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淮同志:温州英雄的传说

黄淮同志:温州英雄的传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河街传说有七十二条半巷,有一条叫黄府巷,就是因黄淮住过而命名的,而石坦巷、三牌坊、大士门、张府基等等名称则是说这一带的房产都与张璁有关。黄淮就不是这样,他为太子朱高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黄淮在温州生活了22年,活了83岁。

黄淮同志:温州英雄的传说

黄淮是谁?谁是黄淮?在温州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张璁张阁老,温州的本地人,说不知道的恐怕没有。其实在明代,这两位都进入了内阁,是实实在在的明代的国家领导人,而且都住在今天温州的信河街。信河街传说有七十二条半巷,有一条叫黄府巷,就是因黄淮住过而命名的,而石坦巷、三牌坊、大士门、张府基等等名称则是说这一带的房产都与张璁有关。

但话又要说回来,两人虽同住一条街,相隔也很近。非常遗憾的是两位没有见过面。而且黄淮死了26年后,张璁才在龙湾出生,后又经过7次的“高考”,才中了进士,人都47岁了。那个时代,虽说“高考”3年才一次,但考中了就有官当。而张璁进入内阁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关于他的传奇可参考大量已出版的与张璁有关的轶事资料,这里打住不说了。

还是说说黄淮为什么会知道的人不多吧,说到资历黄淮要比张璁深多了,黄淮从洪武算起,前后做了五朝的官。朱棣几次北上打鞑靼时,都授命他与蹇义、杨荣、杨士奇一道留守辅助太子朱高炽监国。朱高炽一上台,他就成了内阁的阁臣,这样的经历不能卖老谁可卖呢?但为什么偏偏知道黄淮的就不多?是不是没有故事?当然不是。为了较真,他甚至还把老命和政治前途都押在太子的立废这样不是闹着玩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张璁可不这样,都一大把年龄了,政治上如再不孤注一掷,这辈子是难有出头之日,也就在礼部一个办事员的位置上光荣退休,仕途上只能剑走偏锋了。(www.xing528.com)

黄淮就不是这样,他为太子朱高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关了十年牢,还不是一般的牢,是锦衣卫的诏狱啊。说起这件事,是很值得详细一写。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朱棣的儿子中,朱高炽是长子,尽管宅心仁厚,知书达礼,却患小儿麻痹症,而次子朱高煦曾是跟随朱棣一起抢建文皇位的功臣,军事才能与相貌也大大强于哥哥。但储君之位立长不立幼这是不可含糊的事,这让刚抢了侄儿皇位的朱棣在立太子一事上就很犯难了,参加“靖难”的一批高级军官们,在战斗中与朱高煦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支持他成为太子。而喝传统墨水的经过考场而当上文官的同志们则认为朱高炽是嫡长子,又是礼贤下士的读书人,当太子名正言顺。正在朱棣被这两群人吵得头昏脑涨时,每天站在他身边伺候的最信任的两个人站了出来,他们是大才子、《永乐大典》总编解缙,掌制敕的内阁黄淮,经他俩一点拨,朱棣就定下立长子朱高炽了,还表扬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黄淮也被委派到了东宫去当太子的老师(右春坊大学士)了。这样阴谋家朱高煦不肯了,在1414年朱棣北巡归来回南京,借着太子组织的欢迎仪式不够隆重,大造谣言,黄淮力挺太子,说原因是自己的后勤工作怠慢,与太子无关,最后把责任背下来,这样就被朱棣找了个借口关进锦衣卫的大牢里去,一待就是十年啊。不过这太子却是时时想着自己的老师啊,一当上皇帝,当月就放了黄淮,马上提拔到内阁。只可惜命不长,朱高炽只在皇帝位置上待了十个月就归天了。还好他的儿子朱瞻基工作能力很强,待人接物也很好,对黄淮更是关照。可能在大牢里时间久了,黄淮身体也弄出不少病来,再说他又是个大孝子,就打报告回家了,宣宗朱瞻基也很理解,还写了一首《黄淮归永嘉》的送别诗,这首诗后来就刻在黄府巷里的奎文亭中。黄淮在温州生活了22年,活了83岁。

黄淮题赵孟img归去来辞》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