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对中国明清以后的中国画影响极为深远。居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到了知天命之年才开始学画,与近代黄宾虹学画脱胎换骨的经历有点像,均属大器晚成类。这“两黄”与温州都有点缘分,但缘分归结点不同,黄宾虹是喜欢雁荡山水,搜尽奇峰打腹稿。但黄公望倒是没有画过永嘉山水,不像南朝诗人谢灵运,直截了当大写特写,惹得大文豪苏东坡都称羡说:“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黄公望是从失势官员一步步变成全真教的算命人、自由职业诗人和山水画家,套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人会问,黄公望一辈子最费神的存世名画里,比如《富春山居图》是画桐庐富春江两岸的美景,《天池石壁图》是画苏州以西的天池山秀色,《九峰雪霁图》是画上海郊区松江的小山丘,也就是说,黄公望的活动空间大致是集中在今天长三角一带的三吴地域内。为什么永嘉的隽秀之山难入其法眼呢?如果要回答,答案就是他没有来过永嘉、平阳。
有关黄公望的籍贯一直多有争议,这不奇怪,当代人的理解中只要是名人,名声不管是好与不好,只要有名统统拿来,好的名人要争,不好的名人经过漂洗也要争。听说秦桧的传统奸臣形象也有人要推翻改写,真是人心不古啊。还是先把思路回到好名人黄公望的身上去,他不是政治人物,是大艺术家,争他的归属地倒是情有可原的。有一次,听说平阳有人建议要在高速路口树“黄公望故里”的牌子。这叫首先占领共享资源高地,我倒认为未尝不可,既然西施、梁山伯、祝英台等传说人物都有人死去活来地大打口水仗,那么黄公望是平阳人的记载史书上已言之凿凿了,又未尝不可呢?(www.xing528.com)
现在对黄公望是哪里人,归纳起来有四说:常熟说、平阳说、富阳说、衢州说。富阳说,是因《富春山居图卷自识》里说:(自己)“归富春山居”,并“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以富春为家。说明黄公望最起码承认富春(桐庐)是他的第二故乡。衢州说则比较无厘头,这里打住不说。相比较常熟说和平阳说倒是比较靠谱。虞山(常熟)是黄公望的出生地并过继给平阳黄氏做养子的事实不少权威的书上没有异议,如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元末黄岩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嘉靖《常熟县志》、民国《平阳县志》、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均持有相同观点。不过有一点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单单就会过继给平阳人黄氏?后翻阅了平阳人后裔元代俞希鲁编纂的《至顺镇江志》,里面记载了不少永嘉(温州)人参与常熟、苏州等地方的公益事业,突然有点领悟,那便是元代永嘉人在长三角一带是有影响的。按史书记载,黄公望原来姓陆,居住在常熟很平常的小巷里,家里穷得很,但“居于邑之小山”的黄氏家庭,用现在的眼光可以理解为是个有钱的主,你看稀缺的别墅都可以盖在闹中取静的市区的小山上。这种做派在当时肯定有钱有势。这里我想大胆复原当时的情节:有一次,黄老无意间听说子游巷陆家有两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儿子,聪明可爱,又会读书。九十岁的永嘉黄氏就灵机一动,派人到贫民窟里与陆家谈谈,双方一拍即合,苦于膝下没有儿子的黄老伯终于如愿以偿,高兴地喊出“黄公望子久矣”,于是,这句话一分为二,陆家的儿子改名黄公望,字子久。由于当时的户籍制度比现在要松散多了,派出所里不一定有记录,因此,黄公望的户口问题也没有最后解决,加之他后来被冤枉了,就四处游山玩水替人算命写生作画,连户口本都不要,这挂户一挂就是七百多年,这就为后人写他的简历时打口水仗埋下了“伏笔”。
但他题画作时有“平阳黄公望”的款识,最起码可以证实黄公望本人是不会反对他入籍平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