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掌故:归有光、项思尧与仪仗

瓯掌故:归有光、项思尧与仪仗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的归有光虽为在野的举人,但其文胆早已名扬天下。他们有话语权,而归有光等人却是在野的。项思尧46岁就死了,非常可惜。不过有趣的是归有光的这篇序,却让项思尧的名字与雄文并存而飞越时空。回看归有光撰写的《项思尧文集序》,再与这组项思尧出行仪仗结合起来,一个生动的项思尧形象便呈现出多元而别样的真切味道来。明代项思尧墓出土的陶明器仪仗

瓯掌故:归有光、项思尧与仪仗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读中学时课本里选有其《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虽为家庭琐事,经其一渲染,极具人情味,我才知道行文可于极微小中见大精神。后来又知道他与温州永嘉场的项思尧还有段饶有趣味的笔墨故事。

归有光生于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年2月7日),项思尧生于嘉靖元年(1522),死于隆庆二年(1568),两人扯在一块是因为一本书。明代永嘉场项乔的儿子项思尧跑到北京,碰到归有光,而归有光恰好为考进士赶场,并且前后算起来,已为功名跑了五趟,如今依然没有着落,而项思尧也仅是国子监里的太学生,同时两人对当下的文坛现状都有看法,惺惺相惜,也就有了共同语言。项思尧的父亲项乔是嘉靖八年(1529)的进士,最后官至广东左参政,他是一个永嘉学派忠实的实践者,治学主张“义利一致”“以利和义”,在20多年的福州、江西、河北、广东等地方官任上,贯彻的是事功之学,兴利除弊、为民办实事,官声一向不错。他死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归有光是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第九次参加公车(会试)时才中了个三甲进士,这时已是花甲之年了。按理同在嘉靖朝,项乔在归有光家乡南京当过南京工部主事,理应是知道归有光这个人的。因此,天性聪明、喜好舞文弄墨的项乔公子项思尧在北京遇到归有光,出示文稿请归有光作序也是自然的。此时的归有光虽为在野的举人,但其文胆早已名扬天下。但明代从永乐以来,文坛就被几个高官把持着,归有光既看不惯杨士奇、杨溥、杨荣等阁臣们文风华丽却空洞无力的风气,也对嘉靖的明前后七子们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很反感。他们有话语权,而归有光等人却是在野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归有光写得再好,考官们也不一定看得上眼。当然,不平则鸣,那时没有各种媒体,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是带自己的学生灌输先生的观点,再就是结社写文章自费出版表达不同意见。归有光就是如此。既然你们推崇的秦汉唐,舍近取远,那他就紧跟欧阳修、曾巩们,你们写大事,他就写身边的小事写实事。而恰好项思尧要他作序,何不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呢?归有光是真君子,有话也直说,于是他把锋芒存于序中,开篇即炮轰:“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导之欤?”归有光公开把王世贞讥之为“妄庸巨子”,同乡王世贞一听就有气,马上打起笔墨官司,恼火地说:“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有光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话说得相当不客气,难怪王世贞马上就跳将起来。这篇序后来收进了《震川文集》里,成为归有光最有鲜明观点的一篇“檄文”,当天下人知震川先生者,必读此文。项思尧46岁就死了,非常可惜。不过有趣的是归有光的这篇序,却让项思尧的名字与雄文并存而飞越时空。后世人知道项思尧大概都是从此文中得到信息。

四百多年转眼即逝。1995年的某一天,项思尧夫妻的墓在温州仰义的陈村发现,项思尧又再度进入世人视野。而引人注目的是墓里出土的一组陪葬明器,让后人看到这位出身官宦家庭才子的生活学习场景。这15件陶质明器作为项思尧的随葬品放置于墓门内侧,只见四个轿夫立于凉轿前后,统一着装,脚穿高靴,双手轻抚腰带,姿态赳赳、神情凝重、目视前方,轿位虚待主人,轿夫作随时起轿状。而生活场景再现墓主室内起居,虽不华丽,却样样具备,床两侧各立一捧书的书童和一提壶的侍女,床四周按例设置衣架、巾架、脸盆、脚盆等日用器具。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把主人真实的生活场景用虚拟的模型再现,表达了墓主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从中也可知道明嘉靖年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乡工商业发达,即便身居江湖之远的普通乡绅,也过着优渥的品质生活。回看归有光撰写的《项思尧文集序》,再与这组项思尧出行仪仗结合起来,一个生动的项思尧形象便呈现出多元而别样的真切味道来。(www.xing528.com)

明代项思尧墓出土的陶明器仪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