈兴奋地喊着:“我成功了,成功了!”请注意,这不是疯子,他叫李毓蒙,这个27岁的小裁缝用了几百个不眠之夜,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新产品——弹棉机,能不高兴吗?

今天,这种产品在别的地方可能早已绝迹,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温州博物馆的历史馆里一睹“芳容”:铁木结构、封闭式、三桶,脚踏式,既简单又古怪,看过的人都会哑然失笑。不过80多年前,这可是有注册商标、有知识产权专利产品,它是当时温州最具影响力的工业大佬李毓蒙起家的摇钱树。李毓蒙能被光荣地写进温州史册、在民族工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全靠这不起眼的弹棉机。

这弹棉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省力省时。吃进去的是一片一片皮棉,吐出来便成了一簇簇松软的棉絮,比手工弹棉效率足足提高了十多倍,在当时是不得了的发明。不过李毓蒙还是高兴得太早了点。用现在的话来讲,发明弹棉机并不等于马上能生产,不能生产就无法投向市场,就不来钱。多年来砸锅卖铁搞发明的李毓蒙已山穷水尽,根本无力弄钱办厂。不过上天还是很眷顾这穷得叮当响的李毓蒙,洋状元项骧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非常有远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李毓蒙绝境逢生。1917年某天,来自京城的老乡项骧回老家走亲戚,李毓蒙与他相遇了。是有意还是无意,现在无法考证,不过有一点是真的,位高权重的财政部次长项骧听李毓蒙述说了他的理想,再到破庙里看过实验阶段的弹棉机后,郑重其事地对李毓蒙说:“年轻人你很行,你的事我帮定了。”果然,不久办厂的钱就到位了。又不久,占地一亩左右的“李毓蒙制造絮棉机器厂”在瑞安县东山正式挂牌。

民国)林大闾行书

可以这样说,项骧是李毓蒙成功之路上的大贵人。不但他本人,连他的人脉圈中的各式人物,也总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给李毓蒙带来帮助。这个小裁缝李毓蒙并没有喝过洋墨水,而什么是发明专利、什么是注册商标、什么是知识产权等概念,也是项骧的一位留过洋的工商界精英同学在参观工厂后提醒他的。李毓蒙是一个脑子很好用的人,一经点拨,马上开窍。1921年,项骧探亲结束,已回到北平,李毓蒙赶紧到北平,项骧对李毓蒙的维权意识很是赞赏,马上叫来另一位瑞安同乡——当时在农商部当司长的林大闾,两位大人物一活动,弹棉机的专利、注册商标全部搞定,“双麒麟”牌弹棉机开始从瑞安东山走向全国。在长三角棉花的地方,这“双麒麟”牌弹棉机成为畅销的“铁帮手”,人见人爱,久盛不衰。(www.xing528.com)

1925年,经过多年的打拼,原始积累已完成的李毓蒙果断把东山厂房搬到温州市区小南门,并与当时温州工商界的风云人物吴银泉、项荫轩、王子竹等人强强联手组建温州毓蒙铁工厂(温州冶金厂的前身),数千平方米的厂房,加上百来号熟练工人,这家工厂一跃成为当时温州机械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产品也由单一的弹棉机,变成可生产碾米机、轧糖机的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此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先后在上海设立毓蒙联华公司、在湖北汉阳创建联华棉机分公司等等,一个由弹棉机起家的地方小厂,逐渐壮大,最后成为一个跨领域的企业王国,影响深远。

这就是一个小裁缝自强不息、自主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故事,至今依然让后人津津乐道。

(民国)项骧楷书对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